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它不光是哲学艺术、经济技术以及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它还是不同民族、不同国度、不同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体现,具有时空和地域性,传承各种环境、各种文化,同时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自然条件相关,体现在建筑设计与文化的自然结合上。本文首先分析了建筑设计与文化的关系,然后分别阐述了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体现,最后重点分析了建筑设计与文化的现代化融合途径。  相似文献   

2.
浅谈建筑文化的地域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文化的内涵是丰富的,不同的地理环境及人文习俗形成了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也就形成了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本文在阐述建筑文化地域特色形成的基础上,以潍坊为例,就地域性建筑文化的借鉴、保留、共融、发展与创新,浅谈自己的看法,以期促进建筑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融合,从而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日本文化背景了解的基础上,对其建筑文化做了简要分析,并进而以住吉的长屋为例,分析安藤忠雄在这个设计中是如何时日本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了继承与发展,以期为我国建筑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4.
本土文化影响着本土建筑设计创作,建筑设计如何与本土文化融合再创造.以江苏徐州汉画像石馆新馆的建筑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从其建筑文化和本土化特征等角度出发,分析新馆的建筑文脉、新馆的室内空间,新馆与周围自然景观(云龙山)的和谐共生关系,提出了对现代建筑设计本土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鹤山体育中心规划方案为切入点,通过介绍项目的概况、前期构思、规划设计理念及建筑设计等,探讨分析了市级综合体育中心在设计主题、建筑内涵、地域文化和场馆运营等方面的表达方式和设计手法,旨在为同类型的项目创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建筑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文化是历史的积淀,他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一个时代的建筑反映出一个时代的文化特色和时代的特征.只有从文化的高度来审视建筑,才能真正理解建筑,才能真正把握建筑的内涵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的环境、发展的需要与竞争的压力,催生了小城镇的形象建设活动.新世纪小城镇的形象建设,必须坚持公众化、个性化、系统化与绿色化的取向.本文从生态建设、规划设计、地方特色文化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城镇形象建筑设计的策略,分析了城镇环境艺术与人类生存质量的辩证关系,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依托,充分利用城镇本身的建筑特色,为城镇形象建筑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市场化的环境、发展的需要与竞争的压力,催生了小城镇的形象建设活动.新世纪小城镇的形象建设,必须坚持公众化、个性化、系统化与绿色化的取向.本文从生态建设、规划设计、地方特色文化等方面详蛔阐述了城镇形象建筑设计的策略,分析了城镇环境艺术与人类生存质量的辩证关系,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依托,充分利用城镇本身的建筑特色,为城镇形象建筑设计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域性绿色建筑源自于对绿色建筑与地域建筑设计理念的综合思考,两种设计理念均突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相比较而言,绿色建筑更注重利用绿色技术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地域建筑则更加注重自然与文化的因素,而这些都是当代建筑设计应该考虑的因素。文章从两者的思想发展及关系出发,分析地域性绿色建筑的影响因素,既需要考虑地域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更需要社会的大力宣传与推广和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的认同。  相似文献   

10.
色彩设计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通过对建筑色彩的特性、规律、文化涵义及其象征性等方面的分析,进行论述了在建筑色彩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及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作为具有鲜明文化性、公共性的建筑,它应当给观众带来建筑上的审美享受,更应通过建筑的外观形象激发观众对展示内容的联想.苏州博物馆新馆(以下简称"新馆")是建筑大师贝聿铭集智慧和情感的封箱之作,在充分满足了其功能性的同时.更以建筑中的中国古典韵味征服了观众.新馆的外观形象与展示内容相辅相成,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艺术中的完美体现,为后来人设计新中国风建筑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通过研究传统哲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建筑文化中的运用,归纳总结出新馆建筑中运用到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而探索新馆建筑对新中国风建筑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如何更好地理解与继承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对现今我国地域性建筑设计原则及手法提出几点思考建议.希望我国建筑师尊重本国国情,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并以低造价低技术的方式创造出具有各地区的民族特定文化内涵乃至心灵体验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3.
杨睿 《城市建设》2010,(6):448-448
文章以如何更好地理解与继承传统文化为出发点,对现今我国地域性建筑设计原则及手法提出几点思考建议。希望我国建筑师尊重本国国情,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并以低造价低技术的方式创造出具有各地区的民族特定文化内涵乃至心灵体验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4.
北京胡同曾是闻名于元、明、清时期的主体建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种社会发展矛盾的共同作用使得北京的胡同文化逐渐消退,曾经历史沧桑的文化建筑不再发挥应有的文化价值.本文以北京史家胡同为例,归纳了北京胡同文化的基本特征,并阐述了北京胡同文化的保护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拥有世界罕见的自然地理特征,素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所以,四川地方的乡土文化特色不仅包括历史人文要素,更重要的是它也包括了自然环境要素。从四川的古建筑文化来看,它自成一格,除了拥有中国传统建筑的共性之外,四川建筑文化的个性也非常突出。所以研究四川的建筑历史文化,不仅可以窥视到所处时代的建筑风貌和文化内涵,也有利于现代化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辉煌灿烂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和现状,着重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优秀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我们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辉煌灿烂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和现状,着重探讨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建筑优秀文化、汲取外来文化的精髓,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8.
郝凯 《生产力研究》2012,(6):108-110,113
协调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应从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才建设起来的民族文化、建筑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加以保护和发展,蒙元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目前内蒙古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彰显地区民族特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当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特色消退问题,从建筑设计、城市景观营造、城市色彩规划、城市文化环境营造、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讨论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承袭地方文化,塑造城市特色,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谭晓娟 《大陆桥视野》2011,(12):185-185,189
建筑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建筑艺术和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早已不再是原始的遮风挡雨的居所,而已发展成时代生产力水平、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的象征。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方面,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考虑到单体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历史的沿革和文化的继承。但是,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容绝不仅是这些。随着人口增多、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以及科技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节能也成为建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