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商品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商标译名对商品在目的语消费者中的接受程度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结合商标译名受众者的期待视野,讨论英汉商标的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很多企业纷纷将自己的产品远销海外,国内品牌的商标译名是否恰当,成为决定产品能否成功推向世界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商标的译名跟目标销售国家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利润,好的商标译名可以让公司获取更大利润,而一个不好或者不贴切的译名却可以直接威胁到生产商的生存。所以,商标译名与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认可度和形象品牌的树立都存在着莫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商标是商品质量、规格和特点的标志。在对外贸易中,商标翻译对商品的销售起着重要作用,商标的译名不仅要符合商品销售地的语言文化习惯,还要传达商品产地的文化信息。本文阐述了如何把文化和商品信息巧妙结合,达到促进商品销售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明清 《商场现代化》2007,(34):236-238
商标的翻译需要运用翻译理论和原则加以指导。按照等效原则的理论观点,商标的译名在语言上应做到好读、好听、好看,做到音、形、义的完美统一;与此同时,翻译也要能够摆脱死板对等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译出既能够完美演绎商品内涵、传递商品神韵而又能兼顾消费者文化风俗习惯的译名。  相似文献   

5.
周凝绮 《消费导刊》2009,(13):162-163
商标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商品的销售。商标翻译须遵循4个原则:译名须简洁易读便于记忆、符合商品特性、符合受众的审美心理、符合译入国法律。商标翻译可运用以下策略灵活翻译:音译、意译、音意结合、兼译、创新翻译、不译。  相似文献   

6.
商标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标的翻译是在源语与目的语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透过表层文化现象发掘深层文化意蕴,使译名能准确传达出异国文化,使消费者与商品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这一视角具体探讨商标翻译技巧问题。  相似文献   

7.
黄卫平 《商场现代化》2007,(12):197-198
丰田汽车公司更改汽车商标译名引发对商标品牌译名好坏评价标准的思考。通过比较新旧译名,结合目的论视角下汽车商标翻译标准的反思,提出译名评价标准已不在语言本身,而在于品牌销售量。被市场接受的产品,其译名就是好的译名;被市场拒绝的产品,其译名就是不成功的译名。  相似文献   

8.
随着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几乎涉及到了所有商业领域。企业要想参与国际竞争,除了在质量上严格要求,还需拥有国际通行性的商标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商标作为企业商品的代表符号,其翻译的影响不可估量,好的译名商标能给企业带来上亿元的销售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则可能让企业产品处于销售滑坡的状态,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如何打造一个知名品牌,使自己的产品更好地呈现于国际市场呢?首先拥有一个好的商标译名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商标词的译名﹑语义﹑拼写及读音中的性别差异,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剖析其成因,即社会固有的性别语言与性别文化;并建议根据产品市场定位,有意识地赋予商品不同的性别含义,更好地提供商品信息和引导消费。  相似文献   

10.
商标是消费者认识产品的重要手段。产品要想走出国门必须做好商标词的翻译工作。商标词的译名必须符合目标市场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语言习惯和文化习俗。本文从商标词译名的翻译原则入手,强调译者在翻译商标词时除了使其能够一目了然、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更应该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以免误入"文化陷阱"。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出口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其真正意义上的商标译名却覆盖率极低.本文在对全国农产品商标英译现状调查的基础上,以青岛农产品商标译名为例,指出了当前农产品商标翻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国际品牌效益.  相似文献   

12.
商标翻译“不忠”的顺应性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翻译理论认为译文应"忠实"或"等值"于原文,但商标翻译实践表明许多成功的译名往往是"不忠"的。传统译论无法很好地解释这种翻译现象。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动态顺应的过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商标译名的成功严重依赖于译语地消费者的认可,成功的译名就必须顺应不同文化的读者、社会经济方式、民族文化、政治制度、历史渊源等文本以外的因素。这些均是产生商标翻译"不忠"的主要原因,因此商标翻译中的这种"不忠"有别于误译、错译,有其实际的语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万北京 《商业科技》2009,(27):43-44
传统翻译理论认为译文应“忠实”或“等值”于原文,但商标翻译实践表明许多成功的译名往往是“不忠”的。传统译论无法很好地解释这种翻译现象。语言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言选择动态顺应的过程。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商标译名的成功严重依赖于译语地消费者的认可,成功的译名就必须顺应不同文化的读者、社会经济方式、民族文化、政治制度、历史渊源等文本以外的因素。这些均是产生商标翻译“不忠”的主要原因,因此商标翻译中的这种“不忠”有别于误译、错译,有其实际的语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商标的种类     
商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1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商标可以划分为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商品商标是使用在商品上表明商品出处的标志,它能把不同企业生产的相同或类似商品区别开来。服务商标是指服务的提供者为将自己的服务与他人的服务区别开来而使用的一种标志。它与商品商标性质相同,只是商品商标表示向消费者提供的是商品;而服务商标表示向消费者提供的是服务,《商标法》中所指服务并非仅限于营利性的服务,也包括非营利性的服务,如医疗、教育等。商品商标与服务商标适用同样的标准,《商标法》第7条规定“本法有关商品商标的…  相似文献   

15.
目前,无论是国内商标品牌的命名还是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中文译名,商家都企望其名能有较强的品牌效应.然而,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中英文商标品牌名称都各具特性.国际品牌要在全球范围内营销,商标品牌的命名和译名不仅要跨越文化障碍,更要遵循我国乃至世界商业的基本规则,恪守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商标词本身的特点,从文化的角度,运用等效翻译的原则,来探讨商标词的翻译;并提出在翻译时应注重中西文化信息的互通,顾及对商标词的审美,从而准确地表达商标词的涵义,求得译名与原商标词在营销功能上的等效。  相似文献   

17.
本法和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依本法制定的立法文件调整基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商品原产地名称的注册、法律保护和使用而产生的关系。 第一编 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第一章 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及其法律保护 第一条 对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以下简称“商标”),是指将法人或自然人的相应商品和服务与其他  相似文献   

18.
商标词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商品信息和刺激消费,其特殊性决定着商标翻译的重要性,直接影响该商标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成败。Nida的读者同等反应论适用于商标翻译,有助于取得商标译名与原商标词在意义上及文化联想上的等效,有利于商家促销产品。  相似文献   

19.
正规连锁商店经营应以建立健全各种经营制度、完备的商品管理系统、大力开发本公司商标的商品为三大基础 ,并要做好建立健全各项经营制度 ,完善商品管理系统和大力开发本公司商标等工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商标翻译的方法——音译法和意译法,并总结出了几条商标翻译的技巧,即尊重消费者的文化习惯和审美心理,迎合其消费心理;译名要简练、易于上口、便于记忆;音韵神韵贯通,译出商标个性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