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外交是一个来自西方的外交学概念,是对西方公共外交实践经验的总结。要将其成功地运用于中国外交实践,就必须结合中国国情和公共外交经验.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外交理论。要构建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理论并成功地指导实践,还必须深刻理解公共外交的文化内涵。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推动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确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长远目标,也指明了中国特色公共外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孙东方 《新远见》2009,(10):54-61
2009年8月23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外交六十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东营市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会。与会专家以中国外交六十年为核心议题,从中国外交历史进程、中国外交整体布局、中国外交评估、中国外交面临的挑战与前瞻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邵峰 《新远见》2009,(10):34-45
2009年是新中国六十年华诞,值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回顾和反思当代中国外交战略所走过的历程特别是其中的巨大变化,无疑对中国外交的认识和未来更大的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从变与不变的角度来回顾历史是一种非常清晰有效的方法。从不变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保持了基本的连续性,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对外交往的三个基本原则没有变:第一,独立自主原则作为中国外交思想的核心和基石没有变,但邓小平和以后的领导人对独立自主原则的理解更加科学全面。第二,中国提出并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过了从适用于发展与部分国家的关系到适用于发展与所有国家关系的历史转变,不仅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中国外交思想的宝贵财富,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第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永远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对此不做详细的阐述,而把论述的重点放在中国外交战略发生的重大变化方面。从国际战略构成要素的角度出发,笔者将从六个方面探讨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和变化,以期勾勒出一个中国外交思想发展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4.
分析中国军事外交与新安全观,有助于更好的认识军事外交和新安全观的重要性,从而结合实际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实际中国军事外交和新安全观的相关工作,以此为现阶段中国新型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工作提供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王红续 《新远见》2009,(10):21-33
外交理念反映一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历史文化传统,是处理本国与世界关系的长远指导思想。外交理念首先反映一个国家在利益关系方面的价值取向,其次反映其对本国与世界关系,与其他国家在权力、地位等关系的认识与定位,规定如何处理本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以及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原则,深刻体现该国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外交理念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而它们的变革和转型也是相当困难和长期的过程。在外交谋划和实践中,理念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指导着外交战略和政策的制定,在相当程度上规定着外交体制,指明了外交实践的基本行为模式。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历代新中国领导人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吸取了中国传统外交思想的精华,结合他们所接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以及对西方外交思想和制度的利用,提出了新中国六十年来的一系列外交原则、战略和政策,导演了新中国外交波澜壮阔的大剧。  相似文献   

6.
<正>沈国放今天是我们“世界知识论坛”的第一讲,我们请来博鳌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先生和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先生,进行关于《对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见证和感受》的对话。两位嘉宾都是资深外交官,长期从事外交外贸工作,都参加过多次重大的多边或双边的外交谈判,经历非常丰富,现在在国际舞台上仍然十分活跃。应该说,以他们个人的经历来谈我们今天设定的这个主题,一  相似文献   

7.
企业家如何利用外交资源开拓海外市场?此次法国总统希拉克的中国之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  相似文献   

8.
舞台中心     
2009年是中国外交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用一个字形容2009年的中国外交,我选择“新”。为什么选择“新”?因为2009年中国外交最大的亮点就是中国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外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一是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思想,将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更加明确地定为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为新时期外交指明了方向;二是给独立自主原则赋予了新的内容,形成了务实灵活的外交政策和独特的外交风格;三是明确提出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保证——发展才是硬道理;四是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提出“搁置主权,共同开发”的创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外交大丰收对中国企业界意味着什么?既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2006年是中国外交大丰收的一年。所谓“大丰收”,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全面丰收;二是收获的成果有分量。中国外交有四大块: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外交,2006年这四大块里均获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可以从下列标志性事件中看到:2006  相似文献   

11.
史景迁 《中国企业家》2012,(21):131-133
《论中国》作者:[美]亨利·基辛格著胡利平等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0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战略的制定和决策机制,以及对重大外交事件的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2.
孙志强  宋达 《新远见》2011,(1):41-44
2010年11月14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主办的“当代中国外交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等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30余人参会。与会专京以中国外交六十年为核心议题.从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当代中国外交布局的历史演进等诸多方面展开了深入研讨。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形势和大国关系的变化,在促进发展过程中,中国外交中经济因素日益增大、中国对外政策相应调整,经济外交己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贸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其滞后效应仍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危害性不可低估。同时,也暴露出我国外经贸体制、管理和外交战略导向上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层的思考和分析,以尽量减少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学者在短期内还很难摆脱亦步亦趋地学习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尤其是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的尴尬处境。然而,随着中国在国际上地位的提升,构建"中国学派"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国学派"不能自然生成,必须去积极构建。中国学派应以中国的和平发展为核心命题,以"和实力"为话语体系实现总体框架构建,为中国外交开展及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助推力。  相似文献   

15.
首先,让我们尝试为外交决策作一种概念的界定。任何一种讨论的前提是概念的明晰。美国政治学家理查德·斯奈德把决策定义为“从多种社会限定的不确定选择中,决策者挑选其中一种他认为能够(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当然要注意的是这些因素必须实现自己所构想的特定状况的过程。”①我们认为外交决策是决策者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客观规律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的一定认识,在主观意志的参与下,选择目标和行动方案的活动。  相似文献   

16.
陈庆鸿 《新远见》2009,(7):51-59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外交基本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纵观60年中国外交史,多边外交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7.
书斋     
《外交与国际关系》在瞬息万变的国际时局中,发出中国响亮的声音。本书收录了外交家吴建民近年来的重要文章与演讲,展示了他任外交学院院长三年来关于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的理论思考,也记载了一个驻外大使多年亲历的外交事务,旨在向读者传达中国“和谐外交”的理念。其中多篇文章如“中国梦与和谐世界”、“外交资源的价值与利用”、“中国正在和全世界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等曾在本刊发表。  相似文献   

18.
郑红 《新远见》2012,(5):43-50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间外交日益活跃和成熟,并已逐渐成为官方外交的重要补充,成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中国妇女民间外交作为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妇联已同世界上16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个妇女儿童组织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红续 《新远见》2011,(7):17-34
中国特色外交理论是以中国的视角,立足于本国人民和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对外交本质和运行规律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的创新理念和思想体系,是科学解释中国的和平发展,应对“中国威胁论”的锐利武器。它既要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服务,也要为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服务。本文将从“外交学中国化”的视角,探讨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历史使命、现实机遇、学科属性、学科体系及其创建方法等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民间社会"的作用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民间外交也已经成为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渠道。长期以来,民间外交作为中国整体外交的组成部分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