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孝道文化的时代演进及其老年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有关生育、供养、齐家、治国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认为“孝”的内涵伴随着时代发展而有新的历史演进 ,即生育继嗣思想日趋弱化 ;供养内容出现“物退心进”趋势 ;治国齐家的作用有本质改变。新孝道文化的确立 ,将为老年人实现社会共享、体现社会价值提供理论的支持体系 ,为建设一个有利于老年人口健康发展的社会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被排在第一位,作为现代人则是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耳熟能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人的消费观念有所变化,对"养生"之道逐渐热衷,是以"养生经济"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3.
儒家生育文化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了儒家生育文化的构成,论述了儒家生育文化对现代生育文化影响的方式.建立新型的社会生育文化,必须着力改造传统生育文化生存发展的基础条件,消除儒家生育文化中"男性偏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联系生育文明和生育观念,界定了生育文化的范畴,在对信息社会的文化的主要特征做了详尽的分析后,探讨了信息社会初级阶段社会生育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发展态势.作为结论,论文提出了促进信息社会生育文化发展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韩伟 《中国市场》2009,(9):120-121
吕不韦组织编著《吕氏春秋》的目的在于为统一后的秦提供一套治国政治方略。在这一目的的指导下,他提出了自己的孝道。与儒家的孝道相比,二者在人性论基础、推广方法、侧重点、与"五德"的关系方面有所区别,本文从这四个方面着重阐述了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焦学强 《中国市场》2010,(10):55-55,57
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美德,在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中不断丰富并赋予新的内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引言 生育文化的发展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我国远古的生殖崇拜到现今的新型生育文化的建设,生育文化总是对个人、家庭、社会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理论上,我们关于生育文化的研究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成果;实践上,生育文化的建设正在深入和普及到基层。本次论坛请几位专家从几个不同角度对我国的生育文化及其发展问题作了论述,希望有助于我们对生育文化及其发展形成共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现实理解。  相似文献   

8.
把解决人口过多的问题放在破解"三农"问题战略的首位,即是把计划生育放在首位.为此,必须认清计划生育的基本矛盾--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矛盾.搞好计划生育,生育政策是关键,而"治本"措施,即开展工作,促进群众生育意愿贴近生育政策的措施是根本,计划生育的"治本"应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为主要内容.应对生育政策实行变革,同时强化"治本"的各项举措.  相似文献   

9.
《商》2015,(16)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思想就已经形成,他不仅作为一种理论形态代代相传,更成为中国古代乃至现代社会政治家们治国理政的一项指导原则,在中国社会政治实践中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历史变迁中的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的阐释,讲述我国古代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政治思想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而回归当代社会分析我国几代领导集体在社会建设中对古代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理念的继承与发展,阐述德治与法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1 人口文化的理解:生命历程的视角 文化是一个极富魅力的话题,可以具体实在,也可以高度抽象.国学大师钱穆早年对文化的解读极富洞见:文化就是如何做人,就是如何生活.从人口与文化的联系看,文化是一种生产力,可以整合社会资源激发人口潜力;文化也是一种改造力,可以改变生活的底色和面貌."人口文化"内涵丰富,是一个将人口发展与文化发展结合起来的综合性概念,其涵义超过了生育文化.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人口文化与生育文化都有密切的联系."人口文化"关涉人口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是关于人口发展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表现.人口的文化促进其宗旨是用积极的文化力量来促进人口的健康、平衡、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