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访是我国一项传统的司法途径以外的救济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不同功效.在目前社会变革发展的转型期,整个信访机制暴露出种种缺陷,对它的改革迫在眉睫.除了信访机制的重新架构外,信访风险评估及信访信息通报制度必须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民事矛盾等也在逐渐增加,群众信访也在逐年增加,多次形成了信访高峰.但与此同时,信访制度的各种问题也相应出现,如何处理好信访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信访制度改革的根本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基层港航党支部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信访维稳工作机制,进一步拓展基层党建的升级发展?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采取查阅资料、走访部门单位、电话咨询和到基层单位座谈调研等形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与思考. 一、当前信访维稳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信访维稳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归纳起来,主要存在“五化”的问题. 1.信访问题“倾向化”.近年来,信访问题出现了四个不良倾向;一是缠访闹访行为多.部分信访老户为实现自己的无理要求,经常胡搅蛮缠.如我县龙舟街道的胡阿仙几乎天天到县信访局报道;亚伦退休职工徐维延持续数月到县政府门口举牌闹访.二是信访热点问题多.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信访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群体信访十分突出,规模扩大二是无序上访日益加剧,处理难度增大.三是群众信访形式各频率加快.四是涉法信访问题增多,分流难.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信访总量与治理成本双双高企,不断触痛着国家与社会的敏感神经,并危及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国家治理所面临的“访”务困境同信访的政治变迁密切相关:1978年后,国家逐步弱化信访的政治动员功能,并确立了基于“维稳”原则的工具化治理策略,致使信访由社会治理的手段演化为被治理的对象,从而陷入利益收买与行政压制的尴尬两端.在社会转型与政治生态充满弹性的背景下,“去政治化”带来信访的政治“掏空”效应,而泛政治化、民粹主义等思潮可能乘虚而入,演化成为访民的心理支持系统,从而实现反向的政治动员并带来巨大社会风险.应当在回归信访制度的经典设计、恢复和创新群众观念的基础上,重建信访的政治属性,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依法规训信访行为,从而回到信访对社会的治理这一本义上来.  相似文献   

6.
信访制度是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有人认为信访是在挑战法律权威,笔者认为信访不仅是民意诉求的重要渠道,而且也是社会利益协调机制中的“均衡器”、“减震阀”.通过信访反映的大量信息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管理中的不足和漏洞,而且也是社会管理者和执政者创新社会管理、加快推进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参考.至于信访的治理又必然是法制的,随着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只有制度不断地加以完善,其现实价值才能够真正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信访举报工作是纪检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和政府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访举报工作的延伸和拓展,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是发现腐败线索的重要来源,是纪检监察部门的“窗口”,更是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保障.企业纪检监察人员必须站在党的“执政兴国”和国企发展的“第一要务”的高度上,慎重、稳妥地把握、分析信访案情,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好已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总结,从而促进信访案件管理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涉劳信访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涉劳信访维稳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职工法律意识的普及,信访稳定工作十分重要,结合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和实际,浅谈煤矿企业的信访稳定工作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0.
于涛  于水  孙晶  曹武斌 《江南论坛》2021,(11):55-57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拆迁腾退等行为引发的矛盾纠纷也渐次呈现,征地拆迁领域的信访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的因素之一.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尤其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高度相关的征地拆迁信访事项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为推动信访工作制度化、法治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做出了周密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完善信访制度,将其作为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核心机制.征地拆迁引发的信访问题是信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通过考察南京市征地拆迁信访的现实表现和诱发因素,总结有益经验和探索应对策略,有助于该类问题的合理、合法和有效解决,进而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安定有序.  相似文献   

11.
刘正强 《开放时代》2014,(1):130-143
本文从信访制度的"容量"视角分析了中国信访运行的逼仄势态。从理想状态来看,信访制度仍有一定的接纳空间和存量余地,可以应对较大规模的信访洪流;但从现实运作来看,信访制度已经"爆棚",其化解信访问题的能力已不可持续。信访难案(长期未决案)的淤积使信访洪流形成一条"地上悬河",处于高位、高危的运行区间。而自上而下的"维稳"压力又强化了基层的"筑坝"定势,使信访怠于疏浚,"河床"不断抬高。当前应充分利用制度调整的"窗口期",建立多级信访拦截和过滤设置,形成以削减信访存量为核心的"吞吐"机制,以减轻信访制度的承载压力。应松动信访治理的属地责任,强化分类与专业化治理,特别是全国统筹的力度。这是信访正常运转及改革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每年的涉诉信访量都很高,严重妨碍了司法权威,影响了社会和谐,将涉诉信访制度带入一系列的困境之中.本文主要分析涉诉信访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如何走出困境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13.
信访问题由来已久,有上访人主观原因,也有管理体制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深入探究"信访不信法"问题,研究提出综合治理思路和举措,对化解基层矛盾,提高企业治理水平,促进国企深化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信访犹如社会的"晴雨表",当前的信访制度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这些给信访案件的处理和执行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信访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和依法治国为理念,才能从根本上使信访制度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5.
信访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但随着社会发展带来利益冲突的加剧,信访制度的实施陷入了困境:信访激烈程度上升,非制度化的信访增多,信访机构之间相互推诿,地方政府"截访"和打击报复等问题凸显。就此,通过分析这些问题的根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胡加茂 《新经济》2013,(23):96-98
本文着重阐述基层环保近十多年来环境信访及七年来环境重复信访纠纷的现状,分析环境重复信访纠纷的特点、产生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环境重复信访纠纷数量增加趋势,从而也促进预防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等工作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浅议现行信访制度的缺陷与完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然 《经济师》2009,(9):53-54
信访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权救济方式。文章从分析信访制度设计和信访活动中存在的缺陷与问题入手,探讨完善信访制度的思路和措施,以期对促进信访工作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信访已成为人民群众表达意愿、维护合法权益、实施民主监督的一条最直接的途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化,人们利益分配方式的调整和变化,以及民主政治诉求的不断增加,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现阶段的信访部门已无法完全实现其自身职能.本文试图运用管理学系统论的思想和观点来探索信访制度的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19.
压力型体制与基层信访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压力型体制构成了基层信访的体制生态。基层信访身处上层压力与基层过高期望的夹缝之中,却因其功能有限性而无法承受其重。信访制度本身以及运行过程中的部分创新,顺应了压力型体制的运作逻辑,加剧了信访困境。在考究国家政权建设异化的原因后,文章指出,如果基层信访要走出困境,就应着力找寻自下而上的权威资源,建设回应型政权。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信访内容介于政府和法制之间,未来的中国将是一个完全法制的中国。在当前和未来之间,伴随着社会历史进程,信访制度要适应国家环境的需要,找到一个历史的平衡点。进行信访制度改革,要让信访制度增加法制概念,体现法律精神,从而真正发挥信访职能,加快法制化进程。律师在法律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扮演着法律化身的角色,要求信访亟待引入更加完备的律师参与信访机制,发挥律师应有的作用,对于树立党和政府形象、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