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十八大以来,传统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传统产业主要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成效显著,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但随着国内投资增速不断放缓,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加之前期投资产能不断释放,我国传统工业领域的产能过剩问题更为突出。同时,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中国传统产业发展中面临一些问题日趋突出,并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中国传统产业效率正在恶化,制  相似文献   

2.
虽然投资拉动型的国民经济增长模式,成就了21世纪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留下了产能过剩、持续性不足、借贷风险、通货膨胀的压力和收入失衡等问题。要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有必要改变目前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3.
2015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呈现四个突出的亮点:消费驱动的增长循环正在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日益显著,经济增长正在降低对投资的依赖,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超过GDP增速。中国经济下行风险并未消除,部分部门仍面临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的沉重压力,但短期内中国经济运行基本筑底趋稳,具备实现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软着陆"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在经历三十多年高速发展后,增速逐渐放缓,供求开始出现失衡,产能过剩问题严重,抑制了经济增长的潜能。原有的以需求刺激经济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失衡问题日渐加剧,人力资本不足。针对这种现状,我国有必要进行供给侧改革,需要通过推进科技创新、鼓励投资、加速产业升级、简政放权等措施,来满足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潜力,促进我国经济稳定而持续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调整经济结构,主要是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五大失衡问题:一是储蓄与消费失衡,储蓄率太高,消费率太低;二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经济增长过于倚重第二产业;三是投入结构不合理,物质资源消耗太多,技术进步贡献率低;四是人与自然不和谐不协调;五是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文章提出,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明确三个问题:第一,转方式、调结构内涵会随着经济增长和矛盾积累而有所扩展;第二,转方式、调结构,就要适当放缓经济增速;第三,主要着力于深化改革和调整政策,推动转方式、调结构.  相似文献   

6.
谢江波 《中国市场》2013,(42):126-127
2012年年初以来,我国通货膨胀表现出总体水平较低、CPI温和增长、PPI持续负增长以及CPI与PPI持续背离等方面的特征。出现这些特征有国际经济持续低迷、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产能过剩问题仍未解决、刘易斯拐点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价格传导机制不畅等多方面的原因。新时期的通货膨胀特征可能对市场主体的消费和投资行为、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在总结通货膨胀特征、原因和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通货膨胀形势下稳增长、调结构和促改革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出口贸易形势十分严峻,但是由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好转,区域贸易逐渐加深,对中国的出口需求也有所提高,国内消费能力和投资增速都有所提高,经济有望复苏。但是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房地产投资增速很难保持我国经济的稳定运行,工业通缩压力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产能过剩等问题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文章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进行分析,并且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平稳较快,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贸易顺差规模增长依然过快,流动性过剩问题依然突出,通货膨胀压力明显加大,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随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措施的政策效果逐步显现,预计四季度消费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在高位增长基础上略微回落,外贸出口增速和外贸顺差增幅将明显回落;经济增长偏快的势头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消费价格上涨的势头将有所放缓。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应该继续防止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9.
伍海华 《财贸研究》1992,3(5):12-17
通货膨胀的正效应:在消费与积累比例失调下,可降低消费,提高积累;在产生结构和投资结构失衡下,使经济增长相对协调。通货膨胀的负效应:不利于动员社会资金支持生产;不利于资金合理流动和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益。我国80年代的通贷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危害相当严重。表现为扩货币扩张化和投资结构偏差,阻碍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扩大内需遭遇被片面理解为扩大投资的尴尬,主要表现为重投资需求轻消费需求、把抓项目等同于扩大内需、将投资需求无限扩大化.将扩大内需片面解为扩大投资,会给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埋下隐患,导致投资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难转变、消费增长赶不上投资的增速、加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增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和银行潜在的金融风险.要使扩大内需真正带动经济发展,必须构建消费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做到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着力夯实国内消费的基础,把扩大国内有效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驱动一个地区GDP增长的最终根源。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使得我国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比较和探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根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我国各大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特点,对于我国决策机构有效地统筹区域发展具有极大帮助。然而,由于过去我们一直缺乏可用于这一方面研究的有效的实证研究工具,因此对于我国区域间GDP增长根源的研究很不深入,始终停留在表面的定性研究上,未能揭示出我国各大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真正根源。本文就是要通过研制的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从我国各大区域的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贡献做实证性追溯。希望通过此项研究对我国的区域发展给予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消费带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新一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进程中,必须正确认识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即消费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经济增长是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经济增长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13.
高速增长下的发展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体制创新。体制创新首先通过改变分配关系,打破原有的平衡关系,激励竞争和提高效率,使经济活跃起来。但也应该看到,随着以GDP总量和人均GDP水平反映的经济增长阶段的不断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失衡(如地区、城乡、行业和收入分配失衡等)开始显现并逐渐扩大,解决这些失衡是建设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文章提出,中国应该从以经济增长为主要发展目标逐渐过渡到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使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从宏观管理上看,需求管理、供给管理和社会综合管理的结合则是这种科学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4.
2002~200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2002年中国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中国经济总量实现了高增长.经济增长的最大特点是:积极财政政策导致的投资快速增长和出口快速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和制度创新严重滞后.作者认为物质产品领域内需不足是客观规律造成的,最终消费的物质面需求不足的问题并不明显,物质产品供给过剩的重要原因是当代技术进步太快的结果,而第三产业内需不足是制度性的,并且是制约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对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解决中国经济存在问题的六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cross Chinese provinces with switching causality. Four states are considered: bidirectional causality (state 1); one-way causality from growth to finance (state 2); one-way causality from finance to growth (state 3); and non-causality (state 4). While state 3 dominates in developed regions, states 1 and 3 occur intermittently in other regions. This implies that the demand for financial services induced by local economic growth plays a stronger role in driving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Consistent with prior research, bank loans negatively affect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相似文献   

