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过去几十年的探索和积累,加拿大在农地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文章从政府调控机制与市场激励机制两方面,介绍加拿大农地保护的若干代表性或创新型措施,并结合案例对其进行应用评价。对比中加两国在农地保护背景上的差异,有如下四点可资借鉴:一是完善法律制度规范;二是农地规划因地制宜,规划方式灵活多变;三是全民参与多边合作;四是跳出保护再论保护,全面统筹共商大计。  相似文献   

2.
农地外部效益保护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目的:从农地外部效益角度,探讨农地保护产生机制及其政策缺陷,寻求改进措施。研究方法:现象溯因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农地保护实质主要是出于农地外部效益的考虑,政策缺乏公平补偿的经济激励而易失效。对症下药的构想是:增设农地外部效益财产权赋予农民,国家筹资组织购买以实现补偿。研究结论:界定与保障农地外部效益财产权是未来农地保护政策改进值得思考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基于现行土地产权体系和农地保护政策体系,分析农地发展权的内涵、归属,确定农地发展权的设定方案并探讨其在农地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研究结论:当前,在中国引入农地发展权解决土地利用问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中国土地产权体系现状下农地发展权设定方案的提出及其运用,说明了农地发展权可以作为国家对土地管理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弹性手段,将在土地征用、土地储备、土地规划等土地政策的实施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基于对河南省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思考和研究,期望通过制度创新更好地促进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研究方法:经验总结法和描述性研究法。研究结果:目前耕地保护补偿工作的重点是建立激励性补偿机制,从目前国家和地方的财力分析,单纯以经济补偿方式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不能成为落实耕地保护的主要措施。研究结论:考虑地区发展定位是促使补偿机制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确定与发展水平适应的补偿标准能够调动保护耕地积极性,拓宽补偿方式来弥补资金和实物补偿成效不足的问题,建议在粮食主产区以国家补偿为主开展试点。  相似文献   

5.
美国农地保护方法及其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讨美国农地保护方法及其对中国的借鉴。研究方法:逻辑分析,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农地保护政策存在不足。美国农地保护的启示:(1)农地保护目标应包括保证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发展、环境、城乡土地的合理利用,实现数量、质量、生态的综合保护;(2)发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地保护组织和农民的主体作用,促进农地的保护和保持;(3)完善法规调控体系,改革政府参与方式,减少土地套利,完善市场配套设施、引入市场激励机制,根据地区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实行差异化方法。研究结论:美国农地保护目标、管理体系及具体方法等对中国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农地保护过程、方法和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美国农地保护的缘起、过程和方法,认为美国农地保护是美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分析了美国重要农地的内涵,并划分其农地保护过程为三个阶段,介绍了各阶段基本农地划定方法。从技术、经济和法律角度,概括美国农地保护方式。指出美国农地保护工作对中国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世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导致的农地减少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综观国外农地保护采取的政策与措施,既有特殊性,又有共性.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国外农地保护的政策与措施进行分析与概括,结合我国当前实际提出相应的农地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8.
台湾50多年来的农业发展过程中进行过三次农地改革,每一次农地制度改革对台湾的农业、工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独特的"台湾模式"。台湾农地改革对大陆的启示是:土他改革是农业生产的推动力,不同的农业发展阶段需采取不同的农地保护政策,农地政策对农地数量的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土地改革需有详尽的法律规定作基础。大陆的农地保护应从数量、质量、生态三方面进行,建立产权明晰的土地政策,制定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法规,避免农地非农化的随意性,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西方农地管理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有力的法律基础.本文立足于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在系统总结西方,尤其是欧洲农地法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法律建设的重点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政府对农地最终处置权的享有、区域规划的突出地位、农地转让及农场规模的控制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充分体现是西方农地法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给了我们以下一些启示:①应加强区域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互关系的研究;②积极探索农地管理的市场机制及其实现形式;③重视我国农地取得方式问题和农地细碎化现象;④及时将农地保护以数量保护为主转变为农地的数量、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三维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比较分析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土地利用规划,为中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果:加拿大BC省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思路、公众参与、社会经济与环境评价、监督体系方面建立了较为成功的机制。研究结论:中国应从重视对规划区域用地冲突问题分析、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社会经济与环境评价内容与方法的健全、融实施评估和效果评估为一体的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  相似文献   

