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浪费问题,中央政府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走节约型发展道路。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技术创新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鹏 《企业活力》2006,(1):41-42
<正>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在2003—2005年连续三年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都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问题。从今天全球经济发展态势来看,企业的竞争优势已取决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而创新现代意义上的循环技术,困难不仅在于对主导产业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且在于运用和推行什么样的政策来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晶 《河北企业》2010,(1):42-42
<正>一、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发展的必要性循环经济一词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仿生生态经济。大自然生长本来就是一个完美的循环,在工业社会化之后,人为的改造严重地破坏了原有的自然循环。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观及节约型社会的引导下,人们为了节约社会  相似文献   

4.
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生态循环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庆许 《价值工程》2006,25(4):17-19
从目前循环经济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循环经济的特征,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模式。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在房地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4年的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到2005年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再到2006年的“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已经将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到战略的高度。这也是我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  相似文献   

6.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节约型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资源环境瓶颈约束加剧,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观念、法制、体制、技术、管理等层面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发展的客观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国要在本世纪的头20年,集中精力,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从现在的经济发展势头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应该不成问题。但如果沿袭传统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我国已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确定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推动物质明、政治明和精神明建设的同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明发展道路”的目标。树立科学发展观,实现即定奋斗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有着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现阶段,国家已把循环经济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和重大战略性举措。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彻到区域经济、城乡建没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现结合乌鲁木齐锂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中的财务管理实践做些分析与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费、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中国开始走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想了解有关循环经济的知识,请阅读本栏目为您组编的3篇文章。[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战略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中国经济要做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企业是整个经济发展的主体,它对于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应该是整个经济增长中的重要环节。循环经济是由清洁生产发展而来,在企业清洁生产基础上形成…  相似文献   

11.
裴玮 《国土经济》2006,(6S):28-29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我国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更是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前,我国的社区发展和房地产投资开发还处于传统经济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增长模式,建设循环经济社区将成为未来居住区建设和开发的必然趋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经济保持着持续高速发展态势,但这种高速增长不能长期以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牺牲等为代价。作为一个有着590万户籍人口、而资源较为贫乏的地级市,苏州只有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也才能使经济发展引发的环境、社会矛盾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13.
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3月12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缓解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正>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讲话中分析我国目前发展状态时也指出:"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但生态总体恶  相似文献   

15.
《资源与发展》2005,(2):2-4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恶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党中央、国务院对资源节约工作非常重视,在今年3月10日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要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战略位置,把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做得实而又实。”温家宝总理指出:“重点抓好节约利用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6.
曲志深 《活力》2010,(6):10-10,12
七台河是一座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新兴工业城市,煤炭产量占全省的1/5,产业高碳特征明显。作为全国循环经济、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和黑龙江省低碳经济试点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推进产业延伸,加快延伸煤一焦一化、煤一电一建材、煤一洗煤一生物质型煤等产业链;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与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当经济增长达到一定阶段时,对生态环境的免费使用必然会达到极限。人类要继续发展,客观上要求我们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使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即要求我们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对被过度使用的生态环境进行补偿。循环经济就是这样一种应运而生的经济发展模式。一、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内在运行机理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物质循环规律和方式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使整个生产、经济和消费过程不产生或少产生废弃物,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以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的潮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也是对象涟水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资源与发展》2005,(2):27-33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尚未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导致资源的约束矛盾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21世纪头20年,我国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沿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必须倡导循环经济范式,  相似文献   

20.
2009年12月5—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刻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及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