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天津经济》2015,(2):1
2014年天津经济平稳运行,转型发展显效,民生持续改善。去年全市经济总量突破1.5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万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15722.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49.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54.09亿元,连续七年增量超过1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0.02亿元,增长15.0%。环境民生持续改善深入开展"四清一绿"行动,全年PM2.5平均浓度下降13.5%;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06元,增长8.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  相似文献   

2.
文章选取南宁市2003-2012年商品房销售额、国内生产总值(GDP)、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居民居住消费价格指数等经济指标,通过计量软件Stata11,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平稳性分析和协整分析方法,研究了南宁市商品房销售额的影响因子。实证表明,GDP与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所选取的年份统计数据范围来看并不显著影响商品房销售额的变动,而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与居民居住消费价格指数显著影响商品房销售额的变动,并与商品房销售额存在一定的长期稳定关系。这说明当前的商品房购买仍然以刚性需求为主,但过高的价格同时也开始出现了对部分消费能力有限的消费者的排挤。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张磊 《山东经济》2010,26(5):157-160,F0003
文章以山东省为例,利用协整理论对1980-2008年间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据此提出在拉动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制定中强调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只是一方面,刺激城镇居民消费更多的还是要致力于降低居民不确定性感受和预防性储蓄的各种制度建设上来,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消费顾虑,减少预防性储蓄,使消费增加和收入增长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时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对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有显著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已进入后危机时代,消费成为经济增长最大的拉动力.文章从协整理论出发,对河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当期收入和长期均衡对居民消费都有较强的制约作用.因此,从长期来看,要刺激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6.
林月 《北方经济》2007,(15):46-48
本文利用1986~2005年的年度数据,对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协整分析研究,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二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互为Granger因果原因.从长期来看,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短期来看,居民的当期收入对下一期消费的调节作用是较大的,因此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是拉动消费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在居民现有的收入水平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消费政策鼓励和引导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人民生活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为制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内蒙古统计年鉴》与《中国统计年鉴》中的数据,首先对2019-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村牧区人均可支配收入进行分析。根据2000-2023年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构建ARIMA模型,预测2024-202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结果表明该指标在未来5年将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最后,根据对前5年数据的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以便更好地增加内蒙古农村牧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相对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模型,利用计量工具对统计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任何暂时性刺激消费的措施都不可能切实提高二者之间的长期稳定比例,而只能在短期内引起一些波动,这种波动在后期总会得到校正.在此基础上,文章就如何提高重庆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城乡收入鸿沟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本文以城乡收入比为衡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指标,选取2010-2014年全国31个省居民收入数据,比较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的城乡间和城乡内的收入比.研究发现,中国城乡间居民人均收入差距较城镇和农村内部居民的人均收入差距更为显著,但是2010-2014年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逐年缩小.  相似文献   

10.
张积林  陈哲 《中国经贸》2010,(22):118-120
本文通过研究生命周期理论及中国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基于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模型,根据我国具体情况给出了行修正的生命周期模型,选取了证券市场因素、人均可支配收入因素、城乡收入差距因素、成年人口比例四个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自变量,建立以中国居民储蓄率为因变量的生命周期回归模型。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模型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同时对模型分析结果进行计量检验、统计检验。分析结果认为,证券市场因素对中国居民储蓄率具有显著的负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影响,而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成年人口比例则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1.
林月 《北方经济》2007,(8):46-48
本文利用1986~2005年的年度数据,对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进行协整分析研究,并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结果显示,二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互为Granger因果原因。从长期来看。居民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短期来看.居民的当期收入对下一期消费的调节作用是较大的.  相似文献   

12.
谢强 《发展》2018,(10):55-57
本文对1994-2016年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人均旅游消费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水平和社会安全的影响,而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具有同步性;从基于相对收入假说的消费模型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收入与消费习惯对当期的旅游消费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算了全国31个省市城镇服装消费系数,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居民消费率不足导致总体服装消费系数偏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各地区城镇服装消费系数分化明显,但存在接近趋势.通过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驱动因素,证实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是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向为民  李娇 《改革》2012,(6):127-132
选取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1998~2009年的收入、消费面板数据,考察房价波动对收入和消费的影响,引入宏观经济和房屋抵押效应控制变量,利用房屋租赁价格构造房屋销售价格的工具变量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房价波动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不同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消费差异。房价上涨对所有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均有挤出效应,房屋财富效应则不明显,当期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城镇居民房地产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说明农民收入与农村消费市场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变动情况,本文运用2000—2008年《漾濞县统计年鉴》中的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年度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漾濞县农民不同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有着十分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通海县2005~2015年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现年鉴数据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发现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趋势随收入增长而增长,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两者消费支出构成中增幅最大的是居住支出,文化教育、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均稳步增长,医疗保健支出增幅反差很大。居民可支配收入是提升消费能力的关键,加强消费引导、拓宽消费渠道、优化消费市场等,进一步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  相似文献   

17.
居民出行旅游受到多重因素影响。本文利用1994-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构建相关时间序列,采用OLS回归方程、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法,基于旅游者微观视角,分析了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影响路径和程度。结果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通过提高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人均花费、增加国内游客总人次两种路径增加国内旅游收入;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只是通过增加国内游客总人次一种途径,增加国内旅游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促进作用,大于居民受教育程度对国内旅游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何静  李村璞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2-113
文章指出,陕西城镇居民的收入和人均消费增长速度要高于农村居民。陕西城乡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速度大致相当,低于储蓄增长的速度,远不及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和个人所得税增长的速度。这个结果说明,在现阶段,陕西城乡居民还没有很好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居民储蓄的意愿相当高,税负还比较重。  相似文献   

19.
“九五”期间,石家庄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同步稳定增长,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消费质量逐年提高,消费热点不断涌现。 一、可支配收入稳步增长 据该市200户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九五”期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以每年7.9%的速度稳步增长,预计200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64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青海省城乡居民收入变化情况、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动趋势、居民消费变动情况、居民生活状况与全国其他地区对比4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