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建民  黄菊 《商业时代》2015,(11):113-115
本文分析了协同理论在科技创业企业孵化研究中的适用性,以科技创业企业孵化系统为对象,从“区域环境-主体-资源”视角对科技创业企业孵化协同关键要素及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区域社会环境、多方互动和资源要素协同的科技创业企业孵化协同机制,并提出发挥协同作用的建议,探索区域科技创业孵化协同与创新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更是创新创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协同创新成为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新范式.在协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企业、高校通过构建协同创新的机制,才能使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成为“教育、孵化、成长”为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
《网际商务》2011,(11):8-9
《新营销》广州讯10月13日,南清华大学启迪创新研究院主持的区域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阶段性成果-《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行榜》首次发布:深圳、广州、杭州、南京、苏州、武汉、西安、成都、无锡、沈阳等10个城市创新创业环境位居前列。  相似文献   

4.
我国正处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时期,企业孵化器作为促进科技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需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对国家科技创新创业的孵化能力。基于政府投资孵化器普遍面临服务水平低、资金不足等问题,本文从孵化服务收费改革入手,对政府投资企业孵化器的服务内容、服务收费机制及其改革困境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改革孵化服务收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关键源动力。通过对南京各区及园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情况的走访调研,我们发现我国科技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着科技人才开发机制缺乏市场主导、创新创业保障机制缺乏系统规划、创新创业服务机制缺乏中介组织等瓶颈。想要突破这些困境,就需要坚持市场导向、强化宏观调控、促进创新孵化、转化科技成果、优化创业环境、解决后顾之忧,从而不断提高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升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适用技术市场》2011,(5):199-199
各有关单位:为促进社会经济的腾飞和发展,加大高新科技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推动高新技术界和学术界的"科技创新和创业"理论研究水平,更好地为我国科技创新型和创业型企业服务,从而使我国经济更上一个新台阶,基于此,中国科学管理研究院和科技创业月刊杂志社联合举办2011年第五届科技创业和创新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一是启动建设滨江科技孵化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基地等创新载体,为科技企业孵化及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中试和创业平台;二是建立产学研互动网络。与10所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加快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要想在时代当中保证自身的稳定、长久发展,其关键推动力就是创新创业,各个企业都在追求创新,大量的人们都在踊跃创业,在这样的趋势下,构建科技创意孵化机制,能够有效地帮助小微企业展开创新创业,其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根据科技创意孵化机制,为小微企业的创新与创业指出一条明路,这也等于推动有关服务平台的改进。本文对基于众创空间的小微企业科技创意孵化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通过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文探讨科技企业孵化器机构持股孵化模式的具体特点和实施路径,引导孵化器不断创新和提升整体孵化能力,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引领下,中山火炬高新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参与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着力加强创新载体、发展创新主体、利用创新资源、注重创新人才、融合创新资本、应用创新成果、完善创新政策、营造创新文化等方面建设。积极引入品牌孵化器,制定孵化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孵化育成体系,推进大孵化器建设,注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实施卓越工匠培养计划,打造工匠型人才;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实施"工学结合双元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由企业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和带领学生创业团队进行创业,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家肩负着推动杨浦经济转型重要使命的区属国资企业,杨浦科创集团通过不断推动创新载体建设、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培育创新产业发展,力争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科技创新的综合服务商、杨浦科创中心承载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的企业化运作主体、杨浦区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的主力军。创新载体建设推动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不断融合创智天地和长阳创谷都属于杨浦区着力打造的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地的两大创新街区项目,也是杨浦科  相似文献   

13.
三螺旋创新理论旨在精准把握知识经济时代下产业、政府与大学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孵化器作为三方合作体,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利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我国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效率,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分析产业、政府和大学对其孵化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总体孵化效率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高技术产业发展可显著提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效率;政府支持与高校科技创新对提升孵化效率作用不显著。建议政府转变角色,创新资助与扶持方式;强化制度创新,激励高校科技创新走出"象牙塔",积极参与产学研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着如何穿越"死亡谷"的难题,孵化器作为陪伴与支持创业企业成长的科技服务之一,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当前国内外的创新孵化模式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回顾,提出了六种当前主要的孵化模式,并基于对每种孵化模式的深入剖析提出了孵化器发展的六种趋势,最后形成了对孵化器如何成功运作的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高校与企业加强合作,协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共同确立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案,打造创新创业基地,整合更多的资源进行共享等。本文首先阐述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分析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对策,最后尝试探索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保障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对创新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校需深化产教融合,改革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产教融合构建高校跨境电商创新创业教育命运共同体,做到与政府、行业、企业和区域产业相融合。以跨境电商创业胜任力调查为依据,分析高职跨境电商双创人才培养的困境,结合当前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等先进职业教育理念,探索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搭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协同育人平台,校企合作进行跨境电商课程开发,创业师资队伍组建,实训基地建设,赛创融合项目孵化等,形成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共同助力跨境电商双创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科技的创新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为不同企业之间的聚集、互动、沟通提供了便利。以孵化器为核心的孵化网络平台为新创企业提供了创新和创业两大保障,入孵企业通过孵化器这一平台,形成新的创新集群,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孵化网络平台的搭建,改变了入孵企业的经济发展环境和竞争环境。入孵企业要充分利用孵化网络,就要充分认识到外部环境和内在资源配置的变化,研究其影响机制,才能实现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杨林  李政 《中国市场》2014,(42):113-116
通过对珠三角16所独立学院创业教育开展现状的调研,发现珠三角独立学院创业教育的开展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诸多问题,从而提出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期为增强珠三角独立学院学生的创业能力奠定基础,以培养出适合珠三角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19.
孙兆刚  王冉 《商业会计》2023,(16):44-48
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政策、平台、载体、品牌的集合,以提高孵化绩效为建设目标。文章基于2014—2019年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面板数据,运用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在河南省创新驱动背景下,财政补贴对孵化绩效的影响,以及科技企业孵化器人力资源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基础设施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对河南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存在显著的U型影响;科技企业孵化器人力资源会削弱U型影响,科技企业孵化器基础设施会强化U型影响。研究对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孵化绩效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创新创业发展扶持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创新创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然而创新创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常面临资金困难,本文通过财务管理筹资理论和方法应用,帮助创新创业企业预测资金需求量,根据综合资本成本比较法和资本结构风险分析方法并结合创新创业企业自身特点选择筹资方式,以助力企业发展,获取更多利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