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二年我县农业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丰收,全县粮食总产量达9.2亿多斤,比一九八一年增产1.88多亿斤,增产25.6%;人平产粮由一九八一年的720斤上升到920斤;向国家提供的商品粮由一九八一年的1亿斤增加到1.4亿多斤;农业总产值共达3.3亿元,比一九八一年增长16.9%;农业商品率由一九八一年的30.9%提高到35.1%;农村人均集体分配收入,由一九八一年的85元上升到142元,加上农民的家庭副业,人均收入220元以上.农民群众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改善,农村经济活跃,城乡市场繁荣,到处呈现一派喜人景象.  相似文献   

2.
大河乡地处天全县边远山区,过去长期处于单一缺粮、不足温饱的景况,是全县有名的贫穷落后乡.从1983年以来,经过三年调整,粮食生产已由过去不能自给增加到人平有粮1,017斤.农民人平纯收入由1982年的221元增长到394元,增长75%.总的看来,农村产业结构各层次关系大为改善,整体功能有明显提高.具体表现在:①农业剩余劳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已基本解决.到去年全乡已有35%的劳力转向非农产业.由于劳力投放更加合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南充地区调查了36户的生产组合——蚕桑、生猪、粮食的商品性结构.这种结构显示出丘陵地区以农、牧业为轴心的生态农业的突出效果.这36户共204人,承包耕地211.7亩,人平耕地1.04亩,80%的户分布在丘陵区.1983年以来,这些户由以种粮为主的单一生产,转变为桑、猪、粮的复合型生产,充分合理地利用了农业资源,规模经济效益显著.1985年,36户人平生产蚕茧82斤,粮食968斤,出肥生猪0.89头,比全区人平蚕茧多77斤,粮食多153斤,出肥生猪多0.39头;36户人平农业收入714元,比全区人平多456.9元.  相似文献   

4.
綦江县羊叉公社木郎大队过去是一个贫瘠的山村.全大队186户,902人,人平口粮不足400斤、年收入仅50元.生产落后,群众生活很苦.党的十一屈三中全会以后,该大队生产得到很快的发展,集体和农户都很殷实.以1975年与1982年相比,粮食总产由54万斤上升到78.6万斤,人平分粮由401斤上升到708斤,生猪由户平2.8头上升到4头,人平纯收入由58元上升到176元.1983年粮食总产达80多万斤,人平纯收入达300元.这个大队是怎么富起来的?又是怎么使大家都富起来的呢?主要是大队一班人能实事求是,不追波逐浪,在以下两个方面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正确处理问题,使大队的各项生产得到正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阆中县云台乡,根据农村经济形势的不断好转,开始逐年按比例回收包干抵垫款,1988年全乡收回包干抵垫金8853元.1981年云台乡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由于当时社员家底薄,集体将耕牛、农具、集体财产折价和一部份补社款共22万多元,按承包土地摊到户作为包干抵垫,用来扶持包地农户.几年来随着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逐步落实,农村商品经济得到发展,农户收入也逐年增加,1988年全乡总收入达到332万元,比1987年增长26%,人平增加61  相似文献   

6.
难题之一:同全省的差距在逐年拉大.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方面原因,盆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在我省五大类型区中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尽管近几年来,本地区有了较大发展,但随着全省发展速度的加快,盆周山区与全省的差距已逐年扩大.以农业总产值为例,1988年与1980年比较,盆周山区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递增5.1%,人平增加76.6元,同期全省平均递增5.7%,人均增加106.9元.农民人平纯收入1988年为372.83元,比全省低76.02元,低16.9%.从1988年农村住户调查资科看,盆周山区农民纯收入比全省低,一是从种植业获得的收入比全省低8.93元,占差额总数的51.2%;二是从畜牧业获得的收入低12.04元,占差额总数的15.8%;三是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差10.61元,占差额总数的14.0%.由此可见,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  相似文献   

