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崔婕 《港口经济》2008,(4):48-50
作为中国内地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特殊功能区,保税港区不仅享有进口保税、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而且还非常适合跨国公司产业链末端产品的加工组装,跨国公司可以将高端产品中的常规部分委托国内企业制造,而核心部件则可以在保税港区内与国内制造部分组装。同时,对于国内的一些出口企业尤其是一些装备制造企业来说,一些关键部件或适应目标销售国的一些系统部件还需要依靠进口,  相似文献   

2.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战略: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世界一些主要国家,如美、日、印度、新加坡等都在积极鼓励、吸引跨国公司到本国设立R&D机构,利用国际创新资源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尽管跨国公司R&D机构会因人才竞争、市场竞争对国内的科研机构造成冲击,但从总体和长远来看,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R&D机构仍利大于弊。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如何加强对跨国公司研发性投资的政策优化工作,坚持市场开放原则,根据新的国际环境和开放经济的要求,系统优化有关跨国公司投资政策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
加入WTO以来,我国的银行业、保险业、电信业正逐渐向外资开放。按照世贸组织的相关政策,再过3至5年,一些经营领域将全面对外放开,我国企业将在国内或国际市场上面对各种各样的跨国公司,但无论是从技术、资金上,还是在管理、经营上,国内企业与大型的跨国公司都有很大的差距。我国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在必要的是要适应环境的新变化,抓紧时间炼好内功,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明白  相似文献   

4.
李振华  邵伟然 《山东经济》2007,23(5):130-132,157
近年来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虽然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长期下去将对国内企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运用FDI二阶段理论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跨国公司在进行FDI的进程中总会经过"经验获得"和"利润攫取"两个阶段,目前这些研发机构已经经过了"经验获得"阶段,进入"利润攫取"阶段。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动因分析,以期给欲与之抗衡的国内企业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跨国公司角逐中国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经济在跨国公司全球扩张中的机遇 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最终目的在于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趋利性是其本质使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地提高,国内市场巨大而广阔,在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最终消费品行业和国内发展严重滞后的高新技术行业,跨国公司投资踊跃.在1998年<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除了少部分公司因为中国政策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而不能投资外,几乎都在中国进行了投资.在中国投资比较典型的行业和企业有:  相似文献   

6.
辛华 《开放导报》2002,(5):29-30
入世对我国制造业不利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的制造业水平相对比较低,入世后将对一些制造行业产生比较的冲击.以往那些严重重复建设的行业和企业在市场开放后,会受到市场竞争机制更加严厉的惩罚,预计相当一部分企业要重新选择发展方向,还有一部分企业会被淘汰.这些劣势部门基本上分布于国有企业中.履行WTO协议之后,这些生产部门将会面临最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中国通过吸引FDI增加了国内资本存量,但学界关于FDI对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将市场开放分解为源于国际贸易的产品竞争效应和源于FDI的外资效应,阐述它们对最终产品部门—中间品部门—研发部门之间资本要素需求的影响机制和结果,并以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采用行业成本转换法估计资本要素相对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DI和出口显著地增加了中国制造业的资本要素相对需求,进而促进了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8.
黄昶生  王峰 《改革与战略》2010,26(2):141-144
外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方式越来越倾向于同业并购,近几年来,大型跨国公司恶意并购我国行业主导企业的事件时有发生,这给我国的经济安全与企业发展都带来了隐患。文章从跨国公司恶意并购我国行业主导企业的危害入手,在对跨国公司恶意并购我国行业主导企业的动机与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并购的流程为线索,从前期准备、合同签约、运作管理与纠纷解决四个方面系统地研究我国行业主导企业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赵春明  刘珊珊  李震 《亚太经济》2015,(收录汇总):109-122
将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引入企业生产函数,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降低国内服务中间投入价格两条渠道,形成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影响效应在不同企业特征、行业类型、企业所处地理区位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拓展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推动行业内高附加值企业进入市场,淘汰低附加值企业使其退出市场,并有效推动企业出口贸易方式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供水行业开始了逐步向私人部门开放的市场化改革。本文运用1998~2008年中国35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以私人部门进入为主的市场化改革对城市供水行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私人部门进入显著提高了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用水普及率。而且,私人部门进入不仅显著增强了东部发达城市供水行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也明显缩小了中西部欠发达与东部发达城市用水普及率的差距。研究还发现,国际资本比国内民营资本的进入对提高行业绩效更为显著。研究结论说明,向私人部门开放中国城市供水市场对行业绩效改善发挥了作用,继续鼓励私人部门进入仍有绩效改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面对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我们的企业如何提高与国内外企业的竞争力,这是加入WTO后企业十分关注的问题。一些企业家认为,发挥“本土优势”是本土企业抗衡跨国公司和国内著名企业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本土优势”,是指企业对本土消费文化、消费传统、消费习惯、消费需求的了解,因而在市场需求与产品开发、销售策略与市场推广、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的竞争优势。应当看到,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商品市场潜力巨大,这正是形成对国外企业巨大的吸引力所在。然而,无论那家跨国公司的进入,都要首先进行市场调研,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出…  相似文献   

