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磊 《经济师》2009,(3):201-202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起到了最基础的作用。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中国人民银行基准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由于公开市场操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章着重时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基准利率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货币政策需要正确的理念和方向;作为艺术,货币政策也需要基本的框架和规则;作为艺术,货币政策还需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类型。本文我们着重介绍货币政策的类型和作用,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货币政策有效性与货币政策透明制度的兴起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徐亚平 《经济研究》2006,41(8):24-34
本文着重探讨货币政策透明性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说明货币政策透明制度能够兴起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货币政策的透明性有利于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标准的“时间不一致性”理论里面,货币政策是否透明对货币政策的效应是没有影响的,因为在这类理论里面,经济主体能够使用所有可获得的信息形成与经济系统相一致的、无偏的估计。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假设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并不完全成立。当考虑到经济主体对经济运行结果和经济运行过程的不完全认知时,货币政策透明性对于促进经济主体的学习过程,稳定和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进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略论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概念基础上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进而提出提高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对策建议。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是衡量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内涵就是货币政策具有真实效应,能够对真实经济变量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就是货币政策能够在保持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  相似文献   

5.
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超级大国的地位,其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也十分显著.本文以中关两国货币政策的联动为研究对象,使用SVAR方法从利率、货币供应量以及货币政策自主性三个角度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结论是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存在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及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入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认为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但由于存在存贷款利率管制和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扭曲,使我国信贷渠道不畅.同时由于股票市场不完善,从而影响我国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削弱货币政策传导的有效性.因此,应通过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健全金融市场及加速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等措施,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100年的货币政策史是一部放任—监管—再放任—再监管的循环轮回。与此相适应,货币政策理论和经济学思潮也经历了由自由放任到"相机抉择"、市场到政府、自由派到保守派的两大循环。回顾美联储货币政策100年的演变历程,检讨相关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手段及其作用的论争,美联储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对国际因素的考虑程度,特别是这场大衰退对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耶伦领导下的新的美联储在强调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将会奉行更为积极的货币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等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8.
“十五”期间中国货币政策的基本走向是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货币政策的三大特征是 :利率的市场化、信贷管理的科学化和货币政策的区域化。  相似文献   

9.
货币政策是重要的金融宏观调控手段,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分析对于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列举了各经济学派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争论,从近几年央行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分析我国货币政策实践的有效性问题,阐述了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因素,并通过总结货币政策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提高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在我国货币政策中的检验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本文在泰勒等西方学者对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研究的基础上,构造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前瞻性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从市场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管制利率(存贷款利率)以及两者利差三个层次,通过该反应函数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一方面,该反应函数能够很好地描述同业拆借利率、存贷款利率和两者利差的具体走势,能够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个参考尺度,以衡量货币政策的松紧。另一方面,检验结果表明,三个层次的利率对预期通胀率和预期产出的反应绝大多数都不足,这说明,我国货币政策是一种内在不稳定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1.
冯润祥 《当代经济科学》1991,13(4):88-89,96
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项主要政策,它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引导储蓄转化为投资,抑制消费基金超前增长,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增加有效供给,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诸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货币政策与信贷直接分配研究、实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除了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外,不能不涉及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应分析诸问题,因此搞清楚货币政策与信贷直接分配的关系,就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波动周期及其生成的内在机制与外部原因、周期的界定及其特征作了探讨。作者认为,货币政策运行的时限性和阶段性,造就了货币政策波动周期生成的内在机制,而投资周期、产业结构周期等是引致货币政策周期波动的外部因素。货币政策波动周期生成的外部原因变化作用于货币政策波动周期生成的内在机制,从而使货币政策相应发生周期性波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变动情况是界定货币政策波动周期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分别实行了各具特色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会对中国的货币政策产生影响,增加了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难度。本文采用VAR模型对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显著影响,并通过M2、实际有效汇率和利率进行国际传导。鉴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或退出会对中国货币政策带来一定的冲击,文中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降低美日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调整或退出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效果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争论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当前以信贷渠道为主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逐步被货币渠道所取代,货币政策传递的环境和条件不完善是制约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的主要原因,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基本内涵入手,结合近几年来货币政策相关文献资料,重点归纳总结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五个影响因素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上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有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种途径,但国内学者对于不同渠道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存在一定的分歧。自1998年开始,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逐步形成货币政策的间接传导机制。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对1998年到2008年间的季度数据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间接调控体系建立以后,从影响的显著性来看,贷款和M2都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有显著影响,但是一方面贷款对产出的影响略高于M2的影响,另一方面贷款对通货膨胀率的影响略低于M2的影响。从稳定性来看,信贷渠道也优于货币渠道。另外M1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很不稳定,关系不明显。因此,就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言,应该选择将贷款和M2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贷款为主,M2为辅,但是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预见的是,货币政策货币渠道将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学术界引起争议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针的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所涉及的问题通常有五个,即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的工具等问题上.从实践上看,从1984年-1997年,货币政策虽然经历了多次扩张和紧缩,但是,从总体上看,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对付通货膨胀,并显示出比较明显的效果.因此,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西方经济学所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包括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即利率渠道基础上的投资效应和财富效应、信贷渠道、汇率渠道等,在积极的或扩张性货币政策方面都是难以奏效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短期效果也难以证实,而且推动通胀、加剧过剩、浪费资源、加剧分化,损害长远经济发展,在长期中是负效应而不是中性。正确的货币政策原则只能是适应性的。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的货币政策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的核心 ,货币政策效果如何 ,表现为货币政策目标是否实现。本文回顾了中国两种不同货币政策目标的形成原因 ,认为近期内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不会发生变化 ,从长期来看有可能变为四大目标。尽管把金融市场的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存在着操作上的困难 ,但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关注金融市场的稳定。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对新兴经济体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引起了广泛关注。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体现在多个方面,文章选择研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从经济原理和国际教训的分析入手,运用SVAR模型进行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巴西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说明,美国货币政策会对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产生冲击,冲击的程度与两国的经济关联度、经济发展状况、经济金融制度等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要避免美国的不利冲击,需要推进国际货币政策协调、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经济结构优化和资本流动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