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房货币化改革,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愈显突出。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住房保障。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夹心层"群体却被排除在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之外,他们既达不到廉租房的申请标准,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本文分析了我国针对"夹心层"群体而建设的公共租赁房制度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高俊芳 《企业导报》2012,(17):12-13
随着上海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但是游离于保障政策之外的"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本文着重阐述了上海"夹心层"人群的产生及其形成的原因,分析了上海住房保障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解决上海住房"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的保障性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俊芳 《企业导报》2011,(13):17-18
随着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但是游离于保障政策之外的"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变得尤为突出。本文着重阐述了"夹心层"人群的产生及其形成的原因,并从完善住房供给体系与和优化住房政策两各途径探讨解决我国城市"夹心层"群体住房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建立了以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为主的住房保障制度,但制度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和完善,实现"应保尽保"和"居有其屋"。  相似文献   

5.
郑世刚 《上海房地》2010,(10):23-24
目前我国的住房供给体系和保障体系中,中高收入者购买商品房,由市场供给。低收入群体住房通过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解决,由政府直接或间接供给。介于商品房市场和政策保障房之间“高不成,低不就“的群体,我们通常称为“夹心层”.是“买不起商品房,又没有资格申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人群”.  相似文献   

6.
以支付能力为视角,分析住房"夹心层"的成因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住房保障政策调整之后,游离于保障政策之外的所谓“夹心层”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夹心层”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不符合廉租房准入条件,又买不起经济适用房的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又买不起商品房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中国已经建立起以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和廉租房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体系.但是,现行的住房保障体系只关注了城市中户籍居民的住房问题,而忽视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人口流动性所带来的住房保障问题,这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推行公共租赁住房制度,构建一个阶梯式多层次住房保障系统结构和模式,解决城市不同群体的住房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长期居住在脏、乱、差的狭小空间中,不但给其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而且成为城市发展管理的死角。改革当前的城镇廉租房制度刻不容缓,也是目前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探索如何从制度上真正落实将农民工纳入廉租房制度之中,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住房保障目标。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由于农民工自身的复杂性和城镇廉租住房制度的局限性,廉租住房等现行的住房保障制度尚不能惠及农民工群体。  相似文献   

9.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构建应立足我国国情,以"选择性保障"作为近期住房保障的目标模式,建立经济适用房与廉租房有机结合、辅以货币化补贴的保障型住房供应分配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拆迁矛盾纠纷排查社会保障机制 对住房困难群体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拆迁补偿最低保障制度,要针对被拆迁群众的实际困难,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被拆迁群众当前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活有保障。确定最低住房面积安置标准和最低货币补偿标准,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低价位商品房供应保障范围,  相似文献   

11.
李芳 《价值工程》2011,30(17):316-317
经济适用房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我国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住房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适用房制度在实施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影响了其保障性住房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浅析了我国现行经济适用房制度不能高效运行的原因,以期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更好地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 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1998年,为适应建立住房新体制的要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宅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文件)提出,建立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最低收入家庭承租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较高收入家庭购买或租赁商品住房.这种以"三条线"为特征的住房供应体系,目的是建立与居民家庭支付结构相适应的社会化的住房供应机制,妥善解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3.
居住权是我国公民宪法赋予的基本权利之一,使公民"住有所居"是政府履行其公共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实现社会公平,住房的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来了以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保障中低收入群体权益的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贫困人数大量下降.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决定了公共产品尤其是像廉租房这种关计民生的高价值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以促进廉租房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施琳琳 《价值工程》2008,27(2):27-30
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是住房保障制度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住房公积金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从财政和金融政策两大层面,分析了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财政金融支持问题,提出了解决住房保障资金问题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完善政府住房保障投入;设立专业性的住房银行;发展并完善商业性抵押贷款业务等。  相似文献   

15.
廉租房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房地产市场供给结构性矛盾突出,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经济适用房所占比例较低,对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作用有限;面向最低收入家庭的廉租住宅严重"缺位",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廉租房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构建面向住房弱势群体的城市住房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坚持住房保障制度与住房商品化结合的方针,以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特定目标群体的基本住房需求为目标,建立和制定一系列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建立和完善廉租房、政策性租赁房和经济适用房三个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这些制度在改善和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上发挥了许多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许多管理止的漏洞和缺陷,以至于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对政府在完善保障性住房管理中的职能和作用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没有形成一个相互支撑的保障体系住房公积金、廉租房与经济适用住房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三大核心内容。但住房公积金、廉租房与经济适用住房等制度在各自演进过程中,并没有有效地促进三者的融合,从而直接影响到了住房保障制度整体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8.
一、天津市住房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现状天津市目前正在实施的有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租房补贴和公房租金核减五项住房社会保障政策措施。其中,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三项住房保障措施针对的是天津中心城区以内的住房拆迁群体;租房补贴针对全市最低收入群体;公房租金核减政策针对承租公房的低收入家庭。  相似文献   

19.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方 《企业导报》2010,(5):31-31
近些年来房价飞涨,中低收入家庭只能望房兴叹。虽然我国推出了一些列的住房保障政策,但在实践中存在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设计不合理,监督管理不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以廉租房建设为主,适度发展经济适用房,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一、重庆公租房运营模式公租房的目标客户定位于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既不符合廉租房申请要求,又无能力购买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的"夹心层"。目前对公租房运营尚无标准规范,各地均结合自身情况研究和探索不同模式。2010年11月,重庆市三届八次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