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红筹旋风 近年来,中资企业在香港的投资迅速增长,累计投资总额已达200多亿美元,已超过美国、日本,仅次于英国成为香港第二大投资者。中资企业同时积极进入香港股市,在香港刮起了一股“红筹股”旋风。 所谓红筹股,是相对那些高品质、高股价的蓝筹股而言,在香港用来专指中资拥有股权达到或超过30%的香港上市公司股份。从一定意义上说,它在香港股市上代表了中国企业的形象。由于看好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因此红筹股受到投资者热烈欢迎,特别是进入90年代,  相似文献   

2.
九十年代头两年香港股市上的红筹股主角毫无疑问是中信泰富,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全资控股的"中信香港"对"泰富发展"进行股权收购作为起点,通过一系列的配股、收购和置换等方式将"中信香港"原有资产注入了"泰富发展",同时获得资本市场资金回流,最终实现了"中信香港"的买壳上市。现在"中信泰富"按市价总值计算1996年已经是香港股市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之一,股价从1991年的1.3元/股增加到1996年底的44.9元/股。中信泰富的买壳上市是中国资本市场上比较精彩的经典力作。这一并购重组案例也是华资在香港股市最富影响力的"买壳上市"案,为中国内地大型集团利用香港证券市场资本运营提供了借鉴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们到香港考察并重点走访香港部分中资公司,就中资公司包装国内国有企业在香港发行“红筹股”问题与他们进行了座谈,了解到一些新动向,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香港证券界预期:近期香港将再掀红筹国企热潮 我们在香港期间,恰逢香港股市受美元汇率影响,出现下跌,但是一些由中资公司包装国内国有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香港人称之为“红筹股”)却  相似文献   

4.
香港是举世公认的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据一些外国机构最新评估,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在亚太区的地位,还在日本东京、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和澳洲之上。香港已成为中国内地最重要的国际筹资中心。据中国银行公布的数字显示,1979—1995年,香港在内地投资达778亿美元,占内地外资的57%。1995年底,香港对内地贷款占其海外贷款14%。中国内地的国有企业,近几年也在香港发行股票集资。  相似文献   

5.
文卉 《资本市场》2000,(9):14-16
<正> 受华能国际兼并山东华能消息刺激,近期国企及红筹股(香港中资企业股)成为香港股市追捧的热点,使国企及红筹股升势明显,创出近8个月以来的新高,红筹股的升幅也接近4%。多家证券行趁势发表分析报告,全面推介国企及红筹股,并认为国企的合并重组热潮仍将会持续。  相似文献   

6.
实施红筹股战略的调查与启示高文华王飞香港与纽约、伦敦、东京合称国际四大金融中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逐步接轨,自满对内地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近几年来,我国沿海省份陆续组建控股集团,在香港注册“窗口公司”,上市红筹股,直接沟通了...  相似文献   

7.
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一体化趋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沪深股市与香港股市的一体化趋势是当前理论界和证券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股改为转折点,将2003年1月2日-2007年12月28日分为两个阶段,运用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沪深股市和香港股市的日股指收盘数据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经过股改的冲击,恒生指数、红筹股指数、H股指数与上证指数、深成指数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之间的一体化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赵中伟 《经济管理》2012,(1):114-121
控制结构和法律保护环境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均有影响。内地和香港两地的上市公司在股利政策方面存在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具有多数制衡控制结构的公司股利支付水平较高;香港本地公司股利支付水平显著地高于内地A股公司,红筹股和H股公司股利支付水平介于香港本地公司和A股公司之间;在各种控制结构下,香港本地公司股利支付水平高于内地上市公司。香港市场上中资公司在股利政策方面同时受到两地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我们越来越惊口义中国资源的力量。5月14日,中国女鞋第一品牌百丽招股结束,以4337亿港元创香港股市冻结资金纪录,并以6.20港元上限定价,23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成为香港市值最大的内地消费股.百丽国际总股小扩大至84.41亿股,目前总市值近663.5亿港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牛丽静 《经济》2005,(1):88-89
近来,新加坡证交所、香港联交所及美国纳斯达克证交所、纽约证交所在内地的推介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就连以前一度忽视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伦敦证券交易所也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市场这块“肥肉”,伦交所的亚太区业务已经全部移至香港,人员也从一人增至五人。  相似文献   

