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洋 《中国改革》2022,(2):35-38
<正>2021年是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深刻变革之年,市场重心从处置不良贷款转向化解问题企业和问题机构风险。2022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任务仍然艰巨2021年是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深刻变革之年,市场重心从处置不良贷款转向化解问题企业和问题机构风险。以恒大集团为代表的大型房企危机事件受到国内外社会广泛关注。2022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任务仍然艰巨,建议在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不良资产市场和专业机构化解风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筑牢风险防控防线,提高制度执行力、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坚决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打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跨越的重大关口。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既要履行国家赋予的政策性职能,又要合理控制风险、实现经营收益的最大化。如何有效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成为农发行稳健运行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本文结合农发行阜阳市分行风险防控举措,探讨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防范金融风险意识的增强,不良资产成为银行业关注的焦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总额高达24000亿元,有的银行不良资产占有率高达28%。已沉淀的不良资产没有盘活,新的不良资产又不断出现,这势必增大金融风险。为此,认真分析不良资产的形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金融风险,对促进我国金融业的稳步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我国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在改革中 ,由于对信贷风险责任追究不力 ,而形成了大量不良资产。为了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 ,充分发挥金融信贷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持促进作用 ,本文拟就我国银行业构建信贷风险责任追究制作进一步研究 ,并提出构建责任终身追究新机制的对策建议。一、构建信贷风险责任终身追究新机制是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 ,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客观要求在我国银行工作中长期存在着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出纳短款不论多少一律全额赔偿 ,而信贷工作因某些人工作失职、决策失误…  相似文献   

5.
一、信贷资产风险的现实在1997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正确评价了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并提出要充分认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金融风险涵盖的领域较宽,诸如信贷风险、信用风险、支付风险、经营亏损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国...  相似文献   

6.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持币值稳定,支持经济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从农村信用社经营诸环节现状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以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一、建立农村信用社资本...  相似文献   

7.
防范化解风险面临的新问题张文忠编者按: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各级人民银行农村合作金融监令管理部门近两年的工作重点。各地已相继采取一些措施,努力化解金融风险。但是,在农村信用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一些地方义出现了诸多有碍于风险防范与化解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8.
一年多来,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圆满完成了不良资产的收购工作,并在资产经营管理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企脱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年以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工作重心已转到大规模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和减少损失上来。然而,目前在不良资产管理和处置的实际工作中,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也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如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将直接影响到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职能的发挥。资产管理与处置工作的制约因素、矛盾和问题1、相关法律不够完善从国外的情况看,金融资产管理公…  相似文献   

9.
信贷风险是影响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大问题,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需要研究,更需要解决。课题组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例举了当前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同时,从贷款企业、行政干预、政府行为、银行自身等几方面查找原因,强调指出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中,都必须把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摆到重要位置,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县(市)级支行(以下简称县(市)农发行),既是落实收购资金封闭管理责任的基层单位,又是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关键部门。2003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把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以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为重点,调整完善信贷政策,从严管理企业,改善金融服务,把履行封闭管理职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总体要求。对此,县(市)农发行如何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行精神,切实把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来,本文对此谈几点粗浅看法。县(市)农发行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及成因(一)粮食企业挤占挪用收…  相似文献   

11.
侯敏 《农金纵横》2003,(1):69-71
现代金融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让我们对防范信贷风险有了足够的认识,但防范信贷风险关键是靠人的思维去分析和预知,靠人的规范操作去控制和化解。因此,防范信贷风险不可忽视员工的素质因素。  相似文献   

12.
农业银行当前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信贷资产呈高风险低效益的态势,不良贷款占比大,贷款投向分散,周转缓慢,资金回报率低的问题尚未得到矫治。因此,有必要从进一步强化全员风险防范意识,构建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机制等方面,探讨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多重途径。一、...  相似文献   

13.
<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位列"三大攻坚战"之首,农发行作为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打好风险防控攻坚战,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事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大局。笔者结合当前基层行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基层行信贷风险防控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抓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开展风险防范教育。要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明确农业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目标任务,增强全员风险防范意识。要充分认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性,克服政策银行没有经营风险的错误思想,切实把防范化解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当作生命线来看待,当作农发行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对待,真正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做到警钟长鸣。认真学习政策规定。要组织全行职工认真学习国务院《关于制止粮食企业扩大亏损挂帐的紧急通知》,《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和总行《关于加强粮食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行信贷风险日益突出,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的任务加重,难度增大。就目前情况来看,我行的信贷风险主要还是外生型风险。因此,我认为农发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与化解,既要立足于内部,通过建立健全内控机制,严格规范内部管理,把管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又要紧紧依靠各级政府,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认真落实政策,努力防范和化解外生型风险。几年来,云南分行十分注重与政府及计委、财政、粮食企  相似文献   

16.
自1997年11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后,举国上下各级党政领导、金融部门都十分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都从不同侧面剖析金融风险呈现的形式和深层次原因,也对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进行了探讨和有益的实践。当前金融风险的形式主要表现为:低质量贷款占比居高...  相似文献   

17.
办理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重要的盈利方式,同时也是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集中点。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来源、特征,从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分散资金投资以及风险防范机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帮助商业银行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8.
谈有价证券质押贷款杜崇斌有价证券质押属于《担保法》中所规定的权利质押的范畴,有价证券主要包括:存款单、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质押是信贷风险最小的一种贷款方式,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信贷资产的质量,各金融机构都大力提倡和推广这种贷款方式。但...  相似文献   

19.
<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纪检监察部门责无旁贷。要充分发挥纪委监督职能,加大金融领域反腐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根据总行党委关于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统一安排,笔者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及总行党委对防范金融风险的各项决策部署,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三大攻坚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农发行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中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五大把"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列入了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说明金融资产风险问题已引起了全党的高度重视。随着"五法一通则"的实施,金融系统的风险意识和信贷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如何针对具体问题,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有效地化解不良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信贷工作面临的难点和重点。(一)积极支持企业改制,努力保全银行信贷资产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的政策,为银行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企业的发展。银行应积极支持和参与企业的转制,及时掌握信息,通过企业的资产重组,以达到保全信贷资产的目的,主要做法:一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改制提供金融服务,协助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培植归还银行旧贷的财源;二是集中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的联合、兼并、股份制改造等,在促进转制中化解不良资产。(二)主动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