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工资和收入差距的问题,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区域连接CGE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1997年)和比较动态分析(1997—2010年)。依据模拟的结果我们探讨了劳动自由流动的强度、劳动力流动的量、区域间工资或收入差距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察了扩大政府对西部等特定地区的投资所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工资和收入差距的问题,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区域连接CGE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1997年)和比较动态分析(1997-2010年).依据模拟的结果我们探讨了劳动自由流动的强度、劳动力流动的量、区域间工资或收入差距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察了扩大政府对西部等特定地区的投资所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区域间劳动力流动的视角出发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工资和收入差距的问题,使用的方法主要是区域连接CGE模型,应用该模型进行了比较静态分析(1997年)和比较动态分析(1997—2010年)。依据模拟的结果我们探讨了劳动自由流动的强度、劳动力流动的量、区域间工资或收入差距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考察了扩大政府对西部等特定地区的投资所带来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中国能源CGE模型,在模型中引入碳税和碳排放变量,细化出能源部门,并将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种主要能源作为生产要素,设定节能减排基准情景,针对碳减排、碳税和能源结构调整这三个不同的能源政策对经济发展以及碳排放的冲击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单一的能源政策总有不足之处,要么减排效果欠佳,要么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因此国家应该将减排政策系统化,构造一个适应现实需要的低碳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2005年7月21日,中国政府对人民币汇率以及汇率形成机制进行了调整。但是,由于中国宏观经济的复杂性,以及该改革方案的高度模糊性,使得人民币汇率问题依然是一些悬而未解的谜:一是2%~3%的升值是否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从根本上减缓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二是由于2%~3%的汇率调整远远没有达到理论界或国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各区人口、耕地与粮食安全的协调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上世纪80年代河北农业区划分的基础上,封各区域的人口、耕地与粮食产量进行分时点对比分析,并封各区域人口与耕地、人口与粮食、耕地与粮食之间的协调情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情况下出现的,具有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口基数大,地区差异大等特征。在人口总量不断增加和老龄化加速交织的情况下,给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增加了难度。面对老龄化的挑战,需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把劳动力的数量优势转化为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老龄产业,改善供给结构,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实现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在此形势下,地方政府实行了工业用地优惠出让和压低劳动力价格等措施;同时,为弥补财力不足,地方政府又大量依赖土地财政,这些都使得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分位数回归分析证实了财政分权对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的显著影响。因此,要想协调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对财政体制和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9.
当前,社会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产业转型的历史任务,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镇化同步进行,在此关口下,必然对我国居民消费变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本文将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模式进行分析,简要探讨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给未来居民消费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化从出现劳工荒现象开始, 就进入了一个被称为 “刘易斯转折” 的时间段。 其中, 人口流动规模和趋势的变化是这个时间段国内外研究的重点, 但是尚缺乏从整体到分区域的统计分析。 本文以定量的方式阐述中国城镇化在刘易斯转折期面临的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化的约束条件, 意在将一些容易隐藏和忽略的城镇化人口流动问题以直观的方式展现出来, 特别是从分区域角度将中国七大区域的劳动力规模和价格 (工资) 方面的变化同近年来中国城镇化所经历的刘易斯转折结合起来, 凸显城镇化刘易斯转折时期中国所面临的客观经济事实,以为中国各区域以及总体人口控制政策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CGE模型与税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在市场经济或混合经济条件下,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模型)是进行宏观经济政策定量化分析的最合适的工具.由于任何一项税收政策的变化,都将通过价格机制把它的冲击传递到整个经济系统.因此,如果离开了一般均衡理论及其具体实现CGE模型,则很难从数量上去评价该项政策列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影响.目前,在西方国家,CGE模型技术已经成为分析税收政策的一项标准技术.本文将建立一个基本上能反映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用来进行税收政策研究的静态CGE模型.通过模型的模拟运行,研究各种税收政策变动对国民经济的近期影响和冲击.  相似文献   

12.
13.
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在众多商品中,石油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达2.8亿吨,占到总消费量的50%以上,现行国内油价的定价机制已与国际油价高度接轨,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石油消费价格.在当前的定价模式下,本文构建了一个静态CGE模型,用以分析当国际油价变动时,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分析结论是:国际石油价格下降10%,则会抑制通货膨胀,改进社会福利;石油部门的产出所得减少;人民币有贬值需求;增加就业.  相似文献   

