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古典经济学的要素分配理论以劳动力是稀缺资源作为其前提假设,与我国二元经济条件下的现实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因而在分析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时解释力不足。文章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劳动力稀缺要素假定,基于劳动力无限供给假定的二元经济模型和中国数据表现出的异质性特征,建立了一个分析二元经济中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运用该理论框架解释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趋降的原因,提出促进劳动密集型技术进步、提高人力资本禀赋、审慎干预劳动市场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原  陈凌  陈建奇 《财经研究》2008,34(4):117-126
"民工荒"与"技工荒"并存的情况已成为困扰中国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的难题。文章从投资结构与就业均衡视角对此进行理论模型分析,研究发现,在资本约束条件下,技术改造型资本和外延扩大型资本的迅速扩张,导致技术和非技术劳动力需求量的急剧增长,工资刚性导致劳动力供给刚性,而人力资本投资不足则导致劳动力质量上升缓慢,因而劳动力市场中技术与非技术劳动力的供需矛盾造成了"民工荒"与"技工荒"的并存。研究表明,将技术改造型资本投入和外延扩大型资本投入保持与在职培训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增长,那么将不会产生劳动力双重短缺,即有效解决"两荒"并存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一个特殊而重要的群体,如何解决农民工问题,关系到国家稳定和民族繁荣。近年来,在农民工的主要输入地和输出地相继出现“民工荒”,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民工荒”的本质无非就是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在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及托达罗模型框架下考察劳动力的供给行为是解释“民工荒”现象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阻力模型: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以往的研究是基于“二元经济”模型下劳动力转移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劳动力个体行为机制的经济学分析,因此不能解释我国现阶段出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逆向”流动现象。而本文利用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提出了劳动力逆向流动的阻力模型,研究结果认为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七方面是“民工荒”的微观成因,为了妥善解决民工荒问题,我们应当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加强农民工的教育与培训、规范员工行为、给予农民工“市民待遇”、关爱农民工心理健康等。  相似文献   

5.
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劳动力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会导致显著的收敛效果,但国外的经验研究表明,有些国家的区域间劳动力迁移缩小了地区差距,而有些国家劳动力迁移反而扩大了地区差距,对这一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结果的矛盾(“迁移谜题”)目前还缺乏很好的解释。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通过引入资本的外部性、劳动力的不完全流动性以及城市经济学中的拥挤效应,建立了一个两区域经济增长模型,证明了由于存在“资本追逐劳动”的现象,区域间的劳动力迁移可能缩小、也可能扩大地区差距,这主要取决于资本的外部性和拥挤效应的相对大小,以及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技能差异,从而为“迁移谜题”提供了一个较合理的理论解释。本文的模型说明劳动力流动并不一定能自动缩小地区差距,因此政府必须采取进一步的积极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工荒”问题背后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民工作为一支新兴的劳动大军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民工荒”,打破了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企业的短期行为是其直接原因;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新的二元社会结构是导致“民工荒”的深层次原因。为避免“民工荒”再次出现,有关方面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学者们都认为中国是一个劳动力供给充裕的国家。但进入2004年后,我国东南沿海企业在招聘工人时,却突然发现面临劳动力供给不足的情况,这被理论界称为“民工荒”。9月8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该报告的出台正式宣布了中国劳动力短缺问题的出现。2004年7月15日,《南方周末》一篇题为《中国遭遇20年来首次“民工荒”》的报道,也反映了福建、珠江三角洲等许多地区出现劳动力短缺、企业招不到人的所谓“民工荒”的现象。“廉价劳动力无限供给”被视为是对中国劳动力市场长期状况的基本描述。被认为是无限量的劳动力竟出现短缺,不能不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8.
刘易斯模型与"民工荒"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是早期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基石之一.本文结合中国的现实对刘易斯模型做了改造,使其变成一个包括三个阶段的模型,在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现为水平线之前还有一个阶段向右上方倾斜,如此,刘易斯模型就能够解释不久前中国出现的所谓“民工荒”问题,“民工荒”实际上是由于工资粘性造成的一种假象,刘易斯模型的基本思想并没有错误。对企业来说。提高农民工名义工资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基本措施,本文也认为农民工工资提高是一件大好事,但部分没有能力提高工资水平的企业必须实施战略、战术的调整.甚至转进内地。  相似文献   

9.
张学刚  姜曙光 《经济论坛》2004,(23):155-155,160
一、作为“科学”的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体系沿此展开:现实生活中的人是追求享乐并具无限欲望的个体。此个体被抽象为经济人,并被赋予全智全能(即无限理性)的特性。但相对经济人无限的欲望而言,现实世界中的资源总显不足,是稀缺的。于是经济学成为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满足人类欲望的学问。这样,借助经济人、稀缺、效用等概念,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涌向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这一现象一度被称为"民工潮"。然而近年来,以民工为代表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开始出现短缺的迹象,"民工荒"现象从沿海发达地区开始蔓延,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发展。本文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对"民工潮"向"民工荒"转换的现象进行剖析,认为人口出生率骤降,导致的人口年龄结构的失衡,造成了劳动力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产业之间,地区之间流动劳动力总量的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重要原因。最后本文参考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以人为本的解决我国从人口过剩发展到人手不足的具体应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民工荒"特点与中国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将问题症结归于中国产业发展对低端劳动力需求旺盛导致的结果。在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趋向老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唯有进行产业升级。企业在升级过程,一方面提升利润空间,高工资吸引劳动力以缓解"民工荒";另一方面,加强自动化,减弱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同时增强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  相似文献   

