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扶贫开发成效、历程及挑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贵州省取得全面辉煌的扶贫成效,不仅实现贫困率的大幅度下降,贫困农民的经济状况得以显著提高。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扶贫发展历程,对贵州扶贫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根据最新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扶贫战略调整,认为新时期贵州扶贫开发面临贫困人口众多,多元的扶贫目标加剧了扶贫难度;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不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跨省协调联动机制建立困难等几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贫困识别、扶贫项目选择、扶贫资源投入整合、公共供给等方面对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分析,提出可操作的对策,旨在提高扶贫开发效益,有效改善贫困群体民生。  相似文献   

3.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工作难度大,贵州省武陵山区的脱贫致富问题牵动人心,文章在精准扶贫视角下研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效果,研究表明,整体令人满意,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之处。  相似文献   

4.
甘肃精准扶贫开发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的称谓,它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需要细分贫困人群,细化扶贫项目,提高资金效益,创新扶贫方式。通过对甘肃扶贫开发进程的阐述,针对制约扶贫开发的瓶颈问题,指出未来扶贫开发面临的新特征,探索适应甘肃精准扶贫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是贫困地区和贫困人民脱贫致富、实现同步小康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贵州省是全国农村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人口最多、扶贫开发工作最难的省份之一。文章结合贵州精准扶贫的实践,深入诠释精准扶贫的提出背景,系统梳理贵州产业、教育、科技和文化等精准扶贫的实践探索,从精准扶贫在贵州的成功实践中总结贵州精准扶贫工作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推进新时代贵州精准扶贫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定点扶贫是党政机关、有关单位响应中央号召,负责联系1-2个或多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乡、村,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扶贫方式,是国家扶贫开发,挑战贫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体现了党中央对贫困群众的关怀和关心。针对当前扶贫开发中出现的新形势、新特点,我们从事定点扶贫开发的同志必须开拓视野,转变观念,创新思路。在扶贫目标上,应把主要解决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调整为解决生存和发展能力的相结合;在扶贫内容上,由主要解决温饱问题调整为既解决吃饱穿暖,又解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发展问题;在扶贫资金的投入上,由…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绝对贫困相对缓解,而相对贫困、发展贫困、贫困刚性、贫困波动性等特征凸显的新形势。为应对新挑战,必须围绕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这一核心,对扶贫目标、贫困标准、扶贫方针进行战略性调整,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强化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持、产业支持、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持。  相似文献   

8.
创业促进会是“参与式”扶贫开发模式的延伸和发展,是实现“参与式”扶贫开发模式本土化的改进、补充和完善,是“参与式”扶贫开发模式充分发挥作用的有效运作机制和载体,是统筹生产要素参与扶贫开发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一、“参与式”扶贫模式实践的效果与不足参与式扶贫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扶贫开发方式,进入新的扶贫开发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采用和实施。就参与式扶贫模式本身的实质而言确实有很多科学之处值得借鉴,特别是围绕目标贫困群体的一整套工作思路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贫困成因的分析明确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方向,通过对贫困群体需…  相似文献   

9.
江西省龙南县有效贯彻落实上级的扶贫政策,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等措施,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不仅加快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步伐,而且促进贫困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析了贵州省扶贫战略与政策的演变历程、体制改革带动减贫战略及配套政策、区域开发扶贫战略及配套政策等,得出贵州省扶贫战略与政策演变的主要动机包括呼应我国扶贫战略与政策、对贫困及反贫困认识的深入等结论,经过对贵州省扶贫战略与政策演变机制的分析,提出了加大扶贫政策支持力度、适时调整扶贫战略与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具体工作而言,涉及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社会扶贫等,每项工作对解决影响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的困难,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都起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应该把重点转移到产业扶贫上来。  相似文献   

12.
赣州市“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目标基本实现后,进入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新阶段。在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赣州市从2001年开始实施“参与式”扶贫,每个扶贫重点村都设计和实施了村级规划,筹建了最需要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大改善了贫困农村农民的基本生活生存条件,提高了贫困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给贫困农村农民带来了很大的实际利益。然而,在帮助贫困农村农民改善生活生存条件的同时,了解他们对于扶贫工作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和看法,或者说是意见和建议,对今后扶贫工作有什么期待,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因此…  相似文献   

13.
扶贫再发力     
贫困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贫困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摆脱贫困是人类美好的愿景,更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扶贫工作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但广西仍是全国扶贫攻坚重点省区之一,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繁重,扶贫开发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14.
政策导航     
《发展》2005,(12):4-4
“十一五”:扶贫开发要做好六项工作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提出,将在“十一五”扶贫开发工作中做好六项工作。一是继续坚持走开发式扶贫道路,辅之以救济等方式扶贫;二是明确扶贫是针对没有解决温饱的和没有稳定温饱的低收入人群双重目标;三是瞄准贫困群体,确保其在扶贫开发中得益,对贫困农户建档立卡,逐户落实;四是坚持自然、人力资源开发并重,高度重视和解决贫困人口的素质培养教育,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对贫困人群的培训力度;五是坚持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加快消除贫困;六是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  相似文献   

15.
抚州市的扶贫开发,按照“完善扶贫开发机制,树立扶贫开发新理论”的总体要求,坚持一个中心(即以实施重点村村级扶贫开发规划为中心);围绕两个目标(贫困群众增收和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强化三项管理(扶贫统计监测、资金项目管理、扶贫队伍管理);抓好五项工作(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科技扶贫、招商引资)的思路,坚持创新,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大局。为在根本上解决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问题,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助龙头企业就是扶助农民的原则,抚州市扶贫办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全市92个重点村推广实施“一…  相似文献   

16.
修水县是江西省一个“老、大、边、穷”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从2003年开始,修水县对居住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深山区、库区贫困群众开展移民扶贫工作,三年共搬迁626个自然村4092户21164人,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的新路子。贫困群众称赞“移民扶贫,党恩浩荡”,移民扶贫被誉为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县、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实施县的永新,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为指针,以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和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以贫困村和贫困农户为主战场,以"三不愁、两保障"为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和保障扶贫等六大扶贫工程,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8.
正在全省扶贫开发进入啃硬骨头、打攻坚战的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重大决策。这是甘肃向贫困堡垒发起总攻的战略,也是誓言扶贫开发最终取得胜利的号令。陇原大地进入了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要认清严峻形势。我省30多年的扶贫开发,从根本上结束了绝对贫困的历史,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甘肃依然存在贫困人口数量大,贫困程度深,连片特困区域多,发展难度大,致贫困素较多,返贫压力大,收入差距大,相对贫困凸显的状况。"四个尚未改变"的现状,决定了扶贫攻坚的严峻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打赢  相似文献   

19.
如何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促进和推动财政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贫困农户,大幅度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千千万万个贫困农户尽快摆脱贫困,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先后深入到临县、方山、石楼、柳林等4个固定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泛听取了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和贫困农户对现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反映,  相似文献   

20.
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加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扶贫开发力度。"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对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