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俘虏     
《英才》1998,(10)
谁会是谁的俘虏7美丽是岁月的俘虏.爱情是婚姻的俘虏.恩情是准忘的俘虏.仇恨是痛苦的俘虏,男人.是女人的俘虏.女人,是首饰的俘虏.而首饰,不过是男人的戏法……俘虏~~  相似文献   

2.
理解质量     
质量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质量?站的角度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企业家:质量是企业之生命.   军事家:质量是战士的生命.   科学家:质量是科学技术的结晶.   教育家:质量是知识之结果.   文学家:质量是文学之根基.   艺术家:质量是艺术之体现.   政治家:质量是战胜对手之武器.   经济学家:质量是效益的前提,效益是质量的结果.   心理学家:质量是意识、行为的产物.   社会学家:质量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  相似文献   

3.
公文是格式化的文稿,必须按规定的格式来写.公文是历史的“初稿“,必须以对历史负责的精神来写.公文是让人看的,必须用简洁易懂的文字表述事情.撰写公文是向文字挑战,事实是公认的裁判.撰写公文是秘书的基本功.要写好公文,应注意以下的禁忌.……  相似文献   

4.
肖剑 《活力》2009,(Z1)
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同时也是一种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改变条件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情绪状态.是一种综合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灵魂,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文摘     
房良约研究员在答《当代学术信息》杂志记者问时说.邓小平发展理论的内容很丰富,我不想逐一展开.我想强调的是,邓小平发展理论解决了三个统一,或者说实现了三个统一.第一是现代化与中国国情的统一.现代化是目标,国情是出发点.邓小平理论是从中国国情、中国的实际出发,来思考实现现代化目标的,这就有了科学性和可能性.第二是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的统一.这两者本来在中国是相结合的,后来分离开了,邓小平的最大功绩之一就在于在新的认识高度上,将两者重归统一.在中国,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是现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根本上是一回事.两者重归统一的基础是把发展生产力列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列为社会主义本质,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衡量标准,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就不能认为是社会主义的,或者不能认为是好的社会主义的,这样,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就理所当然地能够统一起来了.第三是中国的现代化和世界现代化进程的统一.整个世界正在走向现代化,这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大趋势.中国也必须实现现代化,而且是通过自己的道路来实现现代化.这里是多样化的统一.世界现代化的大趋势,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外部条件,又是一种强大的压力和推动力.而中国现代化本身又是整个世界现代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不是慈善家,因为他不搞施舍;但又是慈善家,企业家创造了利润.为国家上缴税收.安排劳动力就业,帮助共同富裕,这是最大的善事.企业的生产经营、追求利润都是手段,目的是通过市场竞争达到共同富裕,手段是残酷的竞争,目的却是慈善的.所以企业家既是慈善家又不是慈善家.但是企业的主要职能是生产经营,迫求利润最大化,没有利润,企业就没有发展后劲.追求利润是手段,发展是目标.有了利润就可以再投入,再发展,发展了再创造更多的利润,不断循环发展壮大.企业家的主要职能是对企业进行决策、指挥、控制,求得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货膨胀是国内金融概念,对应通货紧缩.反映一个国家货币的购买力.同样多的货币,买的东西多了,是通货紧缩,反之是通货膨胀.货币升值是国际金融概念,对应货币贬值.反映一个国家货币对外币的兑换比例.同样多的本国货币,能换更多的外国货币,就是货币升值,否则就是货币贬值.  相似文献   

8.
一、国有企业亏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造成国有企业亏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自身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亏损的占60%.位于第一位.而管理不善的根本原因,是对企业员工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特别是对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厂长、经理)来说,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因素,再现代化的机器设备也是人制造的,也需要人去操作和掌握.同样,再先进的管理制度也需要人来制定和执行.我们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如承包制、股份制等,其目的就是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这就要调动企业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对处于企业中心地位的厂长、经理的约束、激励.就显得更为重要了.遗憾的是.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并不总是有效的.这是导致经营管理不善.国有资产流失.企业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感悟秋天     
四季如人生.春天是少年,夏天是青年,秋天是中年,冬天是老年.人生只有一次,四季却年复一年地轮回嬗递.一个四季就是一次轮回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个科学论断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包括有这样三个特征,第一是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之上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首要前提和重要内容.第二是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生产是规模不断扩大的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社会劳动时间有计划按比例地分配于各部门.第三是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广泛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在广泛的领域存在并发生作用,社会主义经济仍是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1.
他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 三十多年前,他是世界柔道冠军.如今,他是法国环保巨头威立雅环境集团亚太区总裁. 他就是穆桥石,面色红润,身材魁梧,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乐起来眉开眼笑,对人永远是热情洋溢.  相似文献   