7.
柑桔是重庆市的优势和拳头产品,在多种经营项目中仅次于生猪收入,居第二位.柑桔生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柑桔生产发展,产量逐年增加.1985年柑桔总产量达2.3亿斤,比1980年增长46.1%.平均每年递增7.8%,总收入达1亿多元,全市农村人平10多元.集中产区,农民年平柑桔收入几百元、上千元,成了当地农民的主业.但当前不少集体柑桔园承包责任制还不够完善,纠纷较多,妨碍了柑桔生产发展,需要认真地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们结合已了解的情况对泸州市部份乡村各项集体提留的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情况如下:一、提?情况及基本作法:自农村普遍实行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集体提留资金由以前的"队筹队管,集体开支"改为"户筹乡管,统一支付"的办法.截止1988年底统计,泸州市农民负担农业税为4,189万元,占净收入的3.48%,人平11.23元;各项集体提留款2,885万元,占净收入的2.4%,人平7.80元.两项合计,每个农民负担达19.03元.提  相似文献   

9.
随着党的农村经济政策的贯彻落实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日臻巩固和完善,农业生产迅速向前发展,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显著增长。农民收入增加后,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改善物质文化生活,二是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手段。据对2,750户农民的调查,农民的生产性投资大幅度上升。去年1~9月,这些农户购置生产资料支出入均为30.4元,比前年同期增加34.7%;这部分支出占全部现金支出的比重,由前年同期  相似文献   

10.
宁南县华弹乡1982年实行户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1986年全乡总收入807.4万元,比1982年284.8万元增长1.84倍,其中出售产品收入占总收入的70%;农民人平所得由1982年的152元增加到370.5元,增长1.44倍、甘蔗、蚕桑、香蕉、生猪都成为凉山州的商品生产基地。华弹乡商品经济发展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农户开展了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基本解决了农户分户经营中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为农户的服务工作主要有三个层次,即乡一级的,村、组一级的以及服务型的联合体和专业户,它们已形成多层次的服务网络,有力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蓬溪县在贯彻中发[1983]1号文件工作中,把稳定社员承包地的工作作为一个中心环节来抓,收到了良好效果.稳定人心、挖掘生产潜力的一条重要施措.蓬溪县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落实农村各项政策,使农业连年获得大丰收.实行联产承包制三年,粮食增产4.2亿斤,1982年粮食总产达102,110万斤,比1978年增长52.7%,全县农副业总收入达32,751万元,比1978年翻一番多,农副产品商品率占42.9%.1982年人平分配口粮704斤,人平收入224元(其中家庭副业纯收入83.23元),社员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精神面貌大大改变.政策兑了现,农业增了产,社员对承包地还是不放心.一怕政策变,以户经营长不了;二怕包产地块变,建设土地不划算;三怕提留年年增,劳动成果别人占.  相似文献   

12.
1988年,滩营乡在完成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不断完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发展“农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农村改革模式,促进了全乡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4年,全乡农村经济收入达6753万元,比1988年增加5504万元,年平均递增73.4%;农民人均纯收入1016元,比1988年增加631元,年平均递增27%。  相似文献   

13.
农民货币收入在连续三年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又继续增加。据国家统计局对16,692户农民家庭现金收支调查,1982年上半年每人平均现金收入87.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3%。从集体得到的收入20.9元,增长22.9%;家庭副业收入52.8元,增长39.3%,其中商业、饮食业、建筑、运输、加工修理等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1.02倍。从收入构成看,来自集体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5.4%下降到24%;而来自家庭副业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6.7%上升到60.6%。研究农村货币金融的动态,对于农业经济的总体研究,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民收入的普遍增加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据开县农调队调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1年的120元增加到1990年的442元,增长了2.7倍,年平均递增13.9%。怎样对待农民收入普遍增加的问题,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就此作一浅析。令人思虑的现象在农民收入增加的背后,有四个方面的现象令人思虑。现象之一;收入增加不平衡。据120户农民连续6年的定点调查资料分析,“七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幅度相差很大。l990年与1985年相比:有2.5%的农户收入持平,有8.3%的农户收入略增,有13.3%的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加额在  相似文献   

