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河南省邓州市刘集镇焦坡村有一口普通的水井,因9名红军被活埋在此处而被称为"红军烈士井"。红四方面军进入邓县1932年10月,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在张国焘错误路线影响下接连失利,红四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离开根据地向西实施战略转移。10月23日清晨,红四方面军主力一部由新野县新甸铺镇方向经魏新庄、花桥进入邓县(今邓州市)刘集镇,在穿过了邓县  相似文献   

2.
正金星村位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中心地带,总面积8.25平方公里,1026户,4893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10月19日,朱德等率6000多红军出击东江入粤首站在金星村驻扎,并留下了十多名红军骨干。10月22日,陈毅带来中共中央"九月来信",在金星村召开了松源会议。抗日战争时期,金星村所在的松源区委是闽西南潮地区唯一的模  相似文献   

3.
正1976年春,年逾六旬的失散红军王文海回到了故乡江西省兴国县。当他在兴国烈士陵园看到当地政府给他立的烈士墓碑时,感慨万千地说:"当年如果没有四川长宁人民的帮助,我真的就成了烈士了。"红军战士被编入川南游击纵队王文海原名吕继晓,江西兴国人。吕继晓1933年9月参加红军,1934年10月随红五军团参加长征。1935年2月,中共中央在扎西召开会议,决定组建中国工农  相似文献   

4.
正在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松源镇五星村坪上村民小组,一座红四军无名烈士纪念碑将在"七一"前夕落成。这座纪念碑来之不易。2016年12月,梅州市梅县区老促会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普查,了解到坪上村曾经有一处无名红军墓,安葬着1929年10月牺牲的两位红四军战士。后因开荒造田,红军墓不复存在。梅州市梅县区老促会历时两年多,多方调查、取证、查找资料,确定了红军墓的基本情况,并筹资17万余元在烈士墓原址修建了红四军无名烈士纪念碑。  相似文献   

5.
双石 《中国西部》2014,(31):64-75
2014年10月,红军长征80周年的纪年日,犹记得2006年10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节庆,兄弟我与一众兄弟踏上了重走红军长征路的征程。谨以此文纪念那段始于80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长征,以及一众摩托车队友们终身难忘的六天六夜征程。  相似文献   

6.
郭玮 《重庆与世界》2016,(46):94-95
长征是红军主力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摆脱国民党围追堵截而实施的从东南到西北的战略大转移,时间跨度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共两年。只有铭记长征精神,才能从辉煌的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模范行动,把党的历史化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红军开始长征后,由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出版的《红星》报成为党和红军开展宣传工作的唯一报刊。这份报纸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8月,共出版长征专号28期,真实地记录了长征中的重大事件,在长征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暗示中央红军准备撤离中央苏区红军长征出发前的1934年8月20日,周恩来在《红星》报上发表了《新的形势与新的胜利》一文,指出红军必须"时刻准备着全部出动,去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九、十月间将是决定胜负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发展,"微时代"的传播潮流逐渐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为了弘扬红军精神,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以"红军微视频"为载体,实现科技和艺术的完美交融,深度挖掘红军遗址资源背后所蕴含的革命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等精神内涵,将红军故事、红军标语、红军诗歌等红色资源凝聚成短小、精练的微视频.利用红军遗址资源制作出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身心特点的、有新意、聚人气、铸魂魄、接地气的"红军微视频",构建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新形式,不断增强广大青年的精神力量,强化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9.
湘江战役已成历史,但湘江战役的革命精神是永存的。它是红军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如今,红军堂、红军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红军墓、红军标语楼等以"红军"命名的历史遗址连同当年的红军故事,成为兴安新的红色旅游纪念地。  相似文献   

10.
"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矗立在赣南革命老区——江西省于都县城东门的老渡口处。1934年10月,当年的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在那个艰难岁月里,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集结在于都县,从这里渡过了于都河……  相似文献   

