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昱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6):45-46
西周一直被誉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积极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迅速发展。西周财计制度的设计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会计与审计制度发展的基础,而现代企业财会体制的建设,也受到该古老思想的深远影响。集中阐述了西周财计制度的特点,并将其与现代企业财会组织进行比较,从而分析西周财计官制对现代企业财会组织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汤培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219-219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财计组织的发展随着朝代的更替呈现出承袭旧制和多变性的特点,而法国由于封建时代的政体相对稳定,在财计组织建设方面体现了不同的特色,即随着君主制度的发展而变更。将同处封建时代的两个国家的财计组织进行比较研究,对研究东西方的会计差异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会计史     
杨蕾 《商》2012,(6):76-76
每个学科都有它自己的历史,追溯起来会计也有很长的开始。下面简单的讲述一下会计产生的意义作用与会计史的联系。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1.会计的产生。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是会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前提。如果将原始的图形记事作为会计雏形的话,会计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在我国西周时期,"会计"一词就已经出现,清代学者焦循所著的《孟子正义》一书中,针对西周时代的会计解释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会计在国外也有很长久的历史,两河流域的原始算板、埃及的纸草记录、印度人的贝多罗叶记录,都可以看到人们最初进行计量、记录的杰作。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管理会计工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日常生产,这时就需要通过业财融合的方式对传统的管理会计工作作出改进,使管理会计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在企业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因此本文将在业财融合的视角下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与发展作出讨论。  相似文献   

5.
朱振宇 《商》2013,(1):110-110
现在的会计思想和会计体系大多是在这一会计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会计的核算和计量中处处体现着权责发生制这一会计基础。本文将从在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基础下的收入与费用的计量原则和权责发生制的局限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会计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但人工智能在会计行业应用中展现出了数据存储和运算能力,而且还会向纵深发展,对整个会计职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会计行业将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契机,如人工智能将不断优化会计行业产生会计职业两极化,会计职能重心将发生转移,进一步促进业财融合,以及财务工作采用人机交互模式。人工智能环境下的会计职业将被重新定位,包括管理型会计专家、风险管理专家、税务管理专家、会计人工智能实施顾问等几个方向。会计人员应通过学习向复合型会计人才转变并做好业财融合的主导者,以应对人工智能环境下会计职业定位的变化,实现自身职业转型与升级。  相似文献   

7.
王国志 《商》2014,(45):123-123
经济发展越快,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特别是在现在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已经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以计算机为载体的会计电算化更是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计电算化在我国已经发展了近30年,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然而在我国中小企业在会计电算化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会计电算化人才素质落后,信息滞后等。  相似文献   

8.
范振楠 《商场现代化》2018,(20):154-155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将管理会计运用到企业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但管理会计有很多不足。如果将企业的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融合起来,并运用到企业的管理会计实践中,既可以弥补管理会计的不足,又可以更好地提高企业运营管理的整体质量,提升企业价值。通过探讨业财融合含义及管理会计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将业财融合融入企业管理会计实践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业财融合是管理会计不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财务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基础工具,能够实现将业财融合贯穿始终。本文在探讨业财融合本质和意义的基础上,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思考,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更有助于企业增强业务与财务部门间的融合与协同,实现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10.
周军健 《中国市场》2023,(8):164-166
企业不断发展中,管理会计尤为重要,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特别是在业财融合环境下,企业更应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成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当前,如何促进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良好应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基于此,文章重点对管理会计业财融合在企业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企业管理会计业财融合的实施提供参考借鉴,推动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韩俊静 《现代商业》2011,(35):250-251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已经突破时空界限,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完善会计规范体系显得越来越重要,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将健全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列为一项重要任务。分析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发展历程和建国后会计规范的演变,有助于研究我国会计规范的特征、环境和规律,可以为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法制化和规范化水平提供参考,促进会计行业科学化、规范化、国际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强化会计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工作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特别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会计将继续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强化会计管理.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3)
当前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飞速进步,现在的企业开始逐步采用会计电算化方法,而我国当前中小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仍在发展初期起步阶段。当前我国信息技术与会计理论进步较快,传统手工会计必将被计电算化取代,但是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与企业人员缺乏会计电算化思想等原因,造成中小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实施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数据处理程序也更加复杂,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5.
浅谈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电算化教育已经成为我国会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将会计基础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开发结合起来是我国会计发展的必然选择,传统的手工会计被电算化会计所取代是必然趋势。我国现在正处于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过渡阶段,要充分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特点及对策是进行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必要前提,是更好发展及在我国普及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重要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6.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企业国际化进一步加快,人才的培养就愈发重要,经济越发展,会计人才的地位和作用越重要。借鉴国际经验,培养适应中国国情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董慧  张楠 《中国商论》2020,(8):242-244
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会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财务共享模式已经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也成为必然选择。本文就会计转型下高职院校关于管理会计人才如何培养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8.
邓尚华 《商业研究》2002,(12):137-138
众所周知 ,由于知识经济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 ,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不同的经济形势要求有其相应的会计模式 ,作为会计模式里的重要因素———会计人员 ,在现代会计模式里 ,要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因为不同的会计模式对知识结构的要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黄玲斌 《商业观察》2023,(10):89-92
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新时代来临。在新的发展环境中,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企业的财务会计逐渐被管理会计取代。此时,业财融合成为企业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管理会计中,全面预算是最为关键的工具,对业财融合有促进作用。基于业财融合的全面预算管理,可促进财务会计的转型,创新财务管理的模式。受主客观等因素的影响,仍有部分企业在经营发展期间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尚存些许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概述业财融合与全面预算管理;其次,总结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再次,分析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问题;最后,研究业财融合视角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十八世纪初,英国国会开始按政府的主要部门推举产生首席长官,由这些长官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取代了以往的最高咨议机关,在机关内阁所制定的各种政策中,财计政策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故财政部也因此成为内阁中最重要的一部。英国政府的这种组织格局不仅直接影响到欧洲的一些国家,而且也影响到全世界。至十九世纪,政府中的财计组织已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国务行政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已初步形成由财政、税务、会计、国库出纳及审计构成的组织系统。这是二十世纪政府财计组织建设及发展完善之基础。二十世纪一百年间,企业的财务会计组织迅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