15.
地处川中丘区的蓬溪县隆盛镇从1983年起率先进行实战和探索,现已结出满枝硕果.他们的成功经验在广大农村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隆盛镇有15个村,154个社,人平耕地仅0.8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出现了超常规增长.当其他地区农业出现滑坡、徘徊的时候,该镇农村经济却始终保持长盛不衰的发展势头,工农业总产值从1983年以来平均每年以28%的超高速增长.199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074.5万元,比1983年翻了约三番,人平创造收入2674.58元,成功地将农业与工业结构由1983年的1∶0.3调整为1∶2.3.农业收入达1835.5万元,比1983年增长174%,乡镇企业总收入达4239万元,比1983年增长21倍,名列全市  相似文献   

16.
初夏之际,我们慕名来到被誉为“蚕桑之乡”的巴中县三江乡,进行调查。惊喜地发现,栽桑养蚕在这个乡产生了显著的效应。据调查统计,全乡1989年有桑树380万株,加上今春新栽植的共达630万株,人平已达365株。去年底共养蚕4500余张,产茧26万斤,收入现金130万元,人平80元,创历史最高纪录,其中人平250元以上的有17个社,占全乡总社数的31%。民主村6社,54户社员,户户栽桑养蚕,1989年底人平有桑树440株,共计养蚕266张,产茧15600斤,收入80680元,人平达318元,占该社当年人平纯收入814元的39%.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汉寿县位于洞庭湖畔,盛产粮食、棉花、油料、茶叶、麻类、湘莲以及各种水产品。一九八一年,由于贯彻了联产计酬责任制,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粮食总产75,447万斤,每人平均生产粮食1,294斤,比一九八○年增长14.4%;总收入为16,800万元,比上年增长38.8%,其中多种经营收入为8,562万元,占总收入的51%。每人平均分配收入153.7元,比上年增加42.7元。这个县在总结、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出“统专包”生产责任制形式,受到干部和群众的欢迎。一九八二年春,全县实行“统专包”生产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4,989个,占生产队总数的92%。中共湖南省委肯定了这个经验,并召开现场会议向全省社队干部和群众介绍和推荐了这种责任制形式。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铜梁县农民负担不含农税和共同生产费,1991年少的乡占人平纯收入的3.1%,多的乡占4.8%,全县也仅占人平纯收入的3.9%左右,均未超过中央和省市的规定比例.为什么农民仍叫负担重呢?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农民负担的增长速度超过纯收入增加的速度,农民心里难以承受.1985年县委、县府规定除农税外,提留人平不超过7元,主要项目有干部误工、烈军属优抚、民兵训练、集资办学、公益金、行管费、广播维修等几项.全县农税500万元,提留480万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人口增加、消费水平提高、奶产品供需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地处天津市远郊的东双塘村,本着服务城市、繁荣农村经济的宗旨,从1982年开始发展奶牛业,经过近10年的努力,形成了以奶牛业为主的畜牧业生产。至1990年底,存栏奶牛达到972头,年产商品牛奶221万公斤。与1986年相比,牧业收入由35万元上升到150.8万元,  相似文献   

20.
岳池县兴隆乡断碑村七社,在10年前因修水库淹没了田土170多亩,仅剩30亩瘠薄地和6个光山头.当时,集体财产只有13头耕牛,两处保管室和75元现金,因此先后有16户社员搬走.然而,经10年的艰苦努力,这个社1991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6.6万元(人平1632元),比1982年的5.1万元增加了4.2倍,其中集体统一经营收入10.3万元,占总收入的38.7%,人平632元;农户家庭经营收入16.3万元,占总收入的61.3%,人平1000元.目前,全社有集体果园3个,年产水果达5万公斤;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一个,商店2个,年产20万匹砖瓦窑一口,采石场3处,载重12吨的运输船一艘,集体房屋面积832平方米,固定资产达17.44万元,比1982年的1.14万元增加了14.3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