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GDP是国民经济新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地方人大在听取和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和报告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GDP问题。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每个公民都与GDP有关。要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全面、客观、科学、理性地认识和对待GDP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的执政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任务,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作为重要的思想理论问题,成为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历史证明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生活进步的基础,然而,发展是一个复杂、多维和综合的过程,需要我们理性选择发展的走向和速度,趋利避害。科学发展观是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发展是一种方法,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系统方法论,而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目标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科学发展的最终目的和结果,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过程,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华南农业大学服务型党组织在服务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传承、政府决策和师生党员生活的实践探索,并提出以科学理论、科学制度和科学方法提升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市经济>: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如何认识的? 陈君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奋斗目标,又是一个具体的发展过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长远,立足实际,把握当前,从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入手,探索有效方法和机制,加强薄弱环节,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特区的战略新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运星 《特区经济》2005,(12):14-15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其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特区而言,向自由贸易区的转型是新形势下顺应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理性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如何实行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化?这是一个现代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都说明,我们不仅要研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和必要性,而且要探索实行计划经济的具体科学理论和方法。本文旨在论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唐山经济》2007,(11):1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唐山要建设中国第一个科学发展示范区,必须全力推进改革开放,以勇为人先的勇气和胆略,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书写科学发展的壮丽史诗。  相似文献   

9.
白贵怀 《发展》2009,(11):22-22
青城是兰州市榆中县的农业大镇之一,总人口2.26万,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三农”工作在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正确处理“三农”问题是实现青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点和关键。近年来,镇党委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富民、文化旅游兴镇、关注民生和谐”的总体思路,在设施农业、文化旅游、农村维稳、保障民生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均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模式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载体,也是推动全局科学发展的有力抓手。实践中,我们把科学发展模式试验示范工作放在探索科学发展路径的重要位置,丰富思路措施,创新体制机制,以此推动乐亭经济社会快速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1.
珠海东、西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俊钊 《特区经济》2010,(10):26-28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珠海特区面临着许多从未有过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需要我们在深刻认真总结特区30年伟大实践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断研究如何逐步缩小东、西区差距,进一步加快特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始终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区道路以提高珠海国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重大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二大明确地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我们党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探索,在三中全会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的新贡献。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固定的,千篇一律的模式。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已经一百多年了,它在各个国家的实践,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因为,社会主义要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在实践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泉 《开发研究》2006,(5):56-60
科学处理城乡关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实现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如何解决西部城乡矛盾和实现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协调互动与一体化融合,是构成中国当前实现全面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在考察中外处理城乡关系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提升概括总结了促进城乡关系良性互动发展的相关启示,为西部地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4.
坚持实践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一点哲学分析。一、坚持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观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我们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同样是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社会主义社会是在革命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和建设及其具体发展规律与方向,决不可能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归根到底是由实践经验提供的认识来解决。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个较落后的国家内实现,而是在资本主义有了  相似文献   

15.
共同富裕是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公正的统一。直辖以来,重庆市围绕缩小三个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诸多个性化做法引起了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在共同富裕的愿景下,重庆实践风生水起,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多赢之路。深刻总结并提炼共同富裕愿景的重庆实践,对于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西藏执政以来,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经历了光辉的执政实践,使社会主义新西藏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执政党的领导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西藏,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繁荣西藏,党在西藏工作的科学决策及其丰富的实践,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西藏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认识的成果与具体运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处理事关西藏发展和稳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远见卓识和治藏方略的高瞻远瞩.只要党继续把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科学执政的宝贵经验具体运用到西藏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具体实践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的根本利益,西藏才会有更加繁荣进步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当前,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实现杭州跨越发展具有特殊意义。为此,必须认清国际、国内和杭州形势,认清杭州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认清当前在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倾向性问题。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以逆风飞扬的精神,勇于解放思想,坚定科学发展信心;敢于破解难题,加快科学发展步伐;善于提升能力,强化科学发展保障,以达危中求机,转危为机,跨越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科学发展观来认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对于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是科学发展观内涵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共建共享始终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主线、发展逻辑和实践哲学。在新时代,深刻认识和领会共建共享的思想内涵和精神要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践行新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着眼于我国国情国力,坚持全面、均衡、公平、科学和共同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