16.
董影 《北方经贸》2013,(5):108-109
随着黑龙江省经济市场化和金融化的进一步发展,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程度越来越强,金融业在经济运行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强。因此,大力发展金融业对于促进黑龙江省经济快速增长,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建设和谐稳定、繁荣富强的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要促进金融服务业的均衡发展,提升金融服务业水平,构筑和谐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管体系,强化政府政策导向,重塑良好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7.
产业转移对深圳物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深圳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深圳经济正面临新一轮产业升级,促使以加工业外移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移全面展开.产业转移将对深圳物流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导致货源腹地更加分散、物流需求增速放缓、高端物流需求增加、物流市场逐渐细分、成本压力不断加大.为应对产业转移的影响,深圳物流业应未雨绸缪,着力完善港口的集疏运网络,积极推动航空货运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集散作用,大力鼓励物流企业联合重组,尽量优化物流产业发展环境,并密切关注产业转移的实际动态,适时掌控应对策略的时机和力度,努力保障深圳物流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钧  刘刚桥  师建华  李明 《中国市场》2009,(10):109-112
现代物流业是一种新兴的生产性服务业,它的兴起将有助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进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广州和佛山两市正在合力打造广佛区域经济圈,这将在更深入和广泛的层面上推动佛山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因此,本文主要是基于佛山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论证佛山发展现代物流业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之间内在关联性及实施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与发展模式,旨在对佛山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提升提供理论帮助与指导。  相似文献   

19.
现代经济增长的综合分析框架:分工—制度—品牌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工带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生产迂回程度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交易费用的上升,因此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安排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组织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分工带来的产量增加和产品多样化却会导致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上升、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效率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使生产和消费不能保持均衡发展,妨碍了经济增长。而品牌和品牌品类化则是产品多样化时代能有效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分工及专业化与制度及其变迁从生产或供给角度解释了生产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而品牌从需求方面解释了消费者的选择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分工—制度—品牌模型可以成为当代解释经济增长的综合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20.
通过构建GDP和货运总量的关系模型,对河北省物流业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物流业与GDP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其物流能力随时间变化在逐渐增强,对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明显的拉动作用;但经济对物流业的推动作用还未体现出来。为了解决地区物流供需不均衡的状态,实现经济增长和物流业发展同步增长,河北省需要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作用,加大资金投入,规范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法规建设,提高经济对物流发展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河北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