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阶段气象科普评估主要是气象科普管理机构自上而下的自我评估.文章通过解析气象科普评估的内涵,从气象科普发展规划、气象科普成果和气象科普组织能力三个一级指标梳理现今气象科普评估现状.以期对气象科普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气象科普工作是气象行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的重要内容,行业特色高校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是其与身俱来的使命,要充分发挥自身独有的人员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科普创作、团学活动、课堂教育、媒体宣传、队伍培养等途径积极、主动开展气象科普工作,打造气象科普工作的"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3.
基于SWOT分析的气象研学旅行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通过气象科普产业发展,推动气象科普事业发展,提升国民气象科学素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SWOT分析法,系统诊断气象研学所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表明,采取适宜的SO战略、WO战略、ST战略和WT战略开展气象研学活动,可以促进气象科普产业的发展.建议通过充分利用气象科普场馆、示范校园气象站、农业生产基地等资源,挖掘气象与教育融合内容,加强"气象人工智能+教育"资源研发,注重研学旅行理论研究和创意互动策划,多举措开展气象研学活动,促进气象科普产业和气象科普事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是面向公众普及应对气候变化、防御气象灾害的科学知识,全面提高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和公众防灾避灾、自救互救水平,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气象科普工作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通过上下联动,内外联合,提升气象科普的实效性,共同推进社会化气象科普工作的全面发展,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气象部门在为气象服务、气象灾害防御、保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气象科普宣传等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且危害较为严重的国家,实施气象灾害科普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相对于上世纪,现阶段我国气象灾害科普工作机制日渐完善,但也存在实施方式单调、经费和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此,应从财政投入、完善管理、人员培训、科普基地建设、创新工作方式等方面对气象灾害科普工作进行全方位支持。  相似文献   

6.
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气象科普意义重大 (一)提高气象科普工作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指出:“科普是公益事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科普事业是国家的长期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气象事业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性公益事业,气象工作应当把公益性气象服务放在首位。”气象工作的法律地位十分明确,做大做强气象事业,普及气象科学知识是基础,对于全社会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利用气象科学原理、方法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这是气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006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3号),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近年来气象科普与气象科研发展不相协调的现状,探讨了气象科普与科研的关系,指出其内在统一性:即两者能够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同时提出了借鉴国外科技项目中的科普激励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科普产业蓬勃发展、市场需求强烈.但在政策规范上仍有不足,本文通过比较研究中美两国科普相关产业税收政策,总结其经验,进一步提出了完善我国科普产业税收政策的三个启示:确立独立完整的科普税收优惠政策体系、为营利性科普产业提供税收政策优惠以及对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企业的税收政策差异对待.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天气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性持续提升,开展深层次的气象科普教育迫在眉睫。文章在分析气象科普事业的起源、发展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气象科普事业的若干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资源科普化是丰富科普资源、提升科普能力的有效途径。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是科技资源科普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通过总结国外及国内其他省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的经验和启示,提出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的对策,以推动河北省科技资源科普化,从而提升河北省科普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已成为科普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影响了科普传播的形态和格局。综合考量技术发展、国家政策支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等因素,探讨网络科普传播体系的演进历程、特征和内在机制,有利于推动新时期科普体制创新以及传播体系构建,促进科普资源、技术、内容、平台、机制等要素的互通共融,从而实现从"相加"到"相融"的发展实效。  相似文献   

12.
“科普”是指“科学技术普及与推广”,其基本含义是“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提高公众的科技文化素质”。近年来,我国科普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我国一直重视科普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普方针、政策:1994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科普工作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措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1995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发展科技、教育,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经济和社会发…  相似文献   

13.
科普工作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内容资源是科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科普实施的效果和质量密切相关。科研成果是内容资源的重要来源,是学术资源科普化的关键环节。文章综合文献资料和实际情况,对科研成果科普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科研人员的参与度不高和渠道不明朗是阻碍因素,并据此提出,可从价值导向、政策供给、平台搭建、榜样引领等方面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4.
科普工作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城市社区科普模式进行研究,有利于提升全国科普工作水平.本文通过对深圳市科普情况的调查研究,综合国外科普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城市社区科普模式应从领导机制、经费结构、人员配备、组织形式、评估体系、资源开发、产业推动等方面加以改善的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15.
气象现代化是充分利用现代气象和相关科技,不断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一个过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气象现代化是气象事业发展新形势对国家气象中心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气象服务体系、气象服务设施、气象服务能力、气象服务需求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当前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以及对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现代化程度低、信息通畅性、经费不足、气象知识宣传、防灾减灾体系、均等化等五个方面问题的分析研究,表明与气象现代化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从而对应提出了通过重视"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建设在气象服务中的融合创新等方式建立高效的信息渠道,提高气象信息化;加大公共气象业务创新,培养农村气象科技人才;健全农村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气象新技术应用,缩小城乡差距等相对应的提升农村公共气象服务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科普基地是开展科普活动、面向公众提供科普公共服务的机构。随着天津市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科普基地传播的内容和手段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升科普基地传播能力可以从展示场地、科普游览参观线路、专业讲解词、科普活动等方面入手,文章以科普主题创意文化产品的开发、科普新媒体的应用为例,具体分析论述了科普基地传播能力中科普资源开发方面的提升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持续开展“防疫”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文章基于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从阅读推广渠道、阅读推广服务项目、阅读推广内容3方面分析全国20家省级图书馆2021年上半年“防疫”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现状,总结了图书馆“防疫”科普阅读推广服务的3大特征,阐述了图书馆“防疫”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提高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蒋蒙  郑媛 《魅力中国》2014,(9):42-42
为推进泰安气象科普工作,提升当地气象服务水平,可以应用项目管理方式,从多个方面系统化、科学化的优化气象服务,实现气象服务的改革。以下本文就将探讨运用项目管理推进气象服务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产业》1995,(12):31-31
“八五”时期我国农村科普工作呈现勃勃生机记者从全国农村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获悉,“八五”期间,全国亿万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农村科普的组织、培训、示范和宣传体系,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八五”期间,全国农村科技培力1超过...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生产力,对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无穷无尽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广大农村的科普工作随着改革的步步深入,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党关于科技发展的“两个面向”的方针指引下,科普工作与经济工作密切结合,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化,而且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和经营联合。一大批专业研究会和协会如雨后春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