11.
青砖红墙的会师楼,巍然高耸的会师塔……走进位于甘肃省的红军会宁会师旧址,劲柏傲寒,苍松挺立. 甘肃会宁,一块红色热土.1936年10月,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冲破数十万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围追堵截,爬雪山、过草地,克服艰难险阻,在会宁和将台堡实现胜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  相似文献   

12.
正一盏不起眼的油灯,见证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艰难岁月,诠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红军时期的手提灯,记载的就是贵州黎平群众支援红军的一段感人故事。"红军快来了"1934年12月,贵州省黎平县传出一个消息:"红军快来了!"城内的普通群众兴高采烈准备迎接红军,土豪劣绅  相似文献   

13.
吴起传奇     
刘建 《西部大开发》2013,(9):108-109
历史如风,硝烟散尽。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进入西北苏区,从而胜利地结束了中央红军的长征。吴起镇革命旧址包括毛泽东旧居、张闻天旧居等,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毛泽东旧居。两院之间,有石砌过洞相连。为纪念吴起镇"切尾巴"战斗的胜利,平台山改称胜利山。红军在这里打了长征中的最后一仗1935年10月19日,绝对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经过一年多长途跋涉的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吴起。  相似文献   

14.
<正>湖北省孝昌县小河镇金盆村村民杨明荣家,有一张80多年前红军出具的借条。虽然因为年代久远借条略有损坏,但借条的大致内容依然清晰。杨明荣说,借条是1930年红军收到他的祖父杨长银的借款后出具的凭证。杨家所在地当年是红军联络点这张有些发黄的红军借条长12厘米、宽4厘米,上面写有"因我们红军现在扩大武装经济……特向杨长银先生借大洋四百元"等字样。  相似文献   

15.
<正>1934年,他刚满6岁,目睹了松毛岭保卫战的惨烈;1950年,他22岁,开始收集、安葬红军烈士遗骸,与村里人一起建起了无名烈士碑;如今,他已91岁高龄,仍在为这些牺牲在长征出发地的红军烈士"守魂"。福建省长汀县南山镇长窠头村钟宜龙,一个有着深厚红色情怀的红军后代,已经在这个偏僻山村"陪伴"数以千计的红军烈士69年。  相似文献   

16.
《新西部(上)》2016,(7):41-41
红军在长征路上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史上的重大事件,是革命力量的会合和团聚。除了本专题报道的懋功会师、永坪会师、会宁会师、将台堡会师等,还有几次会师是值得一提的。木黄会师1934年10月24日,贺龙、关向应、夏曦领导的红三军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镇胜利会师。党中央特致电祝贺,并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主力向湘西挺进,  相似文献   

17.
<正>福建省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位于漳浦县西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靖和浦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是红三团、中共漳州中心县委、中共靖和浦县委、中共靖和浦县工委机关所在地,是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中共闽南特委机关驻地之一,老一辈革命家陶铸、邓子恢、曾志等都曾在此浴血奋战,素有"闽南井冈山"之称。近年来,在漳浦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车本村以"红军之家"为核心景点,配套建设了"红军遗址公园""红军广场""红军井""红军烈士陵园"等景点,依托新建总长为34.6公里的红色旅游道路,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将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8.
吴起大转折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与红十五军团和西北红军胜利会师。史学界将吴起镇会议定义为是榜罗镇会议与铁边城会议的继续和完善。会议通过了将红军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战略决策,决定党和红军今后的战略任务是建立西北苏区,以领导全国革命。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馆藏一张陈旧泛黄的《野战军由十月十日至二十日行动日程表》,这张由中革军委于1934年10月9日发布的表格式文稿,是红军长征的第一份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决定战略转移1933年9月底,蒋介石调集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1933年5月,广昌、建宁失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为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配合中央红军主力粉  相似文献   

20.
正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在这支近三千人的队伍里,有七名女战士格外引人注目,她们就是被官兵们称为"七仙女"的红军医院女护士周东屏、戴觉敏、余国清、田喜兰、曾纪兰、张桂香、曹宗楷。"活着是红军的人,死了是红军的鬼"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和红二十五军近三千名指战员,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告别大别山区,开始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