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第三届中国品牌节首次移师青岛。在同时举行的品牌中国高峰论坛上,有幸聆听了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先生的主题演讲,他回顾了海尔25年来的品牌发展之路,揭开了海尔品牌的奥秘,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带来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家住在上海徐家汇的赵翼民看到海尔空调送到家门口时,这个网友兴奋不已!他在奥运期间上网参加了海尔奥运金牌竟猜活动,得到了这款海尔送出的大奖。北京奥运给中国和中国的企业带来了一次百年不遇的国际化契机,象海尔这样的中国企业利用北京奥运在全球市场发动了一场营销战役。在海尔的奥运营销战役中,互联网是最重要的互动营销平台。从密西根的奥运品牌营销监测效果来看,中国观众对海尔品牌的国际形象认可度大幅提升,海尔第一家电品牌联想度绝对值提高近十个百分点,在品牌影响力、品牌美誉度等方面,已经超越西门子、惠而浦、伊莱克斯等国际家电品牌。  相似文献   

3.
关于企业的品牌建设,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许多自己独特的思考。前不久,笔者与张瑞敏进行了一次有关名牌意识的交谈。他对品牌建设既通俗又深刻的看法,使我们对“海尔”为什么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名牌,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打造全球性家电消费品牌的路上,张瑞敏又迈出了新的步伐。这一次,他选择与体育商业化的“典范”NBA(美国职业篮球协会)合作。4月10日,海尔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武克松与 NBA 主席大卫·斯特恩在美国海尔工业园共同主持了“NBA·HAIER 全球性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海尔成为第一个赞助 NBA 的全球家电品牌。按照海尔与 NBA 签署的合作协议,海尔可以运用NBA 在美国及中国的一系列市场营销资产、媒体平台及活  相似文献   

5.
海尔闯世界     
琪琪 《广告大观》2004,(10):34-38
从国内老大到从零做起,海尔走上品牌国际化的艰难道路。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我们永远不是世界第一,永远有比我们强的。从遭遇冷落到受到关注,海尔产品如何打动海外消费者的心?海尔集团副总经理柴永松:满足用户需求,创新的这种精神。欢迎走进《品牌故事》  相似文献   

6.
海尔反思录     
低成本、低价、低利润的恶性竞争使得“中国制造”生态显露“天花板”效应,如何打造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如何规避中国制造“市场拉美化、技术殖民化、品牌边缘化”风险?如何实现向“中国创造”质的跨越?作为“中国制造”的领军人物,张瑞敏在做何思何想?最近,张瑞敏与本刊专栏作家胡泳畅谈——海尔进行了6年的市场链变革实验、国际竞争力、品牌与技术等方方面面的“真实焦虑”。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制造业者的“徘徊反思录”。  相似文献   

7.
张兵武 《广告大观》2006,(6S):58-59
2005年,郎成平批判部分国企改制的不良行为引发舆论热潮。面对郎成平放出的木马病毒,海尔处之泰然,科龙却仓促点击。网络化社会,任何不利于企业的事件都有可能演变为品牌危机。张瑞敏和海尔能将其像蛛丝抹去,顾雏军和格林柯尔却会让其变为一条缚住自己的绳索。  相似文献   

8.
海尔集团,1984年创立,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米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4年,作为唯一的中国企业入选“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个品牌”,张瑞敏,作为海尔第一人,具管理思想放置在“7S”下,又有何借鉴意义呢?  相似文献   

9.
1984年,海尔还只是青岛市的一个亏损147万元的濒临倒闭的小厂,但二十年海尔创造了一个奇迹。1996年,海尔获得国际星级服务顶尖荣誉——“五星钻石奖”;1997年,海尔销售收入总额达到108亿元;2004年海尔成为全球营业额1016亿元的中国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独家编制的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海尔再次入围世界品牌百强,荣居第89位。  相似文献   

10.
对海尔来讲,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海尔,或者换句话说,海尔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有人曾问张瑞敏:海尔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张瑞敏坚定地说:第一,海尔确立了创世界名牌的目标;第二,海尔根据改革开放的外部条件,与时俱进地去创造企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品牌与责任     
企业价值观企业责任观是企业品牌的灵魂1月5日,北大光华新年论坛的主题为"奥运与品牌之路",百年讲堂座无虚席。中国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石油、联想、海尔等著名企业纷纷登台。中国银行的观点是"奥运经济=注意力经济 品牌经济 借势经济。海尔张瑞敏的观点是"品牌=速度 差异化"。联想柳传志的观点是"品牌=信誉 能力 表现"。  相似文献   