12.
管理是组织、调配各种资源,以达成使命的实践艺术.经理人究竟是领导者还是管理者?严格来说,是管理者.韦尔奇、张瑞敏这样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才能称得上是领导者,而我们身边多如牛毛的经理人则是管理者.管理的目的是创造井然有序、优质高效的环境,为企业塑造持久的生命力.管理的手段是沟通、协调.  相似文献   

13.
人,是需要榜样的. 榜样,是为了超越的. 明代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赶超是职场赛跑的一个常态. 那么,树立起来的标杆,也即"参照物",必须要高. 先民造"参"字,可谓高瞻远瞩. 甲骨文之"参"——下面是个人,头上是三颗星,表示吉星高照. 金文的"参"字有了一个变化,星下闪耀着"三"道光芒.  相似文献   

14.
名牌是企业的徽章、商战的法宝.创名牌是企业长久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需要.企业创名牌与企业的创新活动休戚相关.技术创新是创名牌的先决条件,产品创新是创名牌的基础,而市场创新则是创名牌的关键.企业只有紧紧依靠创新,创名牌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公众参与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表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众参与的主体是公众.捐赠时间和金钱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但是这种参与形式所能发挥的作用毕竟有限.媒体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工具,借助传播媒介是公众参与的重要手段.因为传播媒介的介入,公众参与能够更加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热点,在于包含个人利益在内的"公共利益",因此司法救济是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公众参与又是现代司法的指导原则.作为民主的同义语,公众参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6.
最后一课     
同学们,新年好. 今天很难得.那么冷的天,世界文学史结束在很冷的一天,讲课要结束了. 我来讲讲我是怎样讲文学史的.本来是想把本世纪各个流派全讲完,可是想想,这样讲,能托得住五年讲下来的文学史吗? 用另外一个方法讲.讲讲我这个示众的例子.从前杀头,是要示众的.这样讲,比较难.向来我在难和易的事情里,择难,从难处着手.这已经是我的第二本能了.  相似文献   

17.
“企业管理者,特别是基层管理者的目标客户是谁?是员工.因为他们是市场的‘地头力’,跟这样的客户不能炒概念、唱高调.对他们的激励是从授权开始的认可度.认可多一寸,敬业长一尺.”这是一位叫陈长波的车间主任说的话.人活一口气,佛受一柱香,当员工在工作中得到认可,其敬业度必然大幅提升.如果说敬业是金,那么恰当的激励就是让瓦片成金的“点金术”.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传播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一是开放性.互联网是一个四通八达,没有边界,没有中心的分散式结构,体现的是自由开放的理念.二是虚拟性.互联网的存在状态是无形的,传播者与接受者都可以以匿名的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风格是个性,风格是心声,风格是人品,风格是导演的灵魂.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风格是人.不同的导演有不同的风格.  相似文献   

20.
向管理要效益是市场经济的使然.管理的本质就是一种文化现象.管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软实力.只有构建和谐的管理文化的柜架,做到“管”与“理”的有机搭配,管理才会产生它本质上的意义,推进企业健康发展.西方文明是中国传媒文化需要吸收的精华所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给传媒文化以厚实的根基.传媒管理文化的形成具有自己的模式,构建卓越的传媒文化需要全方位探索.企业文化实质就是企业家的文化,传媒领袖人物个人魅力至关重要.强化传媒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其外在形象之所在.塑造传媒人为新闻事业的献身精神,是其内在依托.注重跨国文化沟通,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打造传媒品牌,是传播管理文化的灵魂.文化是柄双刃剑.中国传媒业应当大力发挥传播管理文化的积极功能,克服其消极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彰显传媒管理文化绚丽的光华.传媒管理文化软实力如何构建,当下传媒学界颇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