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产业的区域整合意味着对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行整体的规划与协调,通过对旅游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区域内的交易成本,实现现有旅游资源的最大效益。辽宁旅游产业在空间上可分为辽西、辽中、辽南、辽东四大特色鲜明的旅游区域。因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不同,四大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水平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虽然辽宁各地普遍意识到区域整合意义和前景,有合作的意愿和积极性,但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区域旅游产业整合的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2.
寇蕾  黄斌  戴林琳 《特区经济》2012,(7):158-161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尽管速度较快,农业观光园、农家乐、采摘节等乡村旅游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现,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各旅游目的地之间缺乏统一规划、资源特色不明显、配套服务设施缺乏、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突出。区域旅游合作对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发展、丰富区域旅游类型、满足都市居民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提升其综合发展水平是一条可行的途径。本文基于对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了包括空间发展、运营模式、产品开发、策划营销及支持系统在内的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模式,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大发展,区域旅游合作的思想已经广为接受,但什么是区域旅游合作,区域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合作的模式和策略有哪些,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以辽宁为例对上述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与阐述,以期为我国区域旅游合作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朱斌 《乡镇经济》2008,24(2):81-83
文章以共生理论和区域经济理论为支持,以辽宁西部的旅游资源为物质基础,对区域旅游的条件进行了深度分析,并就辽宁西部的具体情况,对跨行政区域的旅游联合阐述了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有利条件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剑峰 《特区经济》2006,(12):198-200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城市经济高度发达,区域旅游交通网络健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有较好的运行基础,在政府的强力推进和引导下,通过黄金周、双休日等的休假制度牵引和区域内合作的深化,形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系统优势。国家旅游局为大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使乡村旅游成为中国旅游新的亮点,确立了“2006中国乡村游”全国旅游宣传主题,提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宣传口号,更为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源的互补性、旅游空间的连续性及区域文化的相似性奠定了中三角旅游合作的基础.随着中三角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区域内的旅游经济联系将更加紧密,区域旅游合作将更加深入,这对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在对中三角旅游资源现状进行详尽分析的基础上,以旅游空间合作相关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对中三角33个城市间旅游空间联系状态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中三角旅游空间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近年来旅游业对于经济的贡献率持续增加。然而,行政边界的分割阻碍了一些旅游资源整体优势的发挥,也不利于辽宁省旅游竞争力的发挥和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分析辽宁旅游资源特点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将辽宁区域旅游优化组合为五大综合体,并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发挥区域旅游的整体优势,促进辽宁旅游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杰 《山东经济》2007,23(5):139-142
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全国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山东乡村旅游成绩斐然,特色鲜明,发展居全国前列。但山东乡村旅游规范化、规模化水平低,特色化和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影响了山东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山东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是保持乡村性,实现乡村旅游产品的转型和升级换代,走区域旅游合作、联合共赢的大旅游之路,突出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加大政府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引导和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区域合作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区域合作发展乡村旅游是一条可行的途径。在区域合作框架下,乡村旅游涉及许多要素和多个利益主体,构成一个复杂系统。乡村旅游的区域旅游合作组织要由政府、社区和企业三方面组成,他们分别承担不同的职能,尤其需要在区域整体基础上,建立面向游客需求的产品开发机制,以及全面参与的营销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10.
王丽 《发展》2018,(11):63-65
全域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它通过资源全域整合、产业全域融合、管理全域协调、服务全域覆盖,实现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并带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淀积深厚,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但目前洛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时空布局、产业结构、产品体系和公共服务都有待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旅游分区是做好旅游规划和区域旅游开发的基础。根据突出区域海洋旅游特色、发挥交通及城镇体系在海洋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充分结合市场需要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方便管理和有利于产业的组织等要求。本文将辽宁海洋旅游划分为4个旅游区、13个旅游亚区,并确定了重点开发的44个海洋旅游景区。针对海洋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辽宁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章引入生态位理论中的态势理论,构建了包括资源维、市场维、社会经济维和环境维4大维度34项变量的区域城市旅游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旅游生态位进行测评,结合聚类分析,揭示了两大区域的空间网络差异、时间错位差异、扩充差异、泛化与特化差异,继而基于生态位理论深入探讨两大区域的深度合作问题,提出构建区域城市旅游发展互补空间、实现区域城市旅游发展互惠共生等区际合作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区域旅游竞合是区域旅游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特征。区域旅游竞合理论经过了一个从竞争到合作再到竞争——合作的演变过程。本文以区域旅游竞合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广西——东盟旅游竞合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探讨了竞合主体在信息不对称状态下的双方旅游竞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为主题,分析本区域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分别从旅游资源、产品、产业及市场营销等角度,提出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正值中国海洋旅游年,为海洋旅游的发展提供重大历史契机,各滨海旅游地区应抓住机遇,做大做强海洋旅游.辽宁滨海地区海洋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基础条件成熟,应充分利用“美丽中国”的历史背景,发展海洋旅游.运用层次分析法对辽宁海洋旅游资源进行评价,得出各因子的重要性得分.结合区域传统旅游项目,尝试设计辽宁滨海地区海洋旅游产品.并从整合旅游资源、重视科教兴海、建设生态文明三方面提出辽宁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旅游企业是乡村旅游创新的主体。但整体来看,我国乡村旅游企业规模较小,创新资源相对不足,乡村旅游企业难以完全凭借个体力量实现创新,而是需要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互动和合作,获取必要的创新资源,构建可持续的核心竞争优势。本文尝试分析外部关键利益相关者包括地方政府、旅游供应商、竞争企业、旅游消费者和当地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企业创新的影响,以期在理论层面丰富乡村旅游企业创新的研究内容,并在实践层面对我国乡村旅游企业创新提供一些参考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粤港澳旅游合作的障碍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学  李秀斌 《改革与战略》2010,26(1):138-141
文章分析了粤港澳的区域特殊性,剖析了该区域的旅游合作中存在的社会制度差异、“行政区经济”制约、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三大障碍;评述了该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得失。文章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创新的四个方面:统一区域发展观并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合力;调整行政区划结构并创新旅游合作宏观协调机制;创新区域旅游合作的制度和环境,整合区域旅游发展的资源和要素;开展旅游产业的深层次合作,形成有效的微观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大连小南村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乡村旅游设施有待完善、乡村景区系统化规则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乡村旅游景区管理体系不完善等相关问题,应该采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景区系统化规则、积极推进景区工作人员能力培养、完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等解决方法,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旅游合作是一种新的旅游合作发展模式,珠三角区域旅游的发展是中国区域旅游发展较早,发展模式也较成功的区域。通过对珠三角区域与中部区域基本条件的介绍以及中部区域旅游合作条件及模式的分析,启示中部区域旅游合作应加强省区政府间的支持与合作;充分利用自身区域内的优势;形成品牌效应和改进营销方式;加强设施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以旅游业的发展来带动整个中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志发 《老区建设》2012,(15):45-47
旅游扶贫是通过扶持具有旅游资源的贫困乡村发展旅游产业,带动贫困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贫网农民脱贫致富、村庄环境改观的一种新的扶贫模式。近年来,江西省上饶市通过实施大旅游战略,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也给贫困乡村带来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