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企业动态能力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立清 《经济论坛》2005,(20):65-67
自Teece等学者于1997年首先提出“动态能力”概念后,国内外学者围绕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竞争优势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巨大的学术成果。然而,对动态能力本身的研究(动态能力的来源)存在分析与研究上的不足。本文旨在解开披在“动态能力本质”外的神秘面纱,将企业动态能力的来源归纳为预警机制、学习机制与对创新活动的激励机制。动态能力不再是管理理论中讳莫如深的学术概念,而是企业运作中应掌握的必备技能。  相似文献   

2.
把动态能力和知识管理综合起来研究,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对动态能力理论进行解释。在回顾动态能力概念的发展,评述知识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能力的知识属性和动态能力的知识构成,提出综合应用知识管理的"内容观"和"过程观"思想解释和分析企业动态能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企业需要培育动态能力以应对动态的经营环境,实现持续竞争优势。部分学者以知识为切入点来解释动态能力,形成了动态能力"知识观"。首先对动态能力"知识观"进行述评;然后,系统阐述了动态能力与知识管理理论在理论来源、研究边界方面的不同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论文引入了组织学习的概念,构建了知识管理、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的相互作用机理模型,剖析三者之间的作用机理及其对持续组织绩效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4.
动态能力理论是企业能力研究学派在标准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研究方向,强调了能力的动态性是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然而能力自身特有的模糊性、复杂性和隐性特点使得动态能力的内涵与构成一直处于一个“黑箱”状态。因此,通过对当前动态能力源起、概念以及实现途径等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从系统观和控制论的双重角度,揭示动态能力内涵及构成要素的黑箱所在,将有助于企业用动态能力的标准来对自身现有能力进行衡量和判断,以明确能力调整的方向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动态能力理论是为了解决新竞争环境下企业持续发展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个战略理论前沿.阶层观是动态能力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指出了组织能力的阶层化特征,揭示了动态能力作为一种高阶组织能力的基本属性以及重要作用,为动态能力的可操作性研究提供了发展空间.目前国内对于组织能力阶层观的研究仅限于在对国外动态能力研究成果的综述中有所提及,既缺少系统的理论探讨,更缺少深入的实证分析.上世纪30年代仅为丰田自动织布机公司一分部的丰田汽车公司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其管理模式被视为世界制造业的标杆.基于对丰田汽车公司组织能力层阶与特征的划分,本文把丰田公司组织能力演化过程界定为静态能力主导期、改进能力主导期、演进能力主导期三个阶段,通过深入解析丰田汽车公司组织能力的分层演进过程,为我国企业组织能力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周春巧 《当代经济》2016,(12):127-128
近年来新兴市场的崛起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亮点,跨国公司觉察到新兴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后纷纷加快其在新兴市场的发展步伐.因此,新兴市场的当地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与挑战.本文从新兴市场当地企业的角度出发,探索其提高动态能力以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路径.依托之前学者在该领域的相关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动态能力的基础是知识,而知识形成的动态机制即学习机制是动态能力的有力保障.据此,可以对学习学派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基于学习机制的动态能力分析框架.最后,从学习机制的五个维度对新兴市场当地企业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余浩  郑兰君 《技术经济》2016,(11):36-42
首先界定了动态能力概念,梳理了其构成维度与测量。然后通过整理和总结2010—2015年国外动态能力相关文献中的主要模型,对比分析了动态能力和环境动态对企业绩效和竞争优势的影响。结果如下:动态能力的内涵存在于企业层面、团队层面和个体层面;学习并不属于动态能力;将环境动态作为动态能力的调节变量有待检验。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政治战略主要反映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把政府视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的外部政治环境和资源。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种关系日显重要。而既往研究往往缺乏对企业政治战略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深入分析,从而影响了对企业政治战略研究的推进和发展。因此,本研究基于资源基础观和制度基础观,首先指出了一个更广泛的企业政治战略概念,即将媒体、专业学者、社区公益团体等社会利益相关者也纳入概念中,然后依据制度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从企业动机和反应方式两个维度构建了企业政治战略的概念,并且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了企业政治战略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的假设,这四种类型分别为:反应型政治战略、预期型政治战略、防御型政治战略和前瞻型政治战略。  相似文献   

9.
核心能力观的动态性内涵解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赵怀周  刘益 《经济管理》2001,(10):18-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加剧,商战赢家必须具备迅速的市场反应能力,灵活的产品创新能力和高效的资源管理能力,在此背景下企业资源观获得全面复兴,并逐渐发展成为主流战略管理思想之一,其中,能力观始终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焦点,其内涵也获得极大丰富,本文将以能力观的主线-核心以力观的研究对象,介绍核心的产生与发展,探讨该领域备受关注的“动态能力观”的内涵,对动态核能力观与传统心能力观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从理论上阐明核心能力的动态性内函。  相似文献   

