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我国的电影放映质量有了相当大地提升,不仅出现了3D,max等观影模式,电影的拍摄技术也呈现了数字化发展,运用了更多科技化的设备,所拍摄出来的电影质量相当地高,而电影放映则是电影拍摄的最终目标,它会最为直接地影响到观众的观影感受,因而,在这一环节当中的电影放映服务十分关键,有待获得全面地提升和改善。文章主要对电影放映服务质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较高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数字电影放映网络,今年年底银幕总数将突破2万块。一万台流动放映银幕同时放映同一部影片,这在胶片电影时代是难以想象的。但现在,对数字电影而言,这已是“小菜一碟”。在中国,数字电影——这一新的影像播放技术,正取代传统的电影放映模式,人们记忆中电影放映队扛着诸多拷贝、设备深入乡村的情景,将渐渐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3.
李谨 《魅力中国》2013,(32):27-27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在全国范围的全面实施,特别是数字电影的普及放映,使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再一次享受到了“村村挂银幕、人人看电影”的愉悦。通过各级农村数字线院公司的成立,各级政府的重视关心和广大电影工作者的艰辛努力,这项惠民工程不是简单的再现过去电影兴盛时的景象,而是有了质的飞跃,是一次与时俱进的技术革命,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享受到广泛好评和赞许。作为一名基层放映工作者,能亲自见证并体验这一时刻,很是欣慰。  相似文献   

4.
电影产业的发展已形成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和后电影产品开发的价值链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至今,市场逐渐成熟,产业化发展方向已经明确,院线制改革使中国电影产业结构由制作、发行和放映的纵向分离向纵向一体化发展,改善了社会福利,总体绩效明显。但中国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三个行业之外的价值链开发尚不明显,因此要调整电影产业结构,树立适应电影产业发展的营销观念,注重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以及健全电影产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法规,以确保中国电影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杜成军 《魅力中国》2010,(25):347-348
一、我国电影产业发展概况 众所周知,电影产业是指以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以及电影音像产品、电影衍生品的生产流通,电影院和放映场所的建设等相关产业经济形态的统称。  相似文献   

6.
余林 《黑河学刊》2012,(8):60-61
电影传入中国后,经历了初期的探索阶段,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才迎来了它的第一个初盛时期。从经济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中国特别是上海经济的日渐衰败,民族资本家在投机事业上的失利以及电影制片与放映后获得的巨额回报,才促成了这一时期中国电影制片业的兴盛。  相似文献   

7.
浦城县电影公司电影放映直属队周岳云(左一)等6位放映员自发筹措资金购买3套电影放映设备,常年坚持送电影到边远山区。5年来,放映直属队累计送免费电影4200场,平均每个行政村每年放映12场。浦城县委书记陈国发称赞他们:“不愧为‘文化使者’”。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大部分县级电影公司不景气的时候,旬邑县电影市场却异常火爆.这个县新农村数字电影服务站下设的15个放映队,年放映公益数次3240场.  相似文献   

9.
中国电影市场日渐萎缩的现状近几年来,尽管政府和电影界都作了很大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希望能形成中国电影的又一次高潮。但事与愿违,冷酷的改革与理论2003年第1期总第146期28现实是:电影生产和电影市场日渐萎缩,国产电影的收入成倍下降。面对中国l3亿人口的大市场,国产片年产不到100部。同时,进口电影也相应下降,而且市场拥有的新拷贝总量下降得更快,有的国产电影甚至是零拷贝。进口分账片拷贝数量虽有上升,但按协议,指定影院放映结束必须收回拷贝,这样能在市场上流通的新拷贝数量就十分…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然而电影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扩大有效供给,推进结构调整。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探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从重视对电影技术人才的培养、完善多展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创意能力、加大对中国电影价值趋向的扶持及完善基础公共电影放映服务供给等六个方面提出中国电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在电影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制片、发行和放映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难题。制片是产业的发展基础和源头,发行是联结制片和放映的中心环节,放映业则是实现电影产品价值的市场终端,三者之间唇齿相依。纵观世界各国的电影业发展史,整合和分化总是与电影业如影随形。本文将从分析中国电影制片、发行和放映三者之间的纵向关系入手,通过借鉴美国和英国电影业的整合战略,探讨中国  相似文献   

12.
1966年,我23岁,组织要选几位能吃苦的人去农村放电影,我名列其中。首场电影是在皖赣交界的昭潭镇放映的《南征北战》。从此,我肩挑背扛放映机,一干就是40多年。  相似文献   

13.
魏萍 《魅力中国》2014,(7):162-162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与大学英语教学中,使得在课堂上放映英文电影的教学方法被广泛采用。英文原声电影是英语语言的精华.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影响了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英文电影引入大学英语课堂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其熟练掌握英语口语,培养其语感和提高其听力水平,从而有效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4.
凌晨5点,湖南省邵阳县谷洲镇电影放映员刘亮送走了最后一批看电影的人,轻轻地吐了口气。这是他今年以来放映的第150场电影了。想到这里,刘亮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农村电影放映市场日趋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在政府采购力度加大、电影放映场次明显增多的同时,群众看电影的热情却日渐消退,观众人次大幅减少,有的地方甚至出现"有人放、无人看"。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公益电影放映的运作方式,与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实际需求,没有真正对应起来。目前,农村  相似文献   

16.
林智岚 《开放潮》2005,(2):37-37
《十面埋伏》、《天下无贼》、《功夫》,随着这一部部电影的成功运作,电影市场的潜力正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福州电影放映市场的现状如何?福州影剧院的改制进行得怎样?  相似文献   

17.
王剑 《魅力中国》2014,(9):268-268
随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数字电影艺术闻入人们的生活。电影本身是一个综合的文化形式,它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尤其是数字电影中的特效制作,依赖信息产业链条中数字技术的进步。本文就近年来国际间数字电影研究内容做以综述,针对数字电影特效技术领域进行细致研究,分析数字电影特效类型及科技特点。以期为国内电影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在天一影片公司经营处于关键的1930年代,邵氏兄弟采取了独特的商业化运作手法。与同是用商业化包装的左翼电影不同,“天一”在经营原则、制片题材内容、管理制度、发行营销、放映策略上均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而邵氏兄弟内在的商业特质、左翼电影的市场压力和电影检查制度则是促成天一公司走上这一商业化经营之道的动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今年暑期如果说什么最热的话,恐怕还不是炎炎夏日,而是热遍全球的美国电影大片《变形金刚》。据统计,在开始放映后短短一周的时间里,这部片子就收回了1.45亿美元的巨额投资成本。  相似文献   

20.
张晓红 《魅力中国》2011,(1):100-100
1982年1月,河南电影制片厂将我的恩师、著名曲剧表演艺术家王秀玲的代表性演出剧目《风雪配》给搬上了银幕。这部戏曲电影艺术片随着拷贝的大量发行,在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广为放映,产生了极其强烈的反响,为宣传河南曲剧艺术、扩大河南曲剧在全国的影响与传播起到了一个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