11.
在界定区域耕地保护补偿的基础上,对农用地产能核算与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联系进行分析,并设计了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技术路线和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步骤。同时,根据设计的技术路线和补偿步骤,从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提出了构建完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以期为改善目前耕地数量和质量分割计算的耕地保护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析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立法定位,准确把握耕地保护补偿制度的调整范畴,为正在制定的《耕地保护法》关于“国家建立耕地保护补偿制度”提供具体的立法建议。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制度目标分析法。研究结果:(1)耕地保护补偿制度在认识论层面,耕地权利设限与补偿的法权基础模糊;在本体论层面,耕地保护补偿的内涵外延尚存争议;在价值论层面,生态供益与增益的激励属性无从彰显。(2)耕地具有资源利益和生态利益一体两面共存的属性,《耕地保护法(草案)》相关条款仍是在“资源—管制”立法理念下的产物,存在显著构造缺陷。(3)以补偿目的为基准,该制度涵盖耕地资源存续补偿与耕地生态保护补偿;以补偿属性为基准,该制度包括耕地保护填平补偿与耕地保护奖励补助。研究结论:建议通过“一般规定+具体制度群”的立法模式在《耕地保护法》中完善耕地保护补偿制度,从而实现该制度维护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目标定位、价值导向和功能预设。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界定区域耕地保护补偿的基础上,对农用地产能核算与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设计了基于农用地产能核算结果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技术路线和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步骤.同时,根据设计的技术路线和补偿步骤,从政策层面和操作层面提出了构建完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以期为改善目前耕地数量和质量分割计算的耕地保护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耕地保护与政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耕地保护本质和内涵,提出对耕地保护本质全面认识,通过考察我国不同阶段的耕地保护政策,从耕地保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相关体制与机制视角,对耕地保护政策进行了深刻思考,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几点有助于耕地保护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研究目的:在对耕地利用及转用的经济过程与相关利益主体损益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分析耕地流失经济机理,提出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多功能外溢引发的耕地利用低收益和耕地非农化的低成本以及耕地保护的巨大机会成本是耕地转用的根本所在,可从耕地利用多功能外溢补贴以及发展机会成本补偿两个方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机制。研究结论:当前中国耕地保护政策中缺乏有效的经济补偿机制,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对平衡各相关经济主体间的利益配置关系,形成完备的耕地保护约束激励机制,增强耕地保护的微观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调查中国土地公有制和城乡二元特征影响下,地方国土管理人员对耕地保护补偿政策的认知,探索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基于对全国不同省市563份针对地方国土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已有文献和社会现实,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大部分地方国土管理人员认为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应依据耕地面积、质量和区域特征,并认为耕地实际使用者和农村集体组织是最需要补偿的主体,更加注重分配可持续性与长效性。研究结论:耕地保护补偿资金分配与经济发展、耕地资源禀赋以及耕地保护情况密切相关,在补偿分配观念上的积极转变是提高补偿资金使用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设计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其测算方法,定量测算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方法:定量评估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2007年重庆市耕地资源价值为94.45元/m~2,其中经济产出价值5.33元/m~2,社会保障价值7.35元/m~2,发展权价值34.01元/m~2,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35.63元/m~2,生态环境价值12.13元/m~2。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应为3.92元/m~2·a。研究结论:耕地资源价值涉及个人与社会2个权利主体,包括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发展权价值、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和生态安全价值5个方面。制定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是凸显耕地价值,有效实施耕地保护政策的关键。由于部分耕地资源价值已在市场交易中得到补偿,部分价值被耕地盈余区的耕地使用者享有,因而耕地保护补偿标准不是按照耕地价值进行完全补偿,而是对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的综合补偿。  相似文献   

18.
耕地保护补偿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分析耕地保护补偿中的价值分配调整,为补偿标准核算和补偿模式设计奠定理论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模型分析法。研究结果:耕地资源配置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是建立补偿机制的原因,耕地保护补偿是通过重新调整耕地价值分配、使耕地价值的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其基本思路是"公平优先、效率跟进"。研究结论:根据福利经济学的边际生产率分配论以及外部性内部化的基本原理得到耕地保护补偿的三大基本条件,确定补偿提供者和接受者的依据是外部性的提供或接受情况;耕地保护主体的机会成本损失是补偿额的下限,而耕地为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正外部性价值应是补偿额的上限;应根据各地的占地压力实际进行梯度化补偿,对占地压力过大或过小地区进行补偿是不经济或没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农户生产决策视角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测算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生产决策理论,剖析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形成机理,并以非粮化经济补偿标准为例进行实证测算,为国家实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目标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边际分析法,计量模型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多宜性耕地用途之间的边际利润差异是诱使耕地非粮化与非农化的经济动因,需要对限制完整耕地使用权所导致的农户利益损失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研究结论:耕地投入粮食生产的边际利润明显低于其他农地利用方式的利润,为了提高农户耕地保护与粮食生产动力,需要设置耕地保护经济补偿资金,并改革现有粮食直补方式与农地分散经营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