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莹  朱守胜  刘通 《物流科技》2014,(12):90-92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已进入总量较高的平稳发展阶段,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汽车物流产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文章探讨了国内汽车物流的发展现状,并对汽车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就促进我国汽车物流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改善物流监管环境,合理布局汽车生产网络,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建设和加强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  相似文献   

2.
我国汽车金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汽车金融服务的特点,分析了我国汽车金融业现状,指出由于政策环境、消费信用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汽车金融服务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汽车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汽车金融公司不断崛起,抢占了商业银行的大量市场份额.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汽车消费贷款的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行业银行该业务发展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汽车金融业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嘉  陶智君  罗红霞  经纶 《企业导报》2010,(10):115-116
我国是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在汽车金融服务市场上也存在巨大的市场潜力,汽车消费将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积极推进我国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是当前需要高度关注并认真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现状以及所存在问题分析,并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传统金融的有机结合初步踏上舞台。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主要是指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通过使用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方式,从而完成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但最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发展,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风险事件高发,其风险问题逐步浮现在公众面前。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8):34-37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综合实力突飞猛进,其经济及金融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但就目前而言,云南省金融发展仍然滞后经济发展,并呈现出渐渐扩大的趋向。同时还存在着产业层次偏低、农村贫困面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经济增长下行和物价上涨的压力较大,加之国际市场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大,这使云南省发展面临更复杂严峻形势,同时又有诸多有利条件和可贵发展机遇。在这种情况下,分析云南省金融发展现状,充分利用云南省资源,调整其金融结构,制定适合金融发展的战略和改进措施,对于提升云南省金融发展水平,促进其经济协调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物流金融已经成为实现经济目标的新型模式载体,近年来,受到各个领域的重点关注。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下,物流金融发展迅猛,促进各地多方连接,推动各地实现经济目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物流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的对策,以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五十多年来,汽车工业已实现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期.2007年全国汽车产量为888.24万辆,同比增长22.02%,销量为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整个汽车行业维持景气运行.当前,汽车工业已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产业,在拉动内需消费的国家政策下,国内汽车工业将仍将快速发展.中国已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WTO,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按照WTO的游戏规则,参与国际竞争与国际合作.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实际就发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梁山县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主要表现为维修行业管理不规范、企业布局不合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维修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必须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并阐述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高职人才的培养及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乔卿鹏 《企业导报》2011,(2):101-102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之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从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看,在满足了"吃"和"穿"的基本需求之后",行"的需求上升到了人们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位置。汽车是最能满足人们"行"的需求的消费产品。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消费迅速增长,逐渐成为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带动消费品市场增长的一支生力军。  相似文献   

11.
汽车物流业的发展是柳州市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提高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途径。文中在分析柳州汽车物流业发展拥有的优势和机遇、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的基础上;建议将汽车物流业作为柳州市物流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建立汽车综合物流服务体系;从而推动柳州工业化进程,促进柳州经济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锐 《企业导报》2014,(12):76+71-76
本文主要论述的是现阶段我国汽车营销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分析总结了目前我国汽车营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关于未来我国汽车营销创新与发展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永利 《企业经济》2003,(4):102-103
一、现状(一)概况近年来,网络银行在我国获得了迅速的发展。1996年,中国只有一家银行通过国际互联网向社会提供银行服务,到2001年底,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站的中资银行达50多家,占中国现有种类银行的26.7%。截至2001年底,中国工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业务客户达165.6万户,办理业务901万笔,交易金额23446亿元(陈波,2002)。(二)主要服务内容1、信息服务:主要包括新闻资讯、银行内部信息及业务介绍、银行分支机构导航、外汇牌价、存贷款利率等,一些银行目前也提供一些特别的信息服务,如股票指数、基金净值等。2、个人银行服务:主要包括账户查询、账户管…  相似文献   

14.
付昆  江月 《企业导报》2014,(8):16-17
因发展条件的不成熟,导致中国大陆汽车旅馆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随着近几年湖北国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自驾车旅游的盛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为汽车旅馆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在深入分析湖北地区汽车旅馆业的发展状况基础上,探讨了湖北汽车旅馆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湖北的发展实际和汽车旅馆业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培育湖北汽车旅馆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环境监测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环境监测已经逐步的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监测技术与管理,为我国的环保工作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但是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对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发展绿色金融迫在眉睫.绿色信贷、绿色保险和绿色证券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三大主要领域,尽管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良好,但在其发展的政策保障体制、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巨大挑战.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应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综合利用市场、金融、财政税收等手段,在做好宏观发展规划的前提下,做好体系建设,完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浩澂 《物流技术》2012,(11):113-115,121
分析了柳州市汽车物流在物流规模、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以及物流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先进的物流模式,降低汽车物流运营成本,提供功能多元化的物流服务,加强汽车物流信息化建设及对汽车物流从业人员的培养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柳州市汽车物流在物流规模、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设施设备、物流管理以及物流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先进的物流模式,降低汽车物流运营成本,提供功能多元化的物流服务,加强汽车物流信息化建设及对汽车物流从业人员的培养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逐渐更新,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当我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这么一个现实,那就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消费理念的逐渐更新,汽车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交通工具。然而,当我们在尽情享受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这么一个现实,那就是汽车随着行驶里程的增加和使用时间的延续,其技术状况将不断恶化。这客观上对汽车检测诊断和维修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尤其对如何保证通过汽车维修确保车辆运行不造成或少造成社会公害问题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宋殿辉 《物流科技》2013,36(1):53-54
明确了吉林省汽车物流业发展现状,引用最新统计数据结合最新物流政策分析了汽车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可以预测:十二五期间吉林省汽车物流业还将进一步扩大规模、迎来更多的发展商机以及挑战。汽车物流业需要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开发出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