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电子商务的日益崛起,以电子书与网络书店为代表的新阅读业态凭借其自身独有的传播方式、传统书店无法匹敌的价格优势,便捷性,大大地抢占了实体书店原有的市场份额,传统书店的经营一度在这种压力下变得举步维艰。然而,传统形式的纸质阅读至今仍未彻底为电子阅读所取代,且近些年来,传统实体书店中不乏通过自我转型而情况有所好转甚至大有赶超新阅读之势的例子,说明着传统书店仍有着发展空间和潜在价值。因此,本文将在此基础上探究实体书店目前面临盈利困境的原因,试图找到走出盈利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3.
近年来,厂办集体企业盈利的少,有的甚至难以生存下去。造成厂办集体企业发展步履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也有企业内部的因素,本文从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历史渊源开始分析厂办企业今后的出路。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分析了传统型中小企业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讨论了西部传统型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并指出了西部传统型中小企业的出路。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国有企业体系,正经受着市场经济的残酷“洗礼”——昔日的经济骨干,刚过不惑之年就变得孱弱不堪了。国有企业之困境,是谁之过还是谁都无过?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能够站立起来吗?国务院研究室的苏宁、卢中原经过许多调查,写出了《国有企业财务困境与出路》一文,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和“药方”,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8.
9.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6)
当前,我国已进入到了经济新常态中,在推动中小企业积极发展的过程中,融资量大、融资贵、风险高以及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妨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发展。就中小企业而言,其属于我国国民经济当中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推动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因此,探究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出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chatgpt、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智时代的到来,专业化、特色化、多元化已成为21世纪大学生生存发展的核心技能,这对高校商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当前商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入手,力图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协同育人、思政环环相扣”等角度,提出数智时代新商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11.
张晓忠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7,(11):3-4,33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理论,只有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社会主义。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地域性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是列宁所指出的"两制共存"世界历史时代的社会主义,这就是从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世界历史理论出发,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现实社会主义是实现理想社会主义的必经阶段,理想社会主义即世界历史性社会主义,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大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也涌入中国,有人甚至提出“意识形态多元化”或取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本文对国内外广告与意识形态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国内外对广告与意识形态研究深度不够,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跨度大的文章极少。总体上看,大部分文献只涉及跨文化广告的语言翻译问题,广告与意识形态相关研究处于浅层状态,亟需吸引更多传播学者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我国幅员辽阔,旅游资源丰富,风景名胜不计其数。许多环境优美、富有特色的景观却因为知名度不高,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境况。我们认为,旅游景区的知名度与传播的内容,传播的方式,传播的途径等因素密不可分。我们通过研究旅游景区的传播途径,分析旅游文学与旅游景区内在联系,希望借鉴旅游文学的影响力及其广而告之的效用,让"优质潜力股"的景区为大众所知悉,从而推动旅游业进一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谭姝红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7,(7):13-14,54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产生的理论渊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维科、19世纪中叶的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世界历史思想萌芽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马克思立足于唯物史观,用生产力和各民族国家普遍交往的发展说明世界历史的成因,从而为世界历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马克思立足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现实,认为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才是世界历史的现实开端。世界历史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发展过程,但不是自由意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作为系列研究的开篇,本文希冀在现代政府管制经济学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之间寻求对话的可能性,为《中国政府管制思想史·古代篇》的编写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研究路径。首先,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典籍中,并没有一个专门的词汇可以完全对应于现代经济学中的"政府管制"概念,所以,当我们运用现代学科概念来规范"中国政府管制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时,必须严格界定"政府管制"的现代涵义及其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适用性。其次,在前一项工作的基础上,追溯政府管制思想背后的思想渊源和基本取向,从中整理出一条相对清晰的主线索,纲张目举,以便于我们在后续研究中对中国政府管制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性以及对现实的作用和对后世的影响等进行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18.
乔伊斯和鲁迅在《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和《狂人日记》中,分别运用意识流手法对人性进行了独到的剖析,并打破文学、历史、政治、伦理学的边界发现美学和政治权力的空缺,对大叙事历史进行了大胆颠覆,展现了主人公无意识领域所探寻的历史语境,从对人类精神生活关怀的角度展望了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9.
张国义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4,(1):87-95
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中,华商与洋商的关系在不同时期随着政治、经济、科技条件的变化而有所改变:19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华、洋商人各具优势,对外贸易需合作完成,双方由相互"依附"而达成"共生关系";六、七十年代,条约体制确立,贸易范围扩大,华商参股洋商企业,洋商更注意对中国国内贸易施加影响,双方在"合作"中有竞争;八、九十年代,"商战"观念的传播及贸易方式的变革,推动华、洋商之间关系向"市场竞争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20世纪上半叶发表的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论文入手,按不同标准对其进行了分类分析,揭示了该时期中国经济思想史的研究特点及其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