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市场规模与中国省区的产业增长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市场规模和报酬递增密不可分,较大的市场有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基于1990—1997年中国省区细分产业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地区产业增长的"中心—外围"趋势加强,但历史产业布局的影响居次要地位。进一步的估计结果证实,国外需求依赖型产业在国外市场规模较大的省区增长较快;较大的本地和地区市场促进了国内市场依赖型产业的增长,但与本地市场相比,来自其他省区的需求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市场规模和报酬递增密不可分,较大的市场有助于经济的快速增长。我们基于1990-1997年中国省区细分产业数据的研究发现,中国地区产业增长的“中心-外围”趋势加强,但历史产业布局的影响居次要地位。进一步的估计结果证实,国外需求依赖型产业在国外市场规模较大的省区增长较快;较大的本地和地区市场促进了国内市场依赖型产业的增长,但与本地市场相比,来自其他省区的需求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地市场效应指的是,如果本地市场规模较大,产业会受到市场引力的影响,更倾向定位于本地,从而形成产业集聚。本文以成都经济区为例,通过区位基尼系数度量了产业集聚状况,使用面板数据分析了区内本地市场效应的作用和影响规模,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在成都经济区明显存在,并且对产业分布起到关键作用。可以认为,现阶段成都经济区内集聚力大于扩散力,成都正处于集聚发展的关键期,要顺应这一趋势,引导产业在区内合理分布,促进成都经济区发展。  相似文献   

4.
曾丽云  韦素琼  耿静嬛 《经济地理》2011,31(10):1680-1685
基于2008年和2004年福建省制造业产值,以县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采用K均值聚类法对66个研究单元进行聚类、合并,根据制造业集聚程度将福建省划分为核心区、中间区和外围区3个区域;并测算制造业空间结构的集中度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集中度变动的贡献率α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动对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化的贡献率β,结果表明:核心区制造业高集聚,但集中度呈下降趋势,中间区和外围区的制造业集中度有所上升,但相对缓慢;各产业类型的空间结构及变化均有较大的差异,集中度区域变动较为显著的产业主要有食品加工业、烟草加工业本地资源依赖型行业和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等外向度高的行业;本地资源依赖型的木草加工、饮料食品业和原有发展基础影响大的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的变化是影响福建省制造业空间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空间经济学理论表明,基于市场规模的产业本地市场效是新的比较优势的源泉。从产业本地市场效应角度考察我国区域间产业发展,利用《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算中国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的本地市场效应大小,即“超常需求”的大小,发现伴随规模经济的“本地市场效应”可以较好地解释我国产业空间结构的现象。根据产业本地市场效应,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育主要产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途径之一,是未来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市场、制度与中国房地产外资企业的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住房的制度变革和市场需求是重塑中国房地产空间格局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1997—2005房地产统计数据,探讨了制度转轨过程中我国房地产外资的空间格局及时间演化。总体而言,房地产外资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区,近年来开始向内陆地区扩散。计量结果显示,土地—住房市场化程度高的省区有利于吸引房地产外资企业进入,房地产价格、国内外市场需求与房地产利用外资存在显著正相关,房价越高、城镇住房需求越旺盛的省份越能促进房地产外资的空间集聚;同时,房地产利用外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源集聚现象;本地金融市场的发育等因素目前还未成为影响房地产外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需求引致创新这一理论虽然得到普遍认可,但鲜有微观实证考察市场需求与企业创新的因果关系。中国20世纪90年代的社会体制变革和市场经济改革等制度冲击促使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均收入提高和贫富分化,从而导致消费需求的结构性升级,这一发展契机为需求引致创新理论的实证检验提供了绝佳的自然实验。本文通过中国城镇居民收支调查数据构造家电消费的市场规模变量,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相关行业进行匹配,检验了1996—2009年中国家电行业市场规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家电市场规模的扩大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提高。企业创新与产业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处于产业萌芽成长期的企业创新对市场规模的反应非常敏锐,而处于产业停滞衰退期的企业市场规模带来的收益反而削弱了其创新动力。市场需求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和超前性,过去的市场需求有利于提升当期的创新投入,而未来可预见的市场需求既有效促进了创新投入的提高,也提升了企业的创新产出。本文的研究为需求引致创新理论提供了实证检验,挖掘了其微观影响机制,为总需求管理中的创新支持政策制定提供了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8.
Krugman(1980)认一国会倾向于出口国内需求相对较大的产品,即本地市场效应理论,但并未对本地市场需求水平①一与出口的关系进行分析。而根据偏好相似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知,本地市场需求水平也是促进一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对本地市场需求水平对出口的影响进行理论梳理,进一步分析实现该效应的传导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因规模报酬递增和贸易成本的存在,使得具有较大市场规模的地区会获得生产和出口的优势,这个效应被称为本地市场效应.作为新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方法,本地市场效应已经成为解释区域间贸易和产业区位选择的新路径.在对中国若干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中国区域层面上同样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若将选择样本的邻近省区市场考虑进本地市场规模,会使得本地市场效应缩小.因此,地区的发展不仅应考虑要素资源的投入,也应加强本地市场潜力的开发,加强地缘经济关联,扩大市场规模,以吸引相关产业向本地区转移.  相似文献   

10.
李晓华 《经济纵横》2022,(11):45-54
面对蓬勃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出台各种战略和政策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性布局,而规划、引导和支持的前提是对未来产业进行识别和选择。基于创新的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理论,本文提出,技术与市场共轭演进,共同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从技术与需求的双向互动中作出对未来产业的选择,同时考虑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要素供给条件。从技术供给看,选择未来产业需要考察技术所处发展阶段,通过专利数据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对未来产业成熟度进行定量、定性评价;从市场需求看,需要考察市场与技术的匹配度、新技术对现有产品的替代能力及是否存在相对确定的新市场需求;从要素供给看,未来产业发展受到一个国家或地区财力、科技创新和产业配套条件的影响。支持未来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应兼顾技术推动与需求拉动,并结合未来产业的不确定性特征选择政策工具、支持范围和力度。  相似文献   