12.
“民工荒”对政府行为的影响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东泰 《经济师》2007,1(2):53-54
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工荒”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由“民工潮”到“民工荒”,这一重大变革,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民工荒”的发生带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是发人深省的,问题出在企业、暴露在劳动力市场,但其深层的原因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一些地方政府在对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管理上产生了不作为的思维。解决政府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管理问题上不作为的思维,才是解决我国劳动力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20年中,经济增长再次成为主流经济学的热门研究课题。《在经济增长的迷雾中求索》书尖锐地批评一个又一个的所谓启动经济增长的“灵丹妙药”。这些药方大多是从经济理论中推导出来的政策。但事实证明它们在现实中大多是无效的。这些药方:包括增加外国对穷国的援助、增加国内投资、提高教育水平、减少人口、与改革挂钩的外国援助、外债减免等等,它们都没有起到提高穷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经验(empirical)问题。为什么呢?这不是经济学的失败,而是没有很好地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这就是有关人的激励问题。没有“把激励搞对”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把激励搞对”是不是又一付灵丹妙药呢?它只是一个经济学原则,而不是一剂处方。把这一原则付诸实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实施。  相似文献   

14.
张军 《经济学》2002,1(2):301-338
对于一个劳动力供给如此富裕的经济,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什么在90年代中期以来持续下降?本依赖“新古典”的增长理论对此做了解释。章首先发现了改革以来中国的资本-产出比率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一个显的负相关关系,然后给出了对这一关系的理论解释。章认为,出现这个负相关关系的主要原因是资本的形成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敏感。在此基础上章指出,中国经济增长率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可以由资本形成过快、从而投资收益出现持续恶化来解释,而不应简单地理解为(短期)总需求不足的结果。这意味着,缺乏一个有效率的投资体制和金融体系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1990年至2011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变化趋势表明,劳动力供给水平下降与劳动力需求水平上升在2003年交汇在一起,造成了我国从2003年开始的“民工荒”问题.通过建立影响我国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的宏观经济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证实消费水平和出口水平的提高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劳动力供给保障水平.从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增长转向依靠技术进步实现经济发展是解决“民工荒”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贾康 《经济月刊》2013,(9):20-20
中国经济在经受不期而至的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之后,也走到了一个自身“潜在增长率”下台阶而“矛盾凸显”对“黄金发展”瓶颈制约日趋严峻的新阶段。寻求经济增长的可持续,需要对已有的经济学成果有“破”有“立”。首先说“破”。在世界金融危机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现实生活经验层面考察,对经济学理论迄今已取得的基本成果亟需反思。一是主流经济学认知框架的不对称性。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可说存在着一种共同失误——虽然他们各自强调不同角度,都有很大贡献,但是共同的失误确又不容回避——他们都在理论框架里假设了供给环境,然后主要强调的只是需求端、需求侧的深入分析和在这方面形成的政策主张,都存在着忽视供给端、供给侧的共同问题。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初,“孔雀东南飞”成为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标志性风景,“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更是吸引着声势浩大的南下劳动力,珠三角经济强劲发展更受南下劳动力的青睐。尤其是每年春节过后,珠三角各大街小巷到处充满了找工作的南下劳动力,劳资双方完全处于不对称的交易平台上。始于2005年,爆发于200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民工荒”却成为珠三角企业挥之不去的痛。政府和学界对珠三角由“民工潮”演变为“民工荒”给予了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民工荒"的出现,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工劳动力供给长期、稳定地增长,对促进我国人口红利增加及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等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中国农民工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在其内部已产生了分化。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中的重要生力军。该文首先对"民工荒"现象进行经济学分析,进而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供给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供给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龚刚 《经济学》2007,7(1):1-20
“充分信心的预期”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通论》可以看成是对新古典这一假设之革命。凯恩斯的产量决定过程可以理解为一个乘数过程,该乘数过程也同时反映为一个市场交易过程:Javits中心的交易日。与新古典理论所隐含的交易过程,即瓦尔拉斯的交易过程相比,Javits中心的交易日似乎更接近现实,而这样一个过程也能很好地解释了货币的循环。对于凯恩斯理论缺乏微观基础的批判并不意味着其微观基础不存在,而这恰恰是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与新古典理论相比,凯恩斯理论更适合于解释中国当前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20.
陈洁 《新经济》2014,(26):52-53
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以东莞为代表的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并且随着时间的消逝,“民工荒”现象没有减弱的势头,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出现“民工荒”现象似乎很是不可思议,因此“民工荒”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成为经济学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