12.
<正>雅马哈摩托车是品牌,雅马哈的吉他和古典钢琴也是上品。海尔总裁张瑞敏最近认为:海尔在品牌延伸到医药行业失误,是消费者仅认海尔品牌是个家电品牌,因此不能接受这个延伸,导致失败。品牌延伸是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打入新市  相似文献   

13.
品牌大师弗朗希斯·麦奎尔曾对中国企业提出如此之忠告:"没有世界名牌是因缺乏自信。" "中国不能没有世界名牌。"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如是说。  相似文献   

14.
孙先红 《广告导报》2004,(6):131-131
什么是强势品牌,通俗一点讲,就是海尔的张瑞敏说过的一句话,在市场上卖的多、卖的快、卖的贵就是强劲品牌,别人卖的慢你卖的快,别人卖的少你卖的多,别人卖的便宜你卖的贵,这就是强劲品牌!当然,好质量是切问题的根本,但是如何借助强势媒体将好产品打造成强势品牌,我讲一些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销售与管理》2005,(12):22-24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其实是品牌和品牌之间的较量。新品牌自然不甘人后.会用全身的力气与老品牌争夺市场份额.而任何一个老品牌都不会坐视自己江山的失去.新老品牌常常上演着大浪淘沙般的攻守博弈.那么,历经风雨的老品牌面对新品牌的挑战.如何才能守住优势,守住成功?初生牛犊的新品牌又如何去攻城掠地、从老品牌那里虎口夺食呢7本期《对话》邀请了作为老品牌代表的青岛啤酒总经理金志国.作为新品牌代表的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以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宁向东等嘉宾.还特别邀请海尔CEO张瑞敏作为特邀主持人,对新老品牌如何发展进行了精彩的论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张瑞敏陷痛     
2005年1月29日,经过3年多时间迂回曲折的运作,海尔集团利用海尔中建终于在海外成功借壳上市。目前国内家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利润越来越薄,海尔集团在海外上市,不仅可以借此推动业务国际化,同时也可以将海尔中建作为其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个融资平台。更重要的是,海尔集团可以借此改善海尔内部错综复杂、含混不清的产权关系。但令人吃惊的是,海尔的灵魂人物张瑞敏并没有进入海尔中建管理层。张瑞敏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痛?一时间疑团泛起,中国企业的标志性人物张瑞敏再一次出现在媒体的旋涡之中。  相似文献   

17.
苏贝 《中国品牌》2014,(8):28-30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海尔用一种亘古未有的崭新商业形态完美诠释着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的转变明珠曾说,如果和马云合作,那天下都将是格力的。然而最终和马云合作的是海尔,从去年海尔与阿里巴巴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至今,海尔的改变有目共睹。6月14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沃顿商学院全球论坛发表演讲,以海尔自身的转型试错为样本,探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8.
武志军 《中国品牌》2012,(12):20-22
从国际化到全球化,海尔是如何做到的?中国的海尔正在成为世界的海尔。据权威市场调研机构欧睿国际统计数据,2011年,海尔在全球大型家用电器行业中,品牌零售量占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7.8%,第3次蝉联全球第一。作为全球第一白电品牌,海尔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服务已成为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海尔是全国第一家提出“以服务赢得市场”的企业。张瑞敏把海尔的全部市场行为归纳为一句话,叫作“卖信誉而不是卖产品”。在海尔人眼里,产品合格不是标准,用户满意才是目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但有百分之百的服务。 “零距离”是目前海尔大力宣扬的一个概念,对于什么是零距离,张瑞敏说:“所谓零距离,其本质是心与心的零距离。只有企业同  相似文献   

20.
钱丽萍 《市场研究》2006,(11):45-47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品牌时代,在美国、欧美、欧洲一些国家品牌和知识产权无形资产构成了上市公司50%以上的市值。2006年4月18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独家编制的“2005年度的世界品牌500强”在4月18日揭晓,这里面公布的500强品牌当中美国一个国家就占到249个,而中国只有4个,即使是这样,中国的品牌价值依然很低,海尔2005年的品牌价值是702亿元人民币,702亿人民币是由北京的一家资产评估公司评估的,海尔这样的品牌在世界上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但在世界上的领导力依然非常低,所以说中国的品牌几乎没有强势。现在大家都在谈品牌,对于品牌我们了解多少,首先从品牌的定义说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