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献军 《价值工程》2011,30(12):123-123
本文讨论了多、高层建筑桩基设计中承载力计算和沉降量验算,并就选择合理的桩型和计算方法、基础计算软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谢显龙 《价值工程》2024,(9):111-115
本文以珠海西部中心城区白藤七路为研究对象,开展大面积深厚软土填筑区真空联合堆载预压试验和数值模拟,将实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合,结果表明:大面积软基处理的影响范围超出常规建筑基础底面积,影响深度超过了塑料排水板的深度范围,其底部仍有部分少量沉降,但总沉降量的80%~90%仍集中在塑料排水板深度的50%以上位置。大面积软基处理过程中,在加固区边界1倍的排水板长度范围内水平位移值变化较大,1倍的排水板长度以外的周围土体水平位移呈现缓慢地衰减趋势;0.8倍的排水板深度范围内地表沉降变化较大,0.8倍的排水板深度以外的周围土体地表沉降呈现缓慢地衰减趋势。  相似文献   

3.
以客运专线典型路基断面沉降观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CFG桩复合地基在路堤填筑施工期及施工完成后的放置期内的沉降变形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预测CFG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用于指导工程施工。同时得出了在柔性荷载作用下CFG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路基作为公路的重要承载主体,其强度和稳定性可谓是关乎整条公路的正常有序运行。但从实际的调查统计中得出,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对路基的破坏性也是非常大的,而如何能够精确的测量出路基的沉降位移,便成了解决路基沉降带来较大破坏的根本所在。这就关系到了测量人员的沉降测量,沉降测量其实不仅仅只针对于道路工程而言,也同样适用于房屋建筑类的沉降现象测量,而沉降测量的作用就是为了确保地面上各种建筑物、构造物的结构安全稳定,因为一旦其发生了变形或沉降,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重大的威胁。当前的问题就是如何能够确实做好沉降测量的实际工作,即能够预先的精确的测量出其沉降变化量再经过合理的研究分析,及时再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则对常见的沉降产生的各种重大破坏有很好的预防效果。本文就路基的沉降位移观测做了详细的探索与分析,以供读者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复合桩基中群桩基础沉降的影响因素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得出了群桩基础沉降的部分影响因素,如土的性质、桩长、桩距与桩径等对群桩基础沉降的影响规律。若以此方法总结出各种影响规律,既可以在群桩基础设计验算更加准确,又可以指导实际的群桩桩基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6.
《大众标准化》2008,(7):61-61
太原市地面沉降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沉降加剧,至2003年已形成西张和城区2个沉降区,西张、万柏林、下元、吴家堡4个沉降中心。沉降区南北长约39km,东西宽约15km,沉降面积达548km^2:最大沉降中心为吴家堡——高新技术开发区,累计地面沉降量2960mm,年均沉降速率63.0mm/a。  相似文献   

7.
段光鹏 《民营科技》2013,(1):228-228
带裙楼的高层建筑在主楼和裙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高差、荷载差以及结构刚度差,容易使基础产生过大的差异沉降,从而对地面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建筑物的适应寿命,正确认识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危害,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现就如何防止高层建筑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措施进行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8.
李光明 《价值工程》2011,30(29):90-90
建筑物发生沉降虽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应将建筑物的沉降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之内,防止出现沉降量较大或较严重的不均匀沉降。本文将就高层建筑物沉降的原因及沉降监控措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复合地基因桩移位在基础加固的计算中引入了复合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这一新的概念,结果工程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文章论述了基础加固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验算过程和相邻基础最大差异沉降值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城市地铁暗挖工程需要下穿地上天桥构造物,从侧面穿越桥桩,由于地面交通缘故,导致地面加固措施实施困难.施工中多采用洞内加强措施控制桥桩沉降.本文中主要通过对土层预加固、隧道结构加强、暗挖施工工艺及施工监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对桥桩的沉降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控制桥桩沉降的有效方法,为类似施工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XX城市轨道交通为例,监测其盾构区间上方的地表沉降。从地表沉降监测数据来看,盾构区间在盾构机通过时左右线中线上方地表沉降监测点变化较大,为此,在盾构机通过时加大盾构上方监测点的监测频率,并通过调整盾构机的掘进参数和盾构注浆量来减小沉降量。地表沉降曲线表明:在盾构掘进的过程中监测点出现先升后降再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沈阳地铁浅埋暗挖法过街通道的工程特点,为确保地面车辆通行安全以及降低拱顶上方纵多管线沉降量,同时,保证暗挖工程能够安全、快速的通过,设计部门经过筛选采用洞内深孔注浆方案,即先进行钻孔定位,再钻进成孔,后退式注浆,然后,再封堵注浆孔转入下一孔位。该施工技术现场效果明显,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3.
邓小冬 《民营科技》2011,(1):283-283
阐述了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并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合理性,二是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  相似文献   

14.
胡锐 《价值工程》2021,40(2):135-137
软土地基沉降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性、稳定性、平顺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合理的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并有效的控制和预测地基残余沉降量是高速公路沉降区质量控制的关键之一。本文以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东标段沉降区路基施工为例,对沉降观测监控系统提供了借鉴,并对软基采用浅层处理结合堆载预压的处理方案中的残余沉降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泽玉 《民营科技》2011,(2):289-289
阐述了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具体施测程序及步骤,并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合理性,二是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  相似文献   

16.
刘辉 《民营科技》2014,(9):198-198
由于我国大型基础建设的执行,大型厂房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各类室内大面积总体地面逐渐增多,可是沉降、平整度控制、裂缝、耐磨性等问题依旧没有解决,特别是裂缝问题非常严重,对地面的观感以及使用时间都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何博  侯克鹏  肖慧 《价值工程》2014,(1):128-129
对于软粘土型路基,在车辆行驶时会产出不均匀沉降,沉降量可以通过分层总和法进行计算,地面接触压力、土体的自重应力、土层的压缩模量均是影响沉降的重要因素。地面的接触压力是外界影响因素,由于外界条件的限制而无法改变,而土体的自重应力、土层的压缩模量均可以通过注浆来改变,注浆后,土体自重和压缩模量将会提高,通过力学分析,得出一个注浆对地基沉降量的影响关系,可供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介绍了软土路基沉降机理,然后根据复杂的软土地基的特点,分析了预测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的一些方法,比如分层总和法、双曲线法、灰色系统法、遗传算法等,希望带来准确预测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沉降量办法的一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于海 《价值工程》2021,40(34):113-115
利用岩土有限元软件PLAXIS 3D,济南市轨道交通R2线一期工程历~二区间隧道下穿胶济铁路客运专线引起胶济客专八涧堡特大桥桥墩墩顶最大横桥向累加位移、最大顺桥向累加位移、最大竖向累加位移;引起桥墩承台顶最大横桥向累加位移、最大顺桥向累加位移、最大竖向累加位移;引起胶济普铁股道1最大沉降量、股道2最大沉降量股道3最大沉降量、股道4最大沉降量、股道5最大沉降量.均符合控制值标准.  相似文献   

20.
唐致龙 《民营科技》2011,(12):172-172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高速公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已建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运行情况来看,工后沉降普遍较大。交通荷载作用下路面的沉降变形,一直是工程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一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首先建立复合地基的沉降模型,并采用弹塑性土体本构关系,使用有限单元法研究不同的土层组合对沉降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