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企业利润操纵方法的会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常见的企业利润操纵方法 (一)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按照“权责发生制”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日常所发生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一、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 按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1.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转入坏账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但由于企业未按规定及时处理应收账款而导致企业利润虚增,冈此,对于由于“应收账款”科目而导致的利润操纵一定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小议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核算及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由于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界定与量化标准不明,利息资本化成了一些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手段。新会计准则对规范借款费用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遏制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为了某种目的,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本文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出于某种动机,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本文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利润操纵行为一般是指企业出于某种动机,运用各种手段人为调节企业实现利润的行为。这种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本文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关于部分上市公司操纵企业利润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分析了利润操纵几个层面的问题,揭示了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目的,剖析了企业从关联交易、资产和债务重组、确认收入、提取费用、计提准备金、潜亏挂账等几个方面进行利润操纵所采用的手法,研究了从企业披露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等资料中识别利润操纵的方法,进一步提出了对利润操纵行为从法律法律上进行约束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利润操纵是指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的公司行为。现行的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一些传统的利润操纵手段失效,同时又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提供了新的利润操纵空间。利润操纵行为歪曲了企业的盈利状况,隐藏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危害性极大。为此,就企业利润操纵现象的成因、操纵的手段作一番剖析,提出了遏制利润操纵行为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股权激励能否真实有效地缓解上市公司委托代理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的话题。本文以2010—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我国股权激励计划为诱因,考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动因。本文探讨了上市公司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期间及计划实施完成后的业绩表现,发现公司业绩在激励计划实施期间表现优异,但是之后,业绩出现大幅度下滑。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期间,本文并没有找到公司使用四种传统盈余管理方法——对应计利润、销售额、生产成本与酌情费用操纵的证据。深入研究后发现,在股权激励计划实施期间,公司高管会通过频繁的并购活动来操纵公司当期利润,然而股权激励计划实施完成后,高管不再专注于并购活动对公司当期利润的影响。本文为监管部门有效监管上市公司并购活动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一、利润操纵现象产生的原因 1.企业领导为追求政绩而提高企业利润。由于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一般以一定的财务指标为基础,其中利润往往是最主要的财务指标。如利润的计划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经营业绩的考核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因此为了业绩,企业难免要对利润进行操纵。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对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利润影响。会计准则一旦制定和实施,就具有强制性,即所有企业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无权变更:本文主要对新会计准则遏制企业利润操纵,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及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新举措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一、企业操纵利润的原因 (一)企业为提高自身的形象,领导为追求政绩虚增利润 1.一些企业的信誉及经营业绩达不到银行标准,它们为了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和维护其在商业经营中的信用,不得不伪造企业利润虚增的假象来达到目的。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能够筹措到足够的资金,不惜虚报利润,多交所得税,而这部分所得税往往又通过地方政府的税收返还形式返给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剖析了施工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特点及其趋向,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施工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一、利润与现金流量的关系 众所周知,现代企业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进行的,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应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相似文献   

16.
一、利润操纵的手段 1.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人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为固定资产折旧、无形及递延资产价值的确认和摊销等加入了主观因素。采用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反映带有不确定因素的经济业务时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其中夹杂较大成分的主观判断。这种主观性确认可以被企业利用.进行利润操纵。  相似文献   

17.
汤静 《时代经贸》2010,(6):71-71
利润操纵又称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者在不违反公允会计准则的情况下,采取会计方法选择等途径为企业获取局部利益,本文详细探讨上市公司操纵利润手段及动机,对于遏制利润操纵现象的发生,净化投资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财政部于1999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和《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对于规范企业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较多地运用“公允价值”概念,从而给一些企业利用该准则调节利润留下一定空间,“渝钛白”案例就是这类案例的佼佼者;《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规定,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这也给一些企业利用债务豁免操纵利润创造了机会,“郑百文”案例又是这类案例的后起之秀。  相似文献   

19.
李玉凤 《时代经贸》2009,(12):109-109
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手段弄虚作假,人为造成利润增加或减少的行为。不管是中小企业还是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目的主要是经济利益,但具体又在操纵利润的目的、特征及手段等方面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20.
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方式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但实施中仍然存在利润操纵隐患,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重点分析上市公司利用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及存货跌价准备等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几种方法,找出产生利润操纵的原因.最后提出防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