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与城市化水平是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两个重要因子。本文利用1999—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回归,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与城市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但非技术密集型行业集聚水平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回归结果还表明:人力资本、研发存量与FDI对区域创新能力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人力资本的角度入手,分析了人力资本的知识外溢效应与产业集聚效应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运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人力资本水平提升、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城镇化的影响。本文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以下结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促使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而被强化;从不同区域来看,相较于中部地区,东部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对城镇化作用更大,而产业结构转型滞后阻碍中部地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使用人力资本的代理指标以及外生冲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依然稳健。基于此,本文提出提高劳动者群体素质,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校企合作以实现更高水平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运用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力资本对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对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稳定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高中、本科和研究生人力资本增加能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高,受教育程度越高,作用越大,但大专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效率有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教育结构对区域创新效率的稳定性也有显著影响;人力资本存量增加能提高人力资本的创新效应,在东、中和西部存在显著异质性。最后提出,可通过增加义务教育年限、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优化人力资本教育结构,提高高层次人力资本的比重;加大R&D资源投入,形成人才和资金的有效匹配等政策措施,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4.
基于"市场化程度—知识流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分析框架,运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区域的市场化程度、知识流动水平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促进区域知识转移和国际知识溢出;国际知识溢出能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但区域知识转移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投入、市场化程度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R&D资金投入强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国际知识溢出仅对东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2006-2020年281个样本城市的面板数据,在梳理服务业制度型开放促进绿色创新的理论机制基础上,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实证检验了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对区域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显著促进了示范城市绿色创新的量质齐升,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该促进作用依旧显著。第二,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主要通过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开放程度提高区域的绿色创新水平。第三,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市区位异质性与城市信息化程度异质性,该政策在沿海省份的城市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1999-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产业聚集对工业化进程及其区域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人力资本水平、资本投入、对外开放制度和基础设施的每件下,产业聚集对工业化进程具有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城市化水平方面;产业聚集对工业化进程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聚集程度越高,其对工业化进程的促进作用越大.结合当前东部地区的产业聚集程度和工业化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地区的事实,推导出区域间工业化水平的差距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析金融发展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实现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且金融行业发展相比金融规模扩张、金融效率提高更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金融发展促进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主要体现在对区域增量型创新能力的影响,而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行业发展分别倾向于促进区域增量型和激进型创新能力提升。从机制分析来看,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和降低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是强化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前者主要通过金融规模扩张和金融行业发展来实现,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整体金融发展与金融规模扩张通过降低第三产业结构扭曲程度、金融行业发展通过降低整体产业结构扭曲程度来实现。研究拓展了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作用的认识,为更好地推动区域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相辅相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可以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创新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对河北省创新环境对创新能力的贡献测度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创新环境各要素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都非常明显,但影响程度各异。提升河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可以环境为视角,通过创新环境的改善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还应抓住重点,加强经济基础环境和市场环境建设以及环境各要素的整合,提高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基于卫星监测的夜间灯光数据构造的夜间灯光强度表征城镇化水平及专利授权数度量区域创新能力,利用2006—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就城镇化水平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考察.实证发现:①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且这种正向作用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区域异质性;②城镇化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当城镇化水平跨过单一门槛值,其对区域创新的作用逐渐增强;③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推进可以通过创新要素流动与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研究结论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城市化是在严重滞后于工业化的大背景下推进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进程的互动关系,与较同步完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达国家相比,会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文章基于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的计量方法,研究了我国城市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及合理化之间的互动路径。实证研究发现:从长期影响方向来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演变在长期对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均具有正向效应;从因果关系来看,产业结构高级化引致城市化,城市化带来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从互动影响程度来看,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影响相比,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化的互动影响要更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巩固城市化发展的基础、扩大城市化发展的规模、提升城市化发展的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城市化和经济增长是紧密联系又互相促进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对国民产出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城市化推进是其运行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了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满足了城市化的需要,城市化通过刺激投资规模扩张、产业结构优化和人力资本提升作用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2.
