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次贷危机背景下对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金融监管诱发了金融创新,没有金融监管制约的金融创新将影响金融安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与房地产金融在缺乏有效监管下的无节制创新密切相关。我国应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遵循审慎监管的原则,正确处理创新与监管的关系,采取规制性监管与原则性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的跨业合作以及国际协调,构建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金融监管体制,规范金融监管机制,从而加强金融业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更应让我们反思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本文从分析次贷危机的成因入手,并指出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而提出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宋昭 《特区经济》2010,(2):100-102
美国次贷危机更多的是美国人的,但是经济的全球化以及金融自由化浪潮使世界与美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从随后危机的演变及事态的发展可知,各国并不可能在此次次贷危机中独善其身,也就不能作壁上观。笔者从金融监管的角度,分析了应对次贷危机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可谓席卷全球,但危机带给我们的启示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大有益处。本文简要分析了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着重论述了在我国目前金融体制下,如何完善投资监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为世界金融的中心,对全球的金融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从2008年美国出现住房次贷危机,美国的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危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知错而改.从这次次贷危机中,所暴露是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二者是一对天生的孪生兄弟,金融危机的出现暴露了这二者间的深层矛盾,但是另二方面这二者是相互依存存在的.离开了金融监管的金融创新是危险的,会带来灾难和不幸.我们应该以辩证的眼光来看这二者的关系.本文中对美国金融危机中所暴露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矛盾和关系作出分析,认为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同时,金融监管不可懈怠,要注意加强.  相似文献   

6.
张英明 《改革与战略》2012,28(9):61-64,76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波至今已近四年,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前所未有.美国、英国和欧盟为防止危机对经济的进一步拖累,纷纷提出自己的金融监管改革计划,以应对危机.文章首先介绍了美国和欧盟金融监管改革的发展历程,然后总结了美欧金融监管改革对我国加强金融监管的启示,最后结合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新动向,并从市场化、风险控制和构建合作机制等三方面提出了改善我国企业年金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兵建 《发展》2008,(7):133-133
文章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成因分析入手,详细阐述了美国次贷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加强金融监管的相关措施,以化解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成因分析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志龙 《中国经贸》2010,(2):143-144
金融自由化是近年来全球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伴随金融管制的放松与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风险也在不断累积。2007年初以来,美国出现了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下文简称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及由其演化而成的金融风暴给美国经济带来了很大影响,后来演化成为全球信贷紧缩并以惊人的速度蔓延。作为全球化经济中的一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对次贷危机的成因和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经验教训以及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当前金融危机的国际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辑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63-167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与20世纪末泰铢贬值导致的亚洲金融危机比较,二者在爆发的背景、导火索、作用机理与监管安排上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其区别则主要表现在由策源地经济规模及货币的国际地位所决定的爆发模式与影响范围。要有效地化解危机的不利影响并避免我国重蹈类似的覆辙,就需要在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房地产价格的波动以及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上寻找政策出口。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危机原因分析及其对我国金融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红军 《魅力中国》2009,(1):101-102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迅速向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实体经济蔓延,包括美国通用汽车在内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面临破产压力,我国的外贸出口形势也相当严峻。因此,研究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加快金融产品创新及建立完备的金融监管体系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本泡沫经济与金融监管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我国经济近年来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外汇储备激增、人民币不断升值、资产价格高涨的现象,与当年日本的泡沫经济危机颇为相似.最近,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运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我国是否已经处于泡沫危机的边缘,成为大家广为关注的问题.本文研究日本泡沫危机,认为日本的金融监管体系在经济泡沫发展的各阶段都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总结日本的经验与教训对于完善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次贷危机中的中国:看到危险,更要看到机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次贷危机正在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这是全球经济结构失衡以及金融监管不能适应金融模式创新导致的一次真正的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危机.其对中国而言,既是危机,也是机遇.全球经济危机无疑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强烈的冲击,但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已经积累相当的经济实力,只要宏观政策应对得当,就可以将危机转化为中国崛起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尚福林解读次贷危机次贷危机是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首次出现的银行系统和资本市场一起发生的危机。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日前在陆家嘴论坛上这样总结此次美国次货危机。尚福林认为,我国应该认真研究金融市场的变化及对监管带来的挑战,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4.
黄放 《环球财经》2008,(5):28-31
次贷危机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已让美国金融监管当局认识到,其原有的监管体系,已经不能应对金融创新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全世界范围内的银行业重新开始高度关注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性。美国在次贷危机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以加强其银行监管的力度,使银行业逐步恢复稳定。这些改革措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需要借鉴其改革措施以完善我国的商业银行监管。  相似文献   

16.
黄萍 《发展》2010,(10):99-100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促成了世界各国对金融监管的普遍反思与有效查缺补漏。"现代金融监管架构改革蓝图"与"新金融监管计划"的推出,突现美国金融监管变革的新趋势。立足后危机时代,面对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反思美国金融监管的变革,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美国次贷危机根源于房地产市场繁荣背景下激进的住房抵押贷款行为,本质是由房价下跌和利率提升导致的信用危机引发的信贷紧缩和金融市场流动性缺失。文章以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基础为切入点,利用金融危机传导模型来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在其传导过程中,美国次贷危机形成了从信贷市场到资本市场、从资本市场到信贷市场、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和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的传导路径。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次贷危机通过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传导到全球市场,并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不确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伟翔 《特区经济》2011,(4):299-30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有关国家和地区频繁发生金融危机,这对全球经济的发展乃至政治的稳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2007年4月2日开始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还导致全球经济处于低迷状态,冰岛政府甚至为之破产,可谓损失惨重。次贷危机造成的惨痛代价与美国政府金融监管不力有极大的关系。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监管的作用,其次,从多个方面就次贷危机视角下如何加强我国金融监管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和政界是-众说纷纭的话题.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索的全球金融危机重新引起了人们对其关注,并推向了新的高潮.本文先简要阐述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然后重新审视我困金融改革与发展的现状,试图通过分析我国金融创新与监管的问题与不足,结合我国金融业和经济发展环境提出了相应的现实选择思路.  相似文献   

20.
“次贷危机”下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分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金融监管未能跟上金融创新的步伐,从而导致监管的缺失。美国财政部新近提出的金融监管的核心内容就是创建更加一体化和系统化的监管体制,以适应金融发展的要求。本文分析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探讨了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方案实施的近期、中长期成本和收益,以及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