10.
在不确定性经营环境下,创新是企业保持竞争力和自我更新的基础。作为创新领域的关键概念,创新能力的内涵在学者中还缺乏共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理论的发展。通过对创新能力文献的系统梳理,将学者们的观点归纳为技术管理、知识管理、战略、动态能力、营销与组织等6个视角。其中,前4个视角得到相对广泛的关注,而后两个视角则是有关创新能力研究的重要补充。在分析和比较6个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能力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网络嵌入、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关系一直是战略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话题,但以往研究忽视了网络嵌入与动态能力各构成维度间不同组合对创新绩效的复杂性影响。因此,基于组态视角和集合论思想,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以220家中国企业为样本,从企业外部网络嵌入和内部动态能力培育两个层面,探讨网络嵌入和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多重组合路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路径包括网络嵌入—能力促进型、双元能力推动型、网络嵌入—能力冲突型和创新能力缺失弥补型4种构型,且网络嵌入三维度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  相似文献   

12.
孙新波  孙浩博 《技术经济》2022,41(11):152-164
本研究以“探索数字时代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为研究问题,以海尔智家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动态能力、资产编排与资源协奏组合视角,使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解析了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实现机理。研究结果:①在动态视角下剖析了商业生态系统发展扩张、不断利用资源建立领先优势的过程路径,明确了个体、组织、系统层面的价值共创类型细分,构建了数字时代商业生态系统价值共创机理模型。②探索出资源行动与动态能力存在的协同演化关系:资产编排补充了资源协奏对资源的感知过程,动态能力填补了资源协奏对环境的感知过程,三种视角嵌套耦合共同完成了商业生态系统资源-能力-价值的动态创造过程解释。③数字技术与数据资产重新定义了资源与能力,拓展了资源协奏在数字时代的适用范围。本研究为数字时代商业生态系统管理资源以实现价值共创提供了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introduces a framework for the analysis of improvement trajectories in operations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first part, the concept of improvement trajectories in operations is defined, grounding on the evolutionary economic issues of path dependence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In the second part, seven dimensions of the process and content of improvement trajectories are reviewed and integrated into a research framework, and research propositions are built to ground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In the third part, the roles of implementation history,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orientation as determinants of improvement trajectory succes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际化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以安徽省上市公司中跨国经营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二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企业国际化程度、动态能力、竞争优势(财务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间的复杂关系。结果表明,企业国际化程度、动态能力、竞争优势三者间呈现显著相关关系;动态能力在企业国际化程度与财务优势和市场优势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而在国际化程度与技术优势关系中不存在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国内外文献回顾,对电子商务服务业企业绩效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报告了电子商务服务业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内部经营能力、客户、企业的学习与成长、财务能力以及协同创新能力五个方面,选取了20个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构建了电子商务服务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回归分析,通过对电子商务服务业企业的问卷调查,对文章所构建的电子商务服务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了文章所构建的五个方面20个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同时,进一步说明了电子商务服务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中的财务能力以及内部经营能力相对其它三方面指标对电子商务服务业企业绩效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为完善电子商务服务业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参考,对电子商务服务业企业实际开展绩效评价活动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能力的知识属性及知识构成的基础上,综合应用知识管理的"内容观"和"过程观"思想,对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和演化的知识活动及其组织学习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各种类型的知识活动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基础和来源,组织学习机制是动态能力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succes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depends on dynamic capabilities, as it provides opportunities to remain competitive and perform well in the dynamic business environment. Although several studies show the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s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on firm performance, our knowledge of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IT capabilities affect the firm performance is not yet clear. Applying the dynamic capability view,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tervening role of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The data of 417 respondents is collected from medium-sized manufacturing sector SMEs in Punjab, Pakistan. The research hypotheses have been analysed through th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method by using the Smart-PLS software.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partially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capabilities and firm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the sequential path of IT technical skills, absorptive capacity,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firm performance is highly significant as compared to other paths.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现实网络化环境背景下,立足中国制造业企业面临的环境压力和自身发展需要,结合动态能力理论,将网络能力定义为企业识别外部网络价值与机会、并通过建立和优化内外网络关系开发网络价值和机会的动态能力.同时在归纳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组织内外管理视角将网络能力划分为网络愿景能力、网络构建能力、关系优化能力和内部协作能力四个维度,其中,网络愿景能力和内部协作能力可归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网络构建能力与关系优化能力可归为企业外部管理能力.并通过量表设计和数据收集,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等,实证检验了本文对企业网络能力的理论划分,从而为指导企业全方位、多角度提升网络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