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本文利用迁移理论从个体、家庭、社区和制度等多个层面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关因素影响劳动力外出可能性的16个假设,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劳动力外出决策模型,利用中国农村住户调查34000户样本数据,对这些假设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是:农民外出决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农民个体来讲,劳动力外出行为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竞争选择的结果;对于农民家庭来说,家庭相对剥夺感和市场流动性差增加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可能性,新经济迁移理论在中国是实用的;对于家庭所在社区来讲,一个基础条件好和社会资本丰富的社区有利于推动农民外出,但过高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会降低本地劳动力外出的可能性;从制度层面讲,城乡二元结构及其相关的制度变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产生了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辽宁省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2000~2004年农村固定农户连续跟踪调查数据,在采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辽宁省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女性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在不断加快,但与农村男性劳动力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影响农村女性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年龄、家中是否有6岁及以下子女、家中是否有15岁以上在校学生、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等。 相似文献
3.
4.
5.
6.
本文基于农户模型,将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地点选择的影响因素分为三大类:劳动力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外界环境,并由此构建农村劳动力就业地点选择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口数、负担程度、人均耕地面积、人均固定资产量以及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状况等对劳动力就业地点选择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接受培训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是可控因素,并由此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辽宁省农调队2001-2004年4年农村固定农户跟踪调查数据(每年有1890户农户、6580个劳动力),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打工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有农户家庭中,女性是否外出打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但在只考虑有女性劳动力外出打工的家庭中,女性的外出打工收入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是显著的.说明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打工虽然能提高家庭的收入,但并不是决定农户家庭收入高低的关键.导致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一是外出打工的农村女性劳动力比重少;二是农村女性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接受专业技能培训情况较差,影响了农村女性劳动力外出打工及打工收入:三是由于外出打工女性劳动力大部分没有专业特长,就业渠道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和服务业.就业层次低且以体力劳动为主,收入低且不稳定. 相似文献
8.
9.
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已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热点,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农村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有效途径,亦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必由之路。鉴于女性劳动力的特殊性,本文拟以江苏省为例,针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中呈现的特点进行统计描述,并在计量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就其影响因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总体供给大于需求、竞争激烈,就业难度大、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然后对影响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的劳动力素质、观念意识和弱势地位三个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劳动力控制数量、提高素质、转变观念和完善就业市场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大规模的跟踪调查数据,采用Logit模型实证研究了健康与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相对于在国内务工的农民工,初始健康状况较好没有促进中国农村劳动力出国务工的概率,但这一结果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出国务工经历则显著降低了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水平,出国务工农村劳动力健康状况较好与国内务工农村劳动力健康状况较好的机会比的OR值仅为0.764。因此,应该加强对我国出国务工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教育,增强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其出国务工收入。 相似文献
12.
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迁移理论的主流观点认为教育能提升个人获取迁移信息与实施劳动迁移的能力,并促使高教育素质劳动力从低收入地区向高收入地区转移,形成教育投资收益的地区外溢效应。本文利用浙江、安徽和陕西三省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采用两分逻辑回归方法,在控制个人外出和本地就业的预期收入差异的条件下,着重就教育对当前农村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对农民外出就业机会的影响并不是线性的,而是非线性的;小学低层级教育具有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外流动的作用,而更高层级的教育则具有促进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山西农村劳动力发展变化特点 1.农村劳动力就业经历了一个转移与复归并存的发展过程。1978年以前,山西农村劳动力配置主要滞留在农业领域,农业劳动力占农村总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6.10%。随着山西农业超常规增长时期的结束,1984年乡镇企业的蓬勃崛起,我省出现了农村工业化高潮,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加快,到1985年,农业劳动力份额下降到70.6%,与1978年相比,下降了15.5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在各业间的配置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到1988年末我省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比重下降为69.2%,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点。“七五” 相似文献
14.
15.
16.
在城市劳动力下岗失业的大背景下,城市居民及其所在社区的一些政府官员,往往对农村劳动力进城怀有一种戒备的心态,认为农村劳动力进城会冲击城市就业市场,是跟城市人“抢饭碗”。城市政府一方面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给失业和下岗人员以种种间接的就业支持和保护,另一方面,政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前人研究的结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弱势及其社会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村城市化,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劳动力市场间大规模自由流动。从我国女性群体分层来看,农村女性无论是就业模式、生活方式、家庭地位,还是观念形态都与城市女性有所差异。她们既是我国家庭经济地位较低、问题较多的一个群体,也是改革中受益最早、最明显,能力释放最充分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新疆农村劳动力就业人员的大量数据统计,描述了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地区分布结构和产业分布结构,并对新疆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整体分析中,城乡收入差距是促使劳动力转移的直接动力,而从单因素回归分析中,劳动力文化素质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以及加快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最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笔者于2006年在山东、安徽、四川三省所作的实际调研数据,采用Multinominal Logit模型系统地分析了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本文的结论:文化程度低阻碍了劳动力进入相对较高层次行业就业的概率;技术、技能缺乏不利于劳动力进入工作环境好、工资待遇高的行业就业;普遍偏低的人力资本水平导致大部分外出劳动力被迫流向了传统的、没有太多技能要求的工矿企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