11.
冯伟  徐康宁 《经济评论》2012,(2):62-70,79
本文利用我国2004-2009年29个省区市22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我国产业发展中的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及其特点。研究结果显示,在省际层面上并没有发现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这或许是由于我国产业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和行业差异性较强所致;而在细化的分省层面上,所得研究支持本地市场效应的存在性,且发现其具有地区和行业的选择性,即只有部分地区部分行业存在着本地市场效应,且主要集中于中东部地区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这可以为我国各省区市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供政策启示:如可通过培育具有本地市场效应的产业来转变传统的以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产业发展方式,通过发掘和利用产业发展中的规模效应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未来15年我国环保产业市场走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九五”后三年国内环保产业的发展情况,在考虑了相关因素影响的前提下,一是对我国未来15年环保产业的市场需求总量进行了预测,二是对我国未来15年环保产业中的产品市场、技术服务市场、三废综合利用市场的需求走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市场需求因素与市场集中度演变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需求条件的变动是促使市场集中度发生变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应当制定相应的产业组织政策,以充分利用市场需求的潜在力量,推动相关产业的市场结构变革,促进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基于非位似偏好的贸易理论研究表明,收入分布将会通过需求结构影响一国的进出口商品质量结构。本文首先对我国每一细分出口产品的质量类型进行识别,进一步基于通过包含了需求结构因素的重力方程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在质量竞争型产品双边贸易中是否存在本地市场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类型产品的本地市场效应存在差异;同时,需求结构随需求规模在不同区间呈现对本地市场效应的差异化影响。因此我国应配合当前的需求结构,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挖掘我国对外贸易转型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5.
在使用多区域的新经济地理模型研究了市场规模对空间经济结构的影响后,发现本地市场效应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运输成本等外部冲击下,产业份额由于市场规模分布而发生变化,空间经济结构逐渐演变为单核心、双核心等形态,特别是过程中会出现"中部塌陷"。使用理论模型的结果,可以对中国东、中、西区域的"中部塌陷"、城市群结构等现实问题进行分析。随着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因本地市场效应的影响形成多样化的发展模式。通过缩减经济距离,促进集聚经济,达到区域内趋同,将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新疆市场体系将在全国市场大发展的格局中加快发展(一)新疆市场发展滞缓的教训以及发达省区得益于市场的示范,促使新疆人尊重市场规律,加快发展区域市场以前,不少新疆人在市场问题的认识上是有误区的,认为没有产品增长,市场有何用?无视市场经济运行中最主要环节和应产生的先导作用,使我们在90年代品尝了商品过剩苦果,“三高”产业战略在市场需求不足面前未奏效,“边贸启动”战略设想也在独联体有限需求面前落空.我们曾以羊毛资源为王牌,实行出疆证的关卡政策,结果大名鼎鼎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4—2020年黄河流域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物理容量耦合模型对各省区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深入分析产业匹配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九省区高端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发展水平具有较大差异,其中山东省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匹配发展水平相对较高。(2)黄河流域产业匹配密度分布曲线的中心右移,表现出右拖尾,其密度函数呈现偏态分布,表明黄河流域产业匹配发展呈上升态势,但省区间具有非平衡发展特征。(3)产业匹配不仅能对本省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还对周边省区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不同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匹配对本地及周边省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各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态势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业融合视角构建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值法、协调度模型、空间索数据分析法和空间回归模型SEM,运用ArcGIS10.2和GeoDa工具,测算2008—2017年中国31个省市区文化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分析其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并探究其协调度的动力机制。结果发现:①2008—2017年中国31省市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均值经历了以2011、2013年为节点上升—下降—缓慢上升的三个阶段,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与政府政策条件有显著关系。空间差异上看,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整体上表现出从沿海到内陆的递减规律。②2008—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度呈现波动上升态势;整体协调度等级水平相对较低,以失调—协调过渡等级、轻度协调等级为主;协调度省际差异随时间推移呈现波动性缩小态势,均衡趋势有所显现。③2008—2017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调度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均十分显著。其中,局部自相关格局呈随时间推移演化特征,H-H区省区范围扩大,但其区域重心依然在长三角地区,L-H区分布较为分散且范围有所缩减,L-L和H-L区省区范围长期保持稳定不变。④消费需求、市场供给、科技创新、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均是文化和旅游产业协调的重要驱动力,消费需求是文化旅游产业协调的最强劲动力源。但政策环境的调控驱动作用尚未发挥,基础设施发展呈现出负向催化驱动效应。  相似文献   

19.
《技术经济》2018,(3):30-36
引入创新扩散理论,在产业层面将产品市场需求变化按照时间维度展开,以此考察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对资源市场和股权市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企业战略动态分析框架。在这一框架下,根据主流客户、市场规模、成长速度和需求多样性的不同,将市场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并考察了在不同的市场发展阶段企业在产品市场、资源市场和股权市场上的活动及其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按照这一框架,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是动态地在产品市场、资源市场和股权市场上实现经营上的协同,即企业通过管理战略节奏获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来,受房地产市场巨大的经济利益推动,房地产经济呈现出持续走热的态势。国内专家学者认为,未来我国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将会走入持续上升的认识误区,进而提出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需求不容小觑的观点。将从实际数据出发,定性和定量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刚性需求的影响。为我国房地产市场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