11.
央行QDⅡ政策局部开放,这意味着上千亿美元的外汇将可能流入香港,而且对香港交易所主板与创业板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业界人士就此评价说,如果准予内地居民投资香港股市,而且资金只可进入创业板的话,那不失为激活香港创业板的一个妙策。虽然有资金托市的嫌疑,但至少可以解决香港创业板多年倒悬之困——  相似文献   

12.
《资本市场》2007,(12):14-14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3日在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表示.“港股直通车”暂缓施行是出于包括法规监管.避免内地资本市场大幅波动、大量资金涌入香港对香港的影响以及保护香港股市的稳定等四点考虑。这是自8月2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直通车计划以来.中央领导人首次进行详细表态。  相似文献   

13.
《经济师》2003,(2)
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署长卢维思日前透露 ,2 0 0 3年香港共吸引外来直接投资高达 2 2 0亿美元 ,这一成绩在亚太区仅次于中国内地。卢维思指出 ,祖国内地去年吸引了超过 40 0亿美元的外来直接投资 ,是亚洲区第 3位至第 6位地区吸引外资的总和。香港的人均GDP高居全球第 3位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我国香港地区2002年人均GDP高居全球第三  相似文献   

14.
陈功 《经济》2005,(7):66-68
2005年6月23日,作为中国五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交通银行终于在经历了漫漫征程之后,成功登陆香港股市,内地银行由此历史性首度在海外成功上市。  相似文献   

15.
A.两地股市的差异内地股市与香港股市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在今后很长时期内都会存在同一主权下的差别。首先是性质的不同。内地股市是社会主义性质,而香港股市是资本主义性质。香港股市的性质决定它不需要考虑上市公司的所有制性质,可直接按照国际惯例来发展。内地股市则不同,需要把股市的基点放在维护和发展公有制经济上。它与  相似文献   

16.
去年,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和国企H股走势较弱,令上市公司和股民忐忑不安。如今,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国企红筹股重新又得到股民的追捧,部分股份成交量剧增,且这种局面维持了较长一段时间。这表明,国企红筹股的颓势已经过去,中长期向上转势已经开始,此后上升空间依然很大。国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上发行H股,是国有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国际投资者通过香港股市间接投资我国市场的一个途径.经过符合国际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符合香港股市上市条件,由中国证监  相似文献   

18.
在香港上市的红筹股回归A股市场,必将对相关的市场参与主体产生重大影响。红筹股回归具有的众多利好和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红筹股回归尽管存在一些不利影响,从长期来看,红筹股回归A股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完善的制度安排可以引导红筹股的良性回归。  相似文献   

19.
何海东 《新经济》1995,(4):46-49
香港中资是指中国内地资本在香港的投入。由内地国家资本全部或大部分控制的在港企业,包括中资独资的和中资控股的,统称为香港中资机构。有些合资企业不为中资控制,称之为具有中资背景的机构。中国内地的国家资本在香港经营的时间较长,早在1949年以前,四大老中资企业集团(中银、华润、招商、中旅)就已在港设立机构,开展业务。  相似文献   

20.
<正>央行QDII政策局部开放,这意味着上千亿美元的外汇将可能流入香港,而且对香港交易所主板与创业板来说都是极大的利好。业界人士就此评价说,如果准予内地居民投资香港股市,而且资金只可进入创业板的话,那不失为激活香港创业板的一个妙策。虽然有资金托市的嫌疑,但至少可以解决香港创业板多年倒悬之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