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2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对原《审计法》进行了修改。修改后的《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第四十一条规定:  相似文献   

2.
新修订的《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第四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按照审计署规定的程序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进行审议.并对被审计对象对审计组的审计报告提出的意见一并研究后.提出审计机关的审计报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双审计报告制”,  相似文献   

3.
何进 《现代审计》2007,(1):70-70
《审计法》第40条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被审计对象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但是,以什么方式、以谁的名义、如何送达被审计单位,以及征求什么意见等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贾震 《中国审计》2005,(5):14-15
审计报告作为审计工作及其成果的总结,对于国家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和审计报告的其他使用者(如:社会公众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  相似文献   

5.
对《审计法》第三十九条的探讨殷德胜《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报送审计机关前,应当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被审计单位应当自接到审计报告之日起十日内,将其书面意见送交审计组或者...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于2006年2月28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8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审计法》的修订和颁布施行,是我国审计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对审计机关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审计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推动审计事业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修订后的《审计法》第40条、第41条对审计报告做出了新的要求和规定,实施后,必将对审计机关的主要法律文书——审计报告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志明 《审计月刊》2005,(12):14-16
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的重要文书。1985年《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最早对审计报告做了规定。1988年审计条例和1994年《审计法》将审计报告规定为审计机关的内部业务文书。《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6号令)对审计报告进行了重新定位: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书。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审计报告制度范畴的理解 (一)目前实行审计报告制度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第四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审计机关对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审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有权对与国家财政收支有关的特定事项,向有关地方、部门单位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调查结果。”《审计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以下简称《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表明了县级审计机关是国家审计机关最基层的地位。尽管《审计法》第十条指出“审计机关根据工作需要,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在其审计管辖范围内设立派出机构”,但是,派出机构不具有独立行使职权的法人资格,《审计法》第十条第二款已经明确“派出机构根据审计机关的授权,依法进行审计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将审计报告进行了重新定义,取消了审计意见书,将其内容纳入审计报告,且在第五十八条第七项中规定:“必要时可以对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这似乎就决定了审计建议在审计报告中的地位,即审计建议不是审计报告的必备内容,可有可无。“必要时”三个字给人的理解也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以来,审计机关开始试行由对审计项目审计复核改进为审计审理工作。2010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实行审理制度。201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国家审计准则》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当将复核修改后的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审计项目材料连同书面复核意见,报送审理机构审理。”  相似文献   

12.
今年1月,审计署审法发(1996)18号文件印发的《审计工作规范化建设规划方案》中列出了50个审计工作规范项目,其中之一是审计报告规范。本文拟对审计报告的编写程序规范略抒己见。 (一) 《审计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据此我们认为,审计报告是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向审计机关提交的总结性书面报告,是审计机关的内部审计文书。它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审计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审计意见书是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后,对审计事项进行评价,并针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纠正意见、建议的正式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审计机关“对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情节显著轻微的,应当予以指明并责令自行纠正,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 一、审计意见书与审计决定同样是县有法律效力的审计文书 审计意见书与审计决定都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对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相关事项进行审计后作出的审计结论,是审计机关对外的法律文书,两者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四十条规定:“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这就是说审计机关对审计组提交的审计报告必须进行审查认定,并根据审定后的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意见书”。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一项严肃的、极其重要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它是对审计项目的审计过程及其结果的审核认定,它要求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同志不但要精通审计业务知识,熟悉、掌握财政法规、审计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而且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语言文字组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确保审计报告质量的前提下,为项目审计的园满完成打下基础。对审计报告如何进行审定,笔者试陈管见,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审计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政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本级人民政府的裁决为最终决定。”这是修订后的《审计法》一个明显变化。对此,笔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6.
审计结果公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依法将审计结果向社会公众或特定的社会群体公开的行为。审计报告(本文讨论的审计报告,专指《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第五章所称的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依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二者的关系是:审计报告是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7.
谢凯 《审计与理财》2007,(11):26-27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将审计报告作为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出具的法律文书。随着依法行政的要求,审计影响的扩大,审计结果正逐渐向社会公开。这些都对审计工作质量包括审计报告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事求是地反映审计事项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对审计机关执法程序规定,从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制发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认证、审定审计报告、制发审计决定、检查审计决定执行、审计归档均由一个审计业务处(科)或审计组完成,这种程序明显地暴露出审计机关审计执法内部制约机制不完善,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对此笔者认为应当对国家审计的内部运行体制、审计执法环节进行改革,即实行审计立项、审计检查、审计审理、审计执行四个环节分开,以适应社会主义市…  相似文献   

19.
完善审计报告复核办法的尝试●临清市审计局法规科根据《审计法》第四十条关于「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的规定,我市自1994年7月实行了审计报告复核办法,对强化审计机关内部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在第五章审计程序中规定,“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应当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报告”。“审计机关审定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作出评价,出具审计意见书;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行为,需要依法给予处理、处罚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作出审计决定或者向有关主管机关提出处理、处罚意见”。由此可见,审计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