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的生产力理论把生产力当作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工具,人为地将人与自然截然对立起来,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危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赋予生产力理论以生态内涵,实现了从工具生产力到生态生产力的转变,并将人与自然有机地统一起来,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实施改造自然与保护自然相结合的策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粗放式经济为集约式经济,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工业文明中,人类社会片面追求物质财富增长,造成人与自然相冲突、人与社会片面发展,工业文明难以为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旨在修复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走向经济与自然协调互动、持续发展的“绿色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当代实际问题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分析视角,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社会全面发展,合理可持续地利用自然力以及经济社会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类从破坏到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刘泾 《发展研究》2010,(7):22-25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适应自然发展的新型文明形态,是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和表现形式。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重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生态文明的生成与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政治、精神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深入研究生态文明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内在联系,才能最终实现生态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学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把人与自然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主张人与自然的统一性。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活动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按照人类的需要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然而,资本的扩张本性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只有消灭资本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尚无范例可循,从理论到实践都需要作艰难探索。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首先分野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工业文明立足于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而生态文明则要求人类寻求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一种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的新的文明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文明观念的确立、生态文明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导向作用。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生态文明是对人类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是对人与自然关系历史的总结和升华。它主要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三个方面的内涵。在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县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9.
建设生态文明是西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西藏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方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生态文明是内在统一的.西藏新型工业化应该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主导的工业化,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工业化.在西藏的发展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三个维度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创新,践行生态伦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坚持生态正义,实现生态补偿的原则,确保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协调发展、永续发展;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共创西藏可持续未来.  相似文献   

10.
随着自然科技的发展,人类不断创造物质财富,而随之环境和人类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自然灾害的频发,使人类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注重理解自然,认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生产、生活,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态。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影响下积极探索发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山论”,以构建美好中国,发展创新科技,健全生态文明体制保障,推动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邓振锋  李朝前 《技术经济》2020,39(12):79-88
工具理性导向的市场经济向乡村的嵌入导致了乡村共同体的解构,引发了共同体与自然的关系失和、乡村共同体价值认知失序及共同体转型与传承的失范等危机,乡村共同体亟待重构。罗尔斯顿的“荒野”生态哲学为乡村共同体的重构提供了契合当下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的自然价值观。以“荒野”生态哲学中倡导的自然价值观作为乡村共同体重构的哲学基础,通过对乡村共同体内在价值的反思性自觉与提升,指导空间规划的“守界”实践,重构包含“荒野”的广域乡村共同体,推进荒野文明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柄息地,也是社会变迁的决定因素.生态文明代表了一种更高级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城市已逐渐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柄居空间.文章通过对我国城市建设现状与问题的剖析,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要以生态文明理念来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并以长沙市为例,对如何建设生态城市进行了拐讨.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与建设基础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通过系统介绍生态城市的含义及其特征,从生态文明性、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独特性、美学性、循环性和持续性原则阐释了生态城市的宏观、中观和微观建设基础,为生态城市规划和现代城市生态转型服务,有助于加速生态城市的建设,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理性为市场经济和工业文明立下过历史性的功劳。当人类的经济规模尚未对生态平衡构成威胁时,经济理性是正确的;当经济规模超出自然界的承受范围,破坏生态平衡时,经济理性就得让位于生态理性。生态理性有更广阔的鸟瞰视野,更高的观控水平,把经济理性作为一个特例包含在自己的体系之中。悠久的中华文明充满生态智慧,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胡细英  刘强  张迪 《经济地理》2008,28(4):565-568
人居环境是人类聚居区人类周围一切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的总和,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标志,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文章从阐述人居环境形成的构成要素出发,以江西省南昌市为例,分析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居环境建设问题,认为城市生态休闲是城市居民为充分体验生态文明而构建的高品位的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充分利用城市现有的绿地、水域,特别是环境条件良好、生态自成体系的单位用地,编制生态休闲示范区规划,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寻找一条适合欠发达地区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自然保护地①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区域,其规划也应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1]等生态文明思想和理念,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特征和困难,将生态优先、科学利用、统筹社区发展等方面作为规划研究的重点,使规划既成为各自然保护地工作的基础和管理的依据,也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诗性文化根源于农业生活方式。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农业田园生活的诗意追求。从环境美学角度看,增强农村和城市环境的田园性,是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途径。而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构农业生态文明,就是广泛建设诗意乡村的核心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重大进步。基于生态文明与旅游业的密切关系,发展生态旅游体现出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生态旅游发展的形式多样,开发潜力巨大。为推动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我国应积极开展生态价值观的宣传,改革旅游景区的经营模式,加强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9.
论生态文明观下我国产业的生态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观的超越,代表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新升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尊重生态规律,能缓解资源供给与经济需求之间日益趋紧的矛盾,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推动产业生态化转型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突破口。当前,为推动我国产业的生态化转型,需不断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实施鼓励生态化转型的产业政策,推行并完善绿色GDP政绩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在充分吸收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变革自然的生产方式和认识自然的思维方式来实现。农业是人与自然打交道最密切的部分,其生产方式的变革能缓解甚至解决生态问题并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提出,正是在完善认识自然的思维方式的过程中,通过构建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和资源节约型农业生产体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