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承人是技艺传承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本文从师承培养模式、家传培养模式、教育培养模式以及其他培养模式来分析当前云南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存在的方式和特征,探索云南民族技艺传承人培养方式的优缺点,对当前云南民族技艺培养传承人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苏州漳缎技艺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处于后继乏人的困境。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漳缎技艺,培养漳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应该在高职院校纺织专业开设"提花织物设计等""非遗"相关课程,并将其嵌入课程中。学生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学习漳缎技艺,从而达到传承技艺并创新产品的目的。通过嵌入式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漳缎织机原理、漳缎纹样、意匠、组织设计及织造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产品。通过在纺织专业学生中开展漳缎技艺等"非遗"的课程教学可以传承、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郭海霞 《特区经济》2010,(6):239-24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很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濒危状态,这种状况虽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目前的法律制度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却面临很多困境,主要体现为传承人的认定缺乏法律标准、传承渠道不畅和传承方式扭曲、政府干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自然传承的关系无法理顺以及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等方面。因此,必须通过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法定标准、以法律手段确定传承人的权利义务、确立政府干预与民间自然传承的适度平衡的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增强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意识等方面入手,加强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4.
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王店大装"是极具民间特色的一项中华传统技艺,它具有历史传承悠久、人文及社会价值深厚、观众认同感强等发展优势,但也存在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宣传不到位、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保护与传承措施不合理等问题.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完善民俗文化传承的法律法规、多渠道培养技艺传承人、挖掘新内涵开发新题材、利用新技术新平台传播"老艺术",为传统民间技艺构建了良好的发展生态,让"老艺术"焕发出新的光芒,助力美好乡村家园建设.  相似文献   

5.
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人亡艺绝的窘境,阐述创新非遗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客观剖析当前人才培养存在问题,提出开辟多元教育类型,形成活态传承典型样式,探索代际传承"大师工作室制"培养路径,创新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人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榜上宁波     
正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布宁波新添7位"国宝"级传承人: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宁波又有7位传承人入围。他们分别是布袋和尚传说传承人张嘉国、四明南词传承人陈祥源、唱新闻传承人叶胜建、董氏儿科医术传承人董幼祺、余姚土布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桂凤、前童元宵行会传承人童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戏剧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婺源徽剧传承人江裕民影像口述史的个案研究,讲述了婺源徽剧艺人个人生活史、婺源徽剧传承史、技艺传承及文化史。通过田野调查与访谈口述整理,获取一部分徽剧传承人社会生活经历,对进一步了解婺源徽剧传承与中国戏剧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戏剧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婺源徽剧传承人江裕民影像口述史的个案研究,讲述了婺源徽剧艺人个人生活史、婺源徽剧传承史、技艺传承及文化史.通过田野调查与访谈口述整理,获取一部分徽剧传承人社会生活经历,对进一步了解婺源徽剧传承与中国戏剧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桂北红瑶由于其独特的居住环境及历史发展,生活中应用广泛的织锦成了红瑶文化的一种特殊符号,其独特的织造技艺、明艳的色彩与精美的图案让人记忆深刻,这些符号也因此成了我们了解红瑶文化的一个有形窗口。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桂北红瑶织锦工艺的生存却日渐式微,工艺传承面临困境,传承人的老龄化、传承方式的变迁等无疑成了影响传承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红瑶织锦工艺系统的分析,提炼其典型意义的特征,以期在方寸之地梳理其工艺变迁并深层挖掘其悠远的文化内涵,为桂北红瑶织锦工艺的研究及传承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宁波城市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传统戏剧、传统美术、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技艺等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近年来,市文化主管部门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针,秉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理念,以国家级项目保护为重点,以濒危项目抢救为优先,以传承人保护为核心,以整体性生态化保护为方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传承、传播工作取得了创造性进展。目前,宁波市拥有浙  相似文献   

1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世界的共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之源,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有利于文化生态的平衡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荥经县荥经砂器烧制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荥经县政府为荥经砂器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然而笔者在实地调研中,仍发现存在许多问题:传承人培养不足;品牌影响力不足;政府保障机制不健全等,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帮助荥经砂器发展。  相似文献   

12.
流行于土家族区域的三棒鼓是一种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曲艺和特殊的艺术形式.随着社会进步和现代化的推进,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棒鼓传承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绩,但其当代传承依然面临一些困难.以宣恩三棒鼓为例,当代传承面临着"群众基础薄弱、传承缺乏专业人才、缺少专项保护发展经费、市场需求乏力"等发展困境,破此困境应着力"培养优秀传承人、让非遗进校园、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以及有效实施引导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新情况新任务新要求.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就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坚持知识传授与政治引领、价值引领相结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根铸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从这三个方面着手:全员调动,发挥思政课教师与各专业课教师协同联动作用;将红色基因传承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过程跟进;积极推进"第三课堂"建设,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地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由于经济社会的进步、政府管理职能的缺失以及少数民族自身意识淡薄,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物质文化资源日趋减少,非物质文化也面临危机。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要使用现代技术手段,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要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传承的压力让"非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生长于大众生活的"非遗",大多散落在民间,仅靠传承人以年迈之躯苦苦支撑着手里的技艺.  相似文献   

16.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政府投入不足,传承人存在"断层"危险,非物质文化保护环境的缺失等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构建良好的"非遗"保护工作环境;培养传承人,避免"非遗"传承中的人才断层;构建平台,实现"非遗"保护工作的有效宣传;针对特点,做好"非遗"项目的活态保护;挖掘"非遗"的外在价值,契合城镇化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壮族织绵技艺的历史沿革着手,梳理了壮锦技艺的现代发展困境,并围绕目前存在的设备与技术、技艺传承人、产品研发、政府保护扶持力度等多方面问题,提出应从加强国家政策支持、搭建政企合作桥梁、构建壮锦文化多元化教育体系3个方面不断完善政府职能和社会运行机制,突显壮锦文化传承保护的制度优势,提升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合力效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科技、全球化和城镇化的冲击下,以雕版印刷技艺为代表的传统工艺面临生存空间丧失的危机,其蕴含的民族性、工艺性、生产性元素逐渐被现代文化所销蚀。非遗的生产性保护致力于"活态传承",相对于抢救性保护和整体性保护更具科学性和主动性,能够保证非遗传承的连续性和真实性,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则为"非遗"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路径。  相似文献   

19.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统手工技艺方面的典型代表,具有文化历史、审美、经济等方面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在分析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及相关文献,提出了建立苗族银饰锻制技艺资源库、培养传承人、构建认证机制、开发多样性旅游产品、创新营销手段等旅游开发对策,以期能够使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奉化布龙"的代表性传承人陈行国,从十六七岁开始,40年没离开过奉化布龙;52岁的邵益达守护骨木镶嵌技艺36年,蜚声海内外;4位"新生代"艺人正式向第五代平调耍牙传承人叶全民拜师;余姚"干大林豆浆"制作绝技已传给下一代,后人在余姚市区开出新店;泥金彩漆工艺代表性传承人黄才良,多年定期到宁海职高授课,已物色到10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