12.
从企业资源基础观的视角,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资源获取战略演化进行分析表明:在开放初期,外资并购主要在于获取与生产经营相关的当地市场政策法规、经营规则等知识以及与政府管理部门交往的关系资源,快速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日臻成熟后,则转变为主要获取品牌、营销网络、特许经营权等企业特质资源,谋求主导、控制中国市场。跨国公司并购中资源获取战略的演化,是基于市场对资源要求取向以及国内企业资源禀赋的变化,为追求资源获取战略改变带来的竞争优势提高所进行的一种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  相似文献   

13.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特别是加入WTO的3年,中国开放国内成品油市场的步伐愈走愈急,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将直接面临国际市场竞争。面对全球性跨国公司的重组及全球战略的变化,加之这些公司在成品油分销业务上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以及国际油市的动荡不安,未来国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将十分激烈,国内成品油销售行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新形势,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着力于推动成品油流动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赵春明  刘珊珊  李震 《亚太经济》2023,(收录汇总):109-122
将生产性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引入企业生产函数,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开放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和降低国内服务中间投入价格两条渠道,形成影响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理论模型,并利用2000—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提升制造业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且影响效应在不同企业特征、行业类型、企业所处地理区位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拓展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开放有助于推动行业内高附加值企业进入市场,淘汰低附加值企业使其退出市场,并有效推动企业出口贸易方式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韩辉 《辽宁经济》2002,(3):61-61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将按世贸组织规则开放我国的市场,我国的企业即使在本土上也将遭遇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争夺战。和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显得十分弱小,即使是深、沪两地的上市公司,其总币值加起来还比不上很多跨国公司一家的资产。面对这些咄咄逼人的庞然大物,很多企业都在思考对策。纵观发展中国家众多企业以弱胜强的发展之路,我们可以领悟到,发挥比较优势是应战跨国公司的竞争策略。  一、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印度于80年代中期开放其汽车工业时,日本本田已成功地攻克了泰国和马来西亚市场,正挟其世界一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大型跨国公司进入国内曾一度被认为是我国进一步开放与引资“升级”的重要标志,事例也不断见诸报端,但事过仅两年,媒体又以相当的集中度对跨国公司如何会冲击国内工业与品牌进行富于情绪性的报道,并成为一时舆论关注的焦点,让人感觉到,跨国公司大举入境是不是“狼来了”。那么对大型跨国公司大举入境究竟应当如何看呢? 前不久“中国企业论坛”的一批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研发能力的影响:一个模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针对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机和R&D融资地位的影响,进行了简明的理论分析。通过比较静态分析,本文首先推导了跨国公司提升或者遏制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动机的市场条件;接下来,在一个二阶段博弈模型中,分析了跨国公司参与国内竞争对国内企业R&D融资能力的影响,得到了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竞争效应往往会恶化国内企业R&D融资能力的结论,本文同时也讨论了跨国公司技术扩散效应等影响因素的作用。总体结论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跨国公司带来的竞争冲击将会弱化我国企业的R&D动机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桂林 《浙江经济》2002,(22):63-64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和国门的逐步开放,国内企业承载着来自国际企业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同时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内企业也把学习的目光瞄准了那些国际知名企业,似乎想在这些跨国公司身上找到通向“罗马”的捷径。一批又一批的国内企业前仆后继的在管理、经营策略等方面模仿国外企业,成了某些国外企业的忠实跟随者。韦尔奇的  相似文献   

19.
张燕  袁涛 《特区经济》2005,(9):298-299
到2006年,中国将按照加入世贸时所做的承诺,全面开放国内银行市场,外资银行机构到那时在中国国内市场上将享受多方面的、很高程度上的国民待遇。到时,中资银行将面临着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之一便是客户。在业务对象方面,“优质客户”、“高端客户”被认为是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后将进行争夺的客户资源,包括企业客户和个人客户。外资银行的客户目标可能首先集中在外资企业和持有外汇的个人客户上。可以预测,外资银行在中国争取的客户主要有以下3大类:①公司客户、重要行业内的大企业、跨国公司、有规模的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20.
陈汉辉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3):28-32
跨国公司价值链在全球的拓展,一方面有利于拉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进而促进全球经济的攀升,另一方面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文章以在华跨国公司的社会责任弱化现象为分析对象,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产业组织理论中SCP范式和博弈论的相关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了解释,认为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根源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地方政府保护主义下,国内相关行业市场结构被扭曲割裂,与此同时在华跨国公司在与国内相关利益群体博弈中占据优势地位,势必形成在华企业的双重社会责任标准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