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连是我国东北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港口、贸易、工业和扣旅游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区域布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了大连的核心和龙头作用,同时国家定位大连港未来建设的目标即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在东北亚地区,除大连港外,还分布着天津、青岛、釜山、横滨等众多综合性港口.基于此,从大连港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中心的目标出发,对大连港所处的周边竞争环境进行概括分析,总结大连港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探究大连港提高自身港口竞争力的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
大连建成东北亚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  刘琛 《企业导报》2010,(4):164-164
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将增强其的辐射功能和牵动作用,吸纳更多的资金流、信息流、货物流,可以形成口岸与腹地的经济互动,增强东北地区对国际资本、技术人才的吸引力,提升东北地区在东北亚经济圈乃至世界经济中的国际竞争力,即对大连建成东北亚物流配送中心的优势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港口业发展现状 国内外区域经济的振兴与发展.无不同港口的作用紧密相关。如美国以纽约为中心的东海岸经济圈、以洛杉矶为中心的西海岸经济圈.日本由东京一横滨等构成的东京湾经济圈和大阪一神户等构成的濑户内海经济圈等。同样.世界范围内产业大转移也让中国港口业赢得了大发展并完成了区域布局:围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上海、宁波两港为主体的长三角与东南沿海区域港口群;围绕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香港.广州、深圳三港为主体的华南区域港口群:围绕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形成了大连.天津、青岛三港各具特色的区域港口群。  相似文献   

4.
建设海洋中心城市是利用海洋经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大连市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中心位置,经济辐射范围广,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综合性外贸口岸。大连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要突出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带动及辐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内涵和对比研究,基于大连优越的自身优势与特点,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对大连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面临的问题和机遇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大连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途径和对策,为大连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决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总会计师》2004,(6):12-15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重大战略决策,并明确提出,“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这为大连市和大连港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现有港口条件和优势,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布署,这是继上海之后,国家确定的第二个国际航运中心,也是国家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大连港作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为大连港今后的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性的机遇。大连港作为东北第一大港,承担着东北地区60%的海运货物和70%的集装箱运输。因此,大连港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外向型经济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吴涛 《物流时代》2012,(10):58-60
百年前,大连开埠建港;百年后,大连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港口城市,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区域性金融中心“三驾马车”正引领大连一路前行。  相似文献   

8.
《中国总会计师》2004,(6):33-37
大连港位于中国北方环渤海经济区及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地带.素以自然条件优越、港口功能齐全闻名于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之一。从2001年起,大连港年货物吞吐量持续突破亿吨.并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处于大连口岸核心、枢纽地位的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原大连港务局),自2002年下放地方以来,在保持经营快速发展、港口建设如火如荼的同时,先后经  相似文献   

9.
一、南通区域优势,带动港口发展 南通港地处长江和沿海"T"字形经济发展带的交会点上,是长江下游北岸最临近海域的河口港,也是长江下游唯一处于苏北地区的大型港口.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国家主枢纽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主要成员,南通港肩负着为南通及苏中、苏北地区经济服务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物资中转服务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近现代史上,大连经历了在旧中国由于长期沦为殖民地而被动国际化和在新中国建设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而主动国际化的特殊历史进程,使之在国内外均具有很高的城市知名度。进入现代,国家明确要求大连建设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到目前,大连已经在地缘关系、沿海资源、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科技人才、政策投放等方面形成了综合优势,能够为大连承担国家使命创建世界海洋城市总部提供强力支撑,能够为提高中国在全球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湛 《价值工程》2012,31(6):8-9
在全球经济和贸易向亚洲转移的背景下,东北亚地区逐步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区域,这为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带来了发展契机,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环境已初具规模,但其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通过分析大连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如何建立并增强航运服务产业等软实力,能够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向纵深发展,提高竞争力带来实际的指导意义,并推进大连向综合资源配置型航运中心转型。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国家首次向一座城市进行战略投放,即要求和指引大连依托港口优势创建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为此,必须以建设海洋强国为战略取向,倾力推进国家海洋重大战略工程项目:跟进世界潮流,积极做大世界海洋城市总部功能;承担国家使命,领衔创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园区;勇于站在前头,协调辽鲁两省开拓海峡跨海通道;发挥海港优势,注重打造"东北综合服务区"引擎;强化内在功力,奠基"环黄海经济圈"国际合作开发;完善海上牧场,示范全国乡镇以上建制岛屿发展;发挥核心作用,支持辽东湾北部海水西调工程;坚持陆海统筹,力挺大"S"型海域经济带;落实战略部署,带头力挺东北亚自由贸易先导区。只有这样,才能为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3.
南通港地处长江和沿海“T”字形经济发展带的交会点上,是长江下游北岸最临近海域的河口港,也是长江下游唯一处于苏北地区的大型港口。作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国家主枢纽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组合港的主要成员,南通港肩负着为南通及苏中、苏北地区经济服务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物资中转服务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和经济发展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锁定”两个体系:以建成东北亚国际枢纽港为目标,着力完善以“水水中转”为主要内容的港口集疏运体系;着力建设以航运金融保险和航运服务资源集聚为主要内容的航运服务产业体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迄今已12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外高桥港区已拥有16个大型集装箱泊位和4个支线集装箱泊位,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500万标准箱;  相似文献   

15.
郭湖斌 《物流科技》2013,36(6):17-21
国际航运中心是集港口泊位、各式联运、集散中转、商务金融、国际市场等功能为一体,对其经济腹地具有很强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的港口城市。通过对世界知名国际航运中心形成和发展基本模式的分析,结合新加坡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基本经验和做法,从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港口集疏运体系、航运金融服务、航运人才培养等4个方面阐述了对我国港口城市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多式联运作为国际上流行的运输组织形式,对港口的物流发展,乃至区域性经济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提升大连口岸多式联运效率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多式联运优势及大连口岸多式联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大连口岸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概念,继而对此平台的建设对策进行研究。该平台的搭建将从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工作流程,优化配置资源等方面推动大连口岸乃至东北内地的多式联运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经济中心的依托是科技,金融中心的依托是信息,而成为贸易中心的基础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港口对上海的发展太重要了,港口失去了竞争力,整个上海的竞争力就会受影响,而港口的飞跃必能提升上海、长江三角洲以及整个国家的竞争力。而要提升这一竞争力,就必然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港口人才队伍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18.
张慧瑶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6):151-153,114
国际航运中心是一个发展的概念,目前为止,国际航运中心已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属于综合资源配置型航运中心,拥有发达的航运市场、丰沛的物流、集众多的航线航班于一体。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规划运作,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启动的。广阔的经济腹地、畅通的集疏渠道、繁荣的商贸经济以及自身的生产力水平,把上海推上了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角色。建设完成国际航运中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需要各类相关人才,毕竟,航运中心的软硬件资源都必须通过人才的力量相互衔接整合,才能得以发挥最好的效用。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各项政策的引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国际航运中心的人才问题却较少受到关注,航运中心缺少什么人才,为什么会缺少,如何解决,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建立判断国际航运中心的指标体系从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的模式和主要特征出发,作者设定如下4个指标为主体,以求建立判断国际航运中心的评价指标体系。(一)地理与自然环境条件。港口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中央的战略部署,加快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上海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三步目标、三管齐下、三个积极性”的总思路,并明确上海未来发展的关键为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和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组成的“三港两路”,其中洋山深水港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目前,上海已成为东北亚的国际航运中心,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实现国际化、物流化、信息化、网络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