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从城市质量和城市距离两方面改进城市引力模型,以广西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对各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南宁和柳州的经济联系总量最大,处于“双核心”地位;其它各市与核心城市及相邻城市的经济联系强度较大;城市间的经济联系总量差距明显。可通过实行“双核”、“圈层”和“组团”空间整合模式,实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首先,对长江中游地区城市的中心性指数进行测度,找出中心城市武汉。其次,基于断裂点模型,以武汉为中心,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参照,对边缘圈层的空间辐射范围进行界定。再次,基于城市的中心性和空间区位,找出边缘圈层的支撑城市——长沙、南昌、合肥、襄阳、宜昌、驻马店。基于断裂点模型,以武汉为中心,支撑城市为参照,对核心圈层的空间辐射范围进行界定,并找出核心圈层的支点城市——岳阳、九江、安庆、六安、信阳、随州、荆门、荆州。最后,基于引力模型对支撑城市的空间引力范围和引力层级进行界定,以此刻画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圈—边缘圈的"双圈"空间框架,以及由六大城市圈构成的空间支撑,揭示长江中游城市群"1+6"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通过城市群进行空间整合来提升城市群的竞争力,是江西省实现在中部崛起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城市空间联系视角,通过引入城市相互作用度模型来确定江西省城市群空间研究范围,而使用城市强度流模型来分析其城市联系的方向和强度。在此分析的基础上,从时间开发次序、空间建设重点和基础设施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江西省城市群空间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构建了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因子分析获得长三角区域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以此为基础,结合引力模型探讨了区域旅游经济空间联系,根据区域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和最大引力线数量确定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分级区域,并利用断裂点公式分析了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的旅游经济辐射范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与2006年相比,2012年长三角各区域的旅游经济联系量和旅游经济联系总量均明显增加;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呈现出以上海为一级节点区域,以苏州和杭州为二级节点区域的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的密集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和常州,中心区域与二级节点均未发生变化,但三级节点仍处变动中;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联系中心区域和二级节点的辐射范围均有一定程度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0-2019年成渝城市群创新质量水平数据,采用修正引力模型,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可视化分析,对成渝城市群城市间创新空间关联强度时空演化过程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十年来城市间相互作用不断增强,整体联系日益密切,但差异悬殊,不对称性显著,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城市间需求与互补活跃,组团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德阳市与眉山市是成德绵乐城市带发展的关键“节点”。城市自身创新联系强度总量“马太效应”突出,“头部效应”异常明显;“双核-两轴-半包围”空间格局凸显,整体呈外高内低的同心圆式分布形态;创新联系强度呈现出“西密东疏、西强东弱”的空间格局,成德绵眉城市带发展势头迅猛。  相似文献   

6.
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的城市流相关指标进行了测算、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集聚与扩散能力差异较大,按城市流强度数值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2006—2008三年间,上海、南京等部分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呈现出持续上升的态势,而城市流倾向度指标变化不大,基本保持平稳;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已明显表现出多个都市圈绵延发展的态势,长三角都市连绵区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讲,城市群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技术一体的网络化经济空间。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空间拓展目标要实现经济一体化,迈向国际化和现代化,应围绕核心城市的产业经济基础及条件展开,其战略可选择组团式空间内拓战略、跨跃式横向联合战略和集中式整体外射战略。  相似文献   

8.
牛静 《特区经济》2010,(11):72-73
城市群发展战略是地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群之一,但与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相比,在整体竞争实力和发展空间上还存在差距,综合比较分析这些差距,对于提高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经济实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浙中城市群的经济功能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中城市群已进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功能联系阶段;同时义乌的城市流强度超过金华市区的城市流强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建构引力模型,对贵州省9个地州市的经济联系进行了量化,并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贵州省城市经济联系网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贵州省城市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贵阳市相对于其他城市有强烈的影响力,黔中城市群各城市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加强,但铜仁市、黔西南州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1.
基于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5-2019年山东半岛城市群16市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考察后发现:(1)山东半岛城市群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呈现出中东部比较密集,西部相对较为稀疏的分布格局;(2)城市间经济联系紧密,各核心节点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不断增强;(3)核心区呈扩大态势,边缘区呈缩小态势,区域发展格局整体呈现“东高西低,中部缓和”的态势;(4)总体权力朝着不均衡方向发展,济南、青岛市核心地位稳定且权力值远高于其他城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引入通勤距离、经济落差、房价落差、公共服务落差的修正权数,扩展经典引力模型,对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进行测度。结果显示,基于居住联系的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主要包括深圳、东莞以及惠州、广州的部分区县。区别于传统都市圈规划以市为单位进行行政划分的做法,基于测度得出的深圳都市圈空间范围,为有效定义房地产和交通基础设施等政策半径、合理规划都市圈规模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2009—2019年物流领域有效授权专利数据,通过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刻画出长三角城市群物流创新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其结论为:一是浙东、苏中和皖中城市物流创新网络保持强联系格局,高联系值勾勒出"Z"字形网络结构.二是网络联系密度稳步上升,形成以上海、苏州、南京、杭州和合肥为核...  相似文献   

14.
通常,经济学家研究的或是资源配置和宏观景气,或是经济制度及其运行;城市经济学家则侧重研究企业或居民的选址,与空间建立了联系.到目前为止,在长三角城市群的研究领域,关于经济转型与空间演变的图像尚不清晰.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概念分析,通过讨论政府竞争和企业选址的动机,以及人地矛盾和信息冲击,揭示要素流动及其空间分布的背后机制,透视长三角城市群将可能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赵祥 《南方经济》2016,35(10):109-120
作者利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2013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但其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正向的产业结构效应,除了广州和深圳以外,各市在第二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弥补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劣势。珠三角城市群内多数城市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待深化。基于上述发现的政策建议是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构建错位发展、高效互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借助描述区域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型,测算了以南昌市为中心的江西省城市间经济联系的强度。研究表明:南昌市城市质量明显高于其他城市,具有显著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江西省内缺乏大型城市作为衔接支撑,中小城市居多,发展十分不平衡;城市质量高强、与南昌市经济距离短的城市经济联系较强,而边远地区或经济实力偏弱的城市经济联系较弱。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城市群的建设目标不仅是将其打造具有巨大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时也要将其打造成中国主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因此,基于网络化空间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引力空间模型看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一直受各国的普遍关注与研究。本文在引力空间模型综述的基础上,运用引力模型对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与空间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常,经济学家研究的或是资源配置和宏观景气,或是经济制度及其运行;城市经济学家则侧重研究企业或居民的选址,与空间建立了联系。到目前为止,在长三角城市群的研究领域,关于经济转型与空间演变的图像尚不清晰。本文尝试对此进行概念分析,通过讨论政府竞争和企业选址的动机,以及人地矛盾和信息冲击,揭示要素流动及其空间分布的背后机制,透视长三角城市群将可能怎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