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的实际人均人力资本数据,以系统GMM和差分GMM方法分析了房价上涨对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的影响.理论分析显示,地区房价水平较低时,房价上涨会显著提高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而地区房价水平较高时,房价继续上涨则会降低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主要实证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提高能够显著提升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但房地产开发实际投资额增加没能显著提高地区人均人力资本水平.最后文章针对政府管控房价、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格局演变及其空间分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震  杨永春 《经济地理》2019,39(10):104-111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以中国省级行政区域为基本研究单元,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对中国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格局演变进行分析,并利用最小二乘法(OLS)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对其空间分异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省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态势,并在空间上集聚,但集聚程度出现了一定弱化,热点区和冷点区的范围也相应发生变化;②教育投入力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从各自角度促进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格局的形成和演变;③上述影响因素的作用在空间上呈现出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格局或一致或相反的关联性,其中教育投入力度影响作用出现了一定的局部波动。因此,在制定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政策时,对于影响因素促进作用较强、较弱与呈现反方向作用的区域,要从各省区自身发展情况出发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研究制定与该省区实际相符合的差异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力资本是创新的主体,人力资本由低层次向高层次演化的动态过程即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过程。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通过与技术结构升级匹配,营造和改善创新环境,并通过需求结构升级提升科技创新绩效。采用向量夹角衡量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分析其对科技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并将其与人力资本存量对科技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回归结果显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够显著提升科技创新绩效,相对于人力资本存量而言,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科技创新绩效的作用更大。分区域研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于科技创新绩效的作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呈抑制作用。因此,在制定创新驱动人力资本政策时应考虑如何提高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水平,针对区域情况制定差异化人力资本政策。  相似文献   

15.
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文章分析了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时空特征与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互联网用户数增加、人力资本增加、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水平提升都对文化产业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创新水平提高与基础设施改善则不具有显著的作用。最后,研究提出了促进湖南文化强省的政策建议:一是促进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培养文化产业优秀人才;二是全方位完善湖南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更加重视提升文化产业的创新水平,支撑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四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力、市场主体力和企业引领力的"三力"协同整体推动作用,提升文化新业态的产业链价值水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并利用2008-2017年浙江省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检验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浙江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显著推动了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并促进了创新成果转化,但创新能力的提升尚未能刺激服务外包的扩张;外包培训与合作、学习模仿是承接服务外包过程中获得技术扩散的最关键途径;国家设立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的政策效应显著,在带动区域服务外包和创新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当然,研究还表明当前服务外包产业结构的低端化显著阻碍了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本文的政策启示不仅有助于浙江省进一步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对新常态下"中国服务"攀升全球价值链也有积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文章选取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其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政府补助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与创新可持续性四个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弱化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补助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在民营企业和高市场化区域企业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以2000-2014年29个省份省际面板数据为基础,采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分析对创新能力、吸收能力的内部动力及其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区域内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创新投入与科技产出的互动形成了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人力资本及创新开放程度的互动形成了吸收能力的内在动力;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两个维度在长期中的互动演化是区域创新的动力根源.进一步分析区域创新动力空间差异,笔者认为要保持区域创新持续动力,需要实施差异化的创新路径,并在保持创新政策连续、增加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区域开放度、加大人才培养等方面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国2003-201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效应及约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和边际效率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市场一体化水平只有跨越一定门槛才会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升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还受到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的约束。只有在人力资本和创新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市场一体化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并且随着人力资本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促进作用将越来越强。这一结论对中国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提高人力资本和科技创新水平,实现贸易强国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城市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是创新资源在空间上优化配置的前提,是进一步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关键。基于2003-2020年DMSP-OLS与NPP-VIIRS连续校正的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实证分析了省域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省域多中心空间结构有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并在工具变量的检验下,结果依然保持稳健。异质性结果表明,拥有双中心的省域和市场化水平更高的地区更能发挥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创新的提升效应;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发明专利的影响效应要低于其对非发明专利的影响效应。机制检验表明,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缓解资源的错配程度、加速要素的自由流动进而提升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研究表明,250公里以内的城市空间距离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水平均能有效发挥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