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大学李显君先生在4月2日的《经济学消息报》上发表了《“产权崇拜”与“产权神话”》一文,对产权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作用提出了质疑,李先生认为产权改革对于国有企业改革过大于功,而且其害无穷。笔者在拜读完全文后,仔细琢磨,觉得李先生对于产权明晰的界定。国有企业产权的模糊性以及产权改革与加强管理对国企改革的不同作用的理解有失偏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理解错误会直接影响到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战的时候,理清以上三个问题,纠正有关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的必要性的一些错…  相似文献   

2.
我国国企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租赁承包”、“抓大放小”、“改制”等阶段。但过去只是把国企当作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改革的思路主要还是扩权让利,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传统企业制度本身,国企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多年的国企改革实践证明,不解决产权问题,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重塑市场主体,使企业真正成为完全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经营机制就不可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国家明确提出,国有企业要进行产权改革,有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更要争取上市。目前大型国有企业已成为改革的重点,国企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在资本市场上特别是股…  相似文献   

3.
许多成功的购并案例似乎都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中国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走向成熟。有人甚至乐观地预言:“国企大范围改制,是正处在成长初期的中国民营企业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但是,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国企产权改革至今仍然是一个触动人们神经的敏感话题,而由于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多种多样,各相关方面的利益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在具体操作上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难题。民营企业若想分享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敏锐地识别并设法规避其中的种种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4.
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说明,我国国有企业要想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必须把过去的“放权让利”、“分吃蛋糕”的政策调整为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为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一种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揭开了企业改革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我市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合政[2002]96号)印发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推进以产权为核心、以“双退”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并取得了积极的效果。由于国有企业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利益调整的范围大,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既要大胆探索,又要不断完善。根据《国务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到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规定“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目前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即由认来监管国家资本利益,谁来代表出资者在收入分配中争取利润,这是个突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产权关系问题。要使得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不易流失,就必须改变现在这种产权关系,建立与经理及职工…  相似文献   

7.
在公有制产权明晰中,涉及到这样一个重大问题:国有即国企产权都是“生产资料性”的产权吗?时下,从经济界、企业界,以至全体国人已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公有制做革的重点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它的实现形式。重点在“实现形式”的根本变革,这当然对。可是什么的“实现形式”呢烟答是:“公有制”的;更精确地说,是传统“公有哪国有)制产权”的(实现形式)。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其“实现形式”背后的国有企业产权的内涵是什么,又包括什么内容呢?是不是事实上“公有化”了的、已进人“国企运很’的产权都是“生产资料”呢?经济学…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9.
许多成功的购并案例似乎都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美好的前景:中国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实现跨越式发展,迅速走向成熟。有人甚至乐观地预言:“国企大范围改制,是正处在成长初期的中国民营企业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但是,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国企产权改革至今仍然是一个触动人们神经的敏感话题,而由于国有企业的现实情况多种多样,各相关方面的利益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在具体操作上常常遇到意想不到的难题。民营企业若想分享国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必须敏锐地识别并设法规避其中的种种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0.
明晰产权与产权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的改革中,我国打破了单一公有制的格局,开始了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产权格局,但是,国有企业与国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针对国有企业效益普遍低下的现状,圈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都是在不变动产权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行政性分权、分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并无实质性的变化。问题集中反映在产权方面:“政资分赢”与“政企分开”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南于出资人缺位”,产权主体不明确,以至产权边界模糊、产权主体虚置,国企资产结构不合理,会计的职能是核算型,其结果是国企行业为短期化与效能低微,缺乏持久活力。  相似文献   

11.
“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而“产权明晰”则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也是最基本的内涵。可以说,没有明晰的产权,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企业资产的投资者不论是自然人还是法人,企业资产的所有权都应属于投资者。这在市场经济中本是一个极其浅显的道理,但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却变得模糊不清,以致人们竟然说不清国有企业产权的最终所有者究竟是谁。如何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是企业改革最棘手的工作。本文试图就市场经济的投资体制谈些看法,希望能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的…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国有企业盘活资产存量,而实行企业兼并、收购和破产,在操作上面临很大难度,诸如企业产权不清、权责不明、利益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完善的配套法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都成为企业兼并、收购和破产的障碍,而其中主要障碍即是产权不明晰。它使得理论上很行得通的兼并、破产、收购在实践中细节上的讨论旷日持久且纠缠不清。产权问题是个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要做到“明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滞后局面又亟待我们采取更有效、更有力的措施。为此九十年代初,一些专家提出借鉴德国托…  相似文献   

13.
员工持股计划(ESOP)与国企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进国退”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程中突然杀出个郎成平,从而引起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对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方向和操作方式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文章结合我国国企改革的实际形势,提出了ESOP在我国国企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我国国企改革中职工持股运行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上海企业家》2005,(1):45-46
在媒体上已吵得沸沸扬扬的“郎顾案”争论的焦点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其中,国有企业股权转移如何定价和国有企业管理层收购的问题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为此,国资委的一位相关人士就此案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5.
审计监督在企业资产重组中如何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陈文玲□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化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企业改革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  相似文献   

16.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几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大多数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创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另外,也要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的基…  相似文献   

17.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的产权是清晰的,那么,民营企业为什么也存在改制的问题呢?民营企业要改且必须改掉的是它的“家族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有企业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怎样能使企业摆脱困境,成为我们面临的课题。党的“十五”大已为我国国有企业下一步的改革指明了道路与方向:一是要建立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二是要推进国有企业的并购,实现国有资产和债务重组,优化国有企业的资产结构与资产负债比。  相似文献   

19.
“内部人控制”现象是国有企业的一大特征。人们通常认为这是导致国有企业经济绩效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超产权论模型出发,强调了产权激励和竞争激励共同作用于企业治理机制,从而提高企业绩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入竞争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试图在运行机制上全面描述内部人控制与企业绩效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20.
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随着国有经济布局和战略性结构调整,国有企业已经基本摆脱了计划经济的影响,逐步确立了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发展模式,使国有企业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面对这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之所以能够有效应对,得益于国有企业的支柱作用。然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国有企业也进一步暴露了低效率的问题。这主要源于国有企业特殊的产权结构,并由此产生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且许多问题集中反映在企业的管理上,从而使企业的发展呈现出非稳定性。本文从产权关系和国有企业的性质人手,探寻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的制度方案。为了论述的便利,本文将“管理”界定为“相关主体基于产权对企业实施的控制”。根据控制力的来源不同,可将管理分为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外部管理是投资者对企业实施的管理,而内部管理则是企业经营者对企业实施的管理,也称内部治理。有时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完全或部分重合,但对国有企业而言,两者则是截然分开的。同时本文所说的国有企业仅指“国有独资企业”和“国有独资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