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欣 《数据》2012,(5):54-57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社会调查系统分析、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坚持定性分析和定量测算相结合,以北京市2010年400户(调查成功391户)城镇低保家庭抽样调查数据作为分析研究的主要资料,分析了当前救助制度下贫困受助家庭的生活现状,并联系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对不同救助性政策特别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评价,分析了当前社会救助制度的缺陷与不足;提出贫困救助要关注精神层面、就业层面的脱贫,关键在于建立立体式的救助体系;对无就业能力的,给予资金保障;对有就业能力的人群要从政策、培训、教育等层面予以救助。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常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以来,常州市城市贫困阶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生活、群体特征及其社会救助状况;讨论了社会救助制度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中,涉及到的利益主体有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而受助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三者的利益目标是各不相同的。三者目标的不一致性决定了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诸多环节上存在着利益主体之间的各种博弈。文章主要通过分析和探讨贫困群体社会救助过程中贫困群体与政府之间的博弈问题,以期为我国政府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加强对全国社会救助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全国社会救助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联系会议制度研究拟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重大制度、政策、体制和机制,向国务院提出建议;统筹做好最低生活保障与医疗、教育、住房等其他社会救助政策以及促进就业、扶贫开发政策的协调发展和有效衔接;研究解决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跨部门信  相似文献   

5.
观点     
窦玉沛 低保发挥社会托底功能 低保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功能,需要统筹建设社会救助体系,加强低保与医疗、教育、住房等救助制度的衔接,形成坡度救助格局;需要完善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等制度:需要合理确定和调整低保标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需要拾遗补缺,研究论证临时救助、重特火疾病医疗救助等制度框架,逐步探索建立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的福利补贴和重点保障制度,实现托底性民生保障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中最基础的部分。目前,我国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包括城市低保、灾民救助、农村五保、农村特困户救助、城市医疗救助、农村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以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在城市,由于低保、医疗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等制度的普遍实施,基本上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迫切需要加快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供给不足与国家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救助在制度建设、覆盖面及保障项目的规范性等方面有所进展,但总体而言,还存在较为严重的供给不足,包括生活救助的覆盖面和救助水平在城乡和不同农村地区之间的明显差异,教育与医疗救助制度运行的基础缺失与教育与医疗救助制度不健全并存等.本文对这种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国家责任缺失是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我国灾后社会救助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针对当前灾后社会救助工作机制不稳定、责任不清等问题,通过对灾后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深入分析,查阅国外灾后社会救助的经验做法,提出我国灾后社会救助的制度建议,通过我国建立有效的灾后社会救助机制,使社会资源能够进行有序有效地安排,更好地应对巨灾风险,为遇到重大灾害后如何开展救助工作的研究奠定基础,为国家及有关部门的决策提出参考依据和政策充实。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村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沈阳市现有农业人口近250万人,农村社会保障任务较重。几年来,市财政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完善政策、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有效推动了全市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为名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难以真实反映各地区最低生活保障救助的实际效果,引入新的指标,对中国城市近年来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实质救助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同时为政府有关部门对最低生活保障的政策选择和评估提供一个新工具。研究结果显示,名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较高的城市,如深圳、上海等,其实质救助水平并不高。  相似文献   

11.
自我国建立社会救助制度以来,我国社会救助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现代乡村社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贫困人群,使乡村社会救助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论述了当前乡村社会变迁过程中乡村救助制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社会背景、乡村变迁、道德建设等方面提出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社会救助的角度,为西部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探索独特的社会救助机制,从而使东西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相似文献   

13.
实施住房保障,实质就是在承认人们经济地位不平等的前提下,运用社会救助政策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使处于劣势地位的人能获得和改善居住条件,逐步缩小与优势地位人之间的差距,力求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城乡社会救助覆盖面及保障标准有较大提升,但在财政预算机制、财政分担机制、财政转移支付机制、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等方面仍存在较多需要调整和解决的问题,各级政府宜从多方面积极努力,具体对策包括:健全社会救助资金预算管理;建立合理的社会救助财政责任分担机制;规范社会救助资金的转移支付办法;建立社会救助财政投入稳定的增长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改善民生,就必须关注社会救助。改善民生,须以社会公平为价值取向,以底线伦理为价值原则,以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救助体系为根本抓手。  相似文献   

16.
按照2011年国家公布的2300元的贫困标准,郑州市贫困人口有34万多人。构建城乡社会救助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郑州市为例,总结了郑州市社会救助制度的现状,分析了当前郑州市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思路及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生的社会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民生,保持社会稳定,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本文主要分析了贝弗里奇报告中国民救助体系的内容,找出符合我国救助特点的方法,并探讨了我国社会救助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救助制度提出有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社会救助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贫困群体基本生活、维护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临时救济制度、社会互助制度等内容。社会救助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目的性,社会救助是满足人的最基本的食、住、衣、医,其实质是保障人的生存权。二是义务性,社会救助是国家的义务,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三是无偿性,不企图回报。  相似文献   

19.
改善民生,就必须关注社会救助。改善民生,须以社会公平为价值取向,以底线伦理为价值原则,以建立健全科学的社会救助体系为根本抓手。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向陷入生活困境的社会成员提供现金、物资或其他方面的援助与支持,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户救助、农村五保供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灾民救助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以医疗、教育、住房、司法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救助,以及社会互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