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创新驱动既是我国应对当前经济发展困境的必然之策,也是为我国长远发展打造持续动力的根本之道。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提高创新效率,而区域间的科技合作能够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带来创新效率的提升。在分析合肥和上海科技合作可行性的基础上,介绍了两地科技合作的现状,提出了两地深化科技创新合作的重点领域、促进对策。  相似文献   

2.
创新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衡量我国的科技创新程度,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波动较大,尤其是2008年之后,增长率逐步下降,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的相对比重在下降,这对于我国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的推进是不利的,必须加大力度推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促进创新驱动型增长方式的实现。为此,提出以下的建议: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技术创新;构建有效的产学研结合平台,促进生产力提升。我国从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仍旧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张婧  何敏  彭大敏  曾婷 《中国西部》2020,(1):101-109
全球科技创新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创新人才的竞争。党的十九大明确将人才强国战略确定为国家战略。四川省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加快由要素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但相比沿海发达地区,仍存在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政策落地不到位等问题。文章提出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顶层设计、构建“技术经纪人”人才服务体系、优化科技创新人才机制体制、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开放、合作和交流等措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创新链全覆盖”的高质量科技创新人才体系。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委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讨论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会议精神,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一是要把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部署中。要大力加强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切实发挥科技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中的根本支撑  相似文献   

5.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合理规划科技创新投入规模,提高技术吸收能力,以达到最优科技创新效率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文章通过对南京市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与回归分析法,从科技创新投入规模与技术吸收能力两个维度探讨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的路径。结果显示,技术吸收能力与创新效率成正相关,可通过调整科技创新财力与人力投入规模比例、综合提高当地技术吸收能力,并使两种影响因素互相适应,可以提高创新投入产出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在科技界引起强烈反响。此次全国两会,"创新驱动发展"再度成为焦点话题。科技界政协委员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围绕党的十八大战略,从机制转变、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创新主体、技术研发等多方面,就如何应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科技创新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福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层次把脉福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与薄弱环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研究提出了全面聚焦区域创新体系结构与层次需求、完善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构建现代产业绿色技术链、提升区域内外创新资源共享水平和推进福建战略转型等五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科技创新为我国生产力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形态正逐渐向更复杂和更高级别的结构转化。因此,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机制,提高知识产权的应用效率,已经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高校作为知识产权创新的重要基地,普遍存在知识产权转化率不高,资源流失严重等问题。文章针对创新驱动视域下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了江苏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及内涵和江苏省科技查新工作,分析了科技查新工作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程中对技术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服务作用。对照江苏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部署,提出了科技查新工作自身建设和业务升级的建议,旨在加强全省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助推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全面科技服务支持。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泰州经济开发区坚持创新驱动战略,科技创新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存在科技创新工作基础比较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相对较弱,科技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园区科技创新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明确开发区科技创新发展方向,提出相关意见建议,进一步区内激发科技创新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产业》2014,(2):F0002-F0002
正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族的科学素养,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都应该受到全社会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这对于近现代科学传承历史不太充分、科学创新文化积淀并不深厚的我国尤为重要。路甬祥院士是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顶层科研管理者,对科技创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环境波动变化、国内发展亟待产业提升的情况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探索驱动创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创新的组织单元以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为联系构成了一个复合的、随时空演化的动态系统。针对其自组织、动态演化特征,文章引入生态评价方法,分析创新生态群落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中的属性特征,结合创新生态群落的适应性、多样性、持续性,开发了相应的指标评价模型,探索区域科技文创发展水平的量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第十六届科博会是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中国经济步入创新驱动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举办的一届国际科技产业合作与交流的盛会。本届科博会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集国内外优势资源,全面展现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最新进展,在展示科技成果、交流前沿理念、促成项目合作的同时,全方位促进技术、资本、信息、人才、市场等创新要素的对接与优化配置,积极推动各类创新要素与产业发展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研发需求相结合,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助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出发,着重从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协同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发挥基层科技组织的重要作用等几方面论述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内涵,同时提出了关于中国未来几年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初步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有关科技创新互动的观点和见解是马克思科技创新思想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要论述了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科技创新与生产关系的互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分工的互动.马克思的科技创新互动观体现了马克思对科技创新的深刻认识,对于我国今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创新驱动的核心,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专利申请和授权状况是一个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表现。本文通过对专利申请和授权状况的整体分析、结构分析、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来反映宁波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并结合宁波产业特征分析科技创新发展中企业原创性创新意愿不强烈、区域合作创新机制不健全、块状经济创新活动的封闭性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提升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为我国最早创办的国家级、国际化、科技类专业展会,经过15年的耕耘、培育、发展,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已成为展示前沿科技、获取最新思想、传递产业信息、链接产业合作的国际化、标志性活动平台。2013年科博会以"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主题,紧密结合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集国内外优势资源,全面展现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最新进展,在展示科技成果、交流前沿理念、促成项目合作的同时,全方位促进技术、资本、信息、人才、  相似文献   

18.
创新驱动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理论、实践和制度三者有机联系、充分互动。党的十九大以来鲁苏鄂三省从实践出发,制定出台了系列科技创新政策,系统归纳鲁苏鄂三省科技创新政策设计现状及设计理论,对于我国其他省市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文章概述了我国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论述了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制度创新为首要;以科技发展为重点;以培养高效创新型人才为关键;以建立完善体系为助力;以创建有效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科技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创新价值链视角下,它是一个由战略规划、要素集聚、研发、推广、应用、评价反馈组成的有序循环系统。依据创新链中各环节不同的链接方式,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可分为科技引进式、自主研发式、集中突破式三条循环路线。要提升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就要强化顶层设计与基层反馈,有针对性地提出六大创新环节的协同驱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