14.
非正常因素导致的新增人口背离正常规律的波动,称为人口扰动。以人口扰动为切入点,分析陕西省人口年龄结构的非正常波动,借鉴人口再生产惯性理论构建人口扰动模型,测定人口波动规律,判断人口老龄化进程与人口扰动的关系。陕西省青年、老年人口规模均呈现出周期波动特征,两组人口波动周期相近,青年人口波动振幅略高于老年;波峰波谷交错出现;陕西省人口老龄化将以100年左右为周期波动。人口扰动引起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仅靠社会保障、就业促进制度的完善难以彻底解决,必须依靠人口政策的调整来解决。  相似文献   

15.
16.
构建了区分城乡居民的42部门CGE模型,用它模拟了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降低10%对中国外贸顺差的影响,结果可见,降低平均税率有利于改善中国外贸平衡。而降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平均税率效果十分显著。企业所得税的变动对外贸顺差影响甚微,模拟发现将企业所得税提高10%会导致外贸顺差增加0.2%,因而可以通过提高企业所得税来弥补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7.
煤炭资源税改革在即,作为占一次能源消费结构70%以上且具有高碳排放的基础性能源,其税制改革必将对国民经济产生系统性的影响。尤其是考虑到下游电价是否市场化和税收是否返还等问题,资源税改革的经济影响评估将更加复杂。为此,本文利用CGE模型,在无税收返还电价管制、无税收返还电价市场化、税收返还电价管制、税收返还电价市场化四种情景下,模拟征收5%煤炭资源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煤炭资源税改革对经济有微弱的负面冲击,考虑税收返还情景下,不但可以抵消冲击,还可以拉动GDP小幅增长;煤炭资源税改革并不会推高CPI,放开电价管制及考虑税收返还对物价的抑制效果更明显;煤炭资源税改革有利于改善内需结构,同样,考虑税收返还情景下效果更为明显。煤炭资源税改革能够降低高耗能产业产出,有利于节能减排。从受益角度看,无税收返还情景下,出口导向型企业受益;税收返还则会使私人消费品部门受益。最后,本文根据模拟结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区域间人口流动对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首先,构建包含年轻人跨区流动、老年人隔代照护、"统账结合"养老保障制度等中国特征事实的三期OLG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受到人口净流入比例的影响,人口流入有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冲击。进一步地,采用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的县级数据,构建人口流动影响老龄化以及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估计结果显示,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随着人口净流入率的提高而不断弱化,特别是当人口净流入比例高于41.25%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反而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据此,本文认为,应通过激励中青年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流、实施产业转移和跨区投资、设计精准的养老金调剂制度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等措施,减轻人口流出地区的养老负担及其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城镇化失衡发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为本"的中国式城镇化正在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经济的后续发展之路,城乡区域失衡、结构失衡、分配失衡、社会权利失衡等城镇化失衡发展凸现出来的问题和矛盾日益尖锐,首当其冲的就是粮食安全问题。本文分析了城镇化失衡发展背景下粮食安全的现实问题与实际矛盾,土地城镇化实则是政府、企业、农民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追求目标最大化的动态博弈结果,土地催生大户与小农的利益博弈格局,一方面影响着农业发展方式转换,另一方面蕴含城乡差距与区域分工转变机理,潜藏着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合力。人口、土地、制度三大关键要素在城乡与区域间的演变透析了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粮食安全问题的形成机制。粮食主产区由南向北转化的历程,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双重变革,从城乡失衡与区域失衡发展下凸现出来的城镇化与粮食安全异步发展困局,折射出粮食安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机理,粮食价格和土地利益博弈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中国要实现真正的人口城镇化,需厘清两方面问题,一是目前实现人口常住化的条件并不成熟,二是城-城流动人口市民化是实现中国人口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认为大城市、发达地区继续依托城市户籍制度,而小城镇、欠发达地区可推行人口常住化,农业转移人口与城-城流动人口应"一分为二"考虑。具体的,本文提出了三条路径:(1)借助产业留人与送人的经济路径;(2)不同类型地区/城市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路径;(3)大力发展小城镇的城乡一体化路径。其中,经济路径打基础,公共服务路径给保障,城乡一体化路径求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