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表达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维护公众利益、优化土地规划方案的手段,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越来越深受关注和重视。鉴于目前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不平衡、利益表达渠道不畅的现状,文章从公众利益表达的培训机制和实现机制两方面架构了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利益表达机制,最后指出要完善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机制还需要规划的回应机制及公众参与的组织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同步配套。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当前国际政治经济互动性逐渐增强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结合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民主管理"的政策目标,借鉴德国乡村土地整理规划经验,提出了我国乡村土地整理规划中引入公众参与的含义及必要性,并以笔者参与的一个中德合作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介绍了公众参与在乡村土地整理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初步成果.最后得出公众参与对我国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已成为政府推行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考量标准之一。将受行政决策影响的利益相关人纳入到政府决策系统中去,不仅关系到行政决策本身的合法性、民主性和可接受性,更重要的是要与政府自身要求的提升、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和公民主体意识提高相契合。而过往理论界对于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中模糊、缺乏明确系统的价值定位阻却公众参与行政决策长效化、制度化;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之应然定位中仍然存在着"程序性虚弱"的问题。回应这些问题就必须对公众参与在行政决策中的价值定位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对湘潭九华垃圾焚烧厂环评规划的公众参与困境进行分析,指出公众参与困境主要表现在公众参与程度和公众参与形式上。邻避设施规划实施机制过于行政化、邻避设施规划涉及利益方的复杂性及公众参与主体缺乏实践操作指导,则是公众参与困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中的矛盾不断激化,成为近年来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分析了城市建设征地拆迁中的公众参与的内涵与难点的基础上,本文以某机场扩建工程为例,从征地拆迁准备阶段、安置规划阶段、方案的编制与调整、实施等四阶段提出了城市建设征地拆迁的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规划的一般模式中,公众参与的有效性是其重要一环,直接影响规划的质量和实施效果。本文从公众参与的保障体系、规划内容以及规划的数据来源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公众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提出具体可操作性的提高环境规划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措施,以期为我国的环境管理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完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 公众参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涉及社会各个领域,而不同阶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追求的利益各不相同,并通过竞争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就要求有一个长效管理机制对公众的整体利益加以保护。因此,相应的法律法规是保障公众有效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也是确保依法有序参与的必要条件。首先在土地管理法中明确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必须有公众代表参与,没有公众参与的土地利用规划将不予审批。其次公众代表必须以自愿为原则,表达意见也必须是自由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威胁公众代表,否则,做出的决定无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8.
从项目规划、经费支持、基础支撑能力建设以及监测评价等不同角度,对近10年来英国在推动公众参与大学科研工作中所处的国际与国内宏观政策环境以及执行层面的具体行动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应当创建公众参与大学科研工作系统,强化对公众参与大学科研工作的认识,进行系统化的国家政策体系设计,采取渐进模式推进政策实施,以及对效果进行及时评估。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中,由于公众环保理念缺失、参与主体单一、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配套措施不完善,因此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所以,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公众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与教育,拓展民间环保组织在公众参与中的独特作用,明确公众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权利与义务,并为公众参与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  相似文献   

10.
通过江西省公众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居民的问卷调查结果,对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时的参与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居民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关注程度依次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江西的品牌影响力、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江西的旅游资源水平。由于不同的民众对生态文明建设关注的利益角度不同,因此"务实"和"人本"是该机制建立的前提,公众参与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效培养,宣传途径的首选是电视和网络,参与途径可选择公开政府信息、微博、媒体热线。此外,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探究性因子分析,有效参与机制建立的四个关键因子分别为:政府耦合因子、信息平台因子、公众自身素质因子和议事协调因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机制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公平性、经济性等原则,应该从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完善法律、建立参与组织、理顺程序、监督落实等方面着手,建立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框架。同时应该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促进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2.
陈国峰 《大陆桥视野》2012,(18):122-123
本文从分析当前城市土地利用机制的缺陷出发,构建了由市场、宏观调控与公众参与共同构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长效机制,并从土地有形市场建设、发挥地价杠杆作用,紧缩土地供应政策、加快税收制度改革、加大规划力度,以及完善公众参与制度等方面提出加强机制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明确把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作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而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公众参与。通过长沙市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以期为提高长沙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水平及其他省市乃至国家"两型社会"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马涛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160-162
城乡规划立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因此,有必要在城乡规划核心法中确定公众参与原则,并在相应的操作性法规、规章中具体规定公众参与的范围、程序和方式,特别是应当在城乡规划行为中引进听证制度。听证的作用主要在于可以在各方参与人之间开展互动,使得受规划影响的公众都能通过听证发表意见,通过听证协调各方主体的利益,从而形成公共利益和各方主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决策。  相似文献   

15.
绿地空间具有减缓城市热岛效应、调节微气候、 减轻噪声、改善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等诸多 优点。城市绿地建设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能仅依靠 “自上而下”的上层规划来进行,同时应关注社会公平性、 经济效益、市民意愿等因素,从精细化尺度贯彻公众参与制 度,真正实现市民共建的“人民城市”。对公众参与政策的 起源与发展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并探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不 同阶段的公众参与方式。以柏林、伦敦的“植树计划”政策 为例,从资金来源、公众参与方式、参与形式、参与层次、 计划成效几方面,比较分析2个城市植树计划的公众参与模式 与深度及优点与不足,以对中国绿地建设提供借鉴。最后, 针对我国公众参与绿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精细化构建制 度法规保障体系、精细化资金来源途径,以及搭建精细化参 与渠道三方面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保定市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对象,依据区位、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10个村庄进行调查,分析现存的村庄建设布局、现有规划的不足、基础及服务设施、公众参与等问题。提出加强农村管理体制建设、因地制宜制定规划、逐步完善基础及服务设施、提升公众参与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香港公众参与制度背后的保障.通过对法律体系、规划运作体系等方面的分析,看它们是如何在各个层面来确保公共参与制度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并且重点思考这种保障后面的合理之处,比如编制过程的权利分配、各方的利益关系等,通过与内地规划制度的对比,从而对香港的公共参与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公众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其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加快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举措。因此,政府要转变执政理念,完善生态利益表达机制;要引导公众发挥主体意识,参与生产过程各环节;要畅通公众参与渠道,提高生态治理能力;要培育参与意识,提高公众参与能力。公众多方位、多领域、多渠道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公众合力,最终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污染的有效途径。然而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公众作为参与主体,存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和冲突。基于上述问题,借助囚徒困境理论,分析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的策略选择。研究表明,政府应当兼顾长远利益,扫除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障碍,加大海绵城市投资力度,企业和公众也应当积极主动参与到海绵城市的建设中来,从而实现三者利益最大化,以期能够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决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在城乡规划中实施公众参与机制,能够有效的协调思想、减少各方之间的矛盾,同时增强市民的参与性和主体意识、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从而能够保证城乡规划的更进一步有效的实施。公众是一个巨大的资源,他们中有大智慧,政府不可能完全知道他们的要求和所了解的信息。在经济高速增长,利益重大调整的背景下,如果城乡规划不能充分地表达公众的需求,规划政策将极有可能面临失败的危险。本文通过对公众参与的理论以及现状的基本描述,以及在具体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的提出进而探索出更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