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当前中国的社会生活正在发生转变,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与人的个体化发展这两个本源性的发展,社会的伦理与道德正在不同程度地发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由于生活领域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程度与水准。鉴于中国传统社会下的儒家伦理无法引申为现代公民社会生活领域的价值判断的基本前提,建构中国的公民日常生活伦理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基因工程、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相应带来了环境伦理、生态伦理、基因工程伦理、网络伦理等新问题。从伦理的视角出发,人类要驾驭和引导技术向需要的方向发展,让科学技术的力量能够用于高尚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丁雯 《改革与开放》2016,(22):60-61
在伦理学的层面,《无人区》与《老无所依》中刻画的道德沦丧的情境并非虚假,而是东西方人类社会伦理缺失的一种投射.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伦理道德观出现冲突,社会个体道德意识淡化,行政伦理道德问题与个人诚信的缺失造成了公共信任危机,这些都反映了中国社会伦理缺失的现状.中国社会急需完成伦理道德体制的重构,发掘传统伦理的价值,借鉴西方伦理优势,实现传统道德的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4.
余娇 《发展》2008,(3):103-104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社会所产生的现实和潜在的影响,使科学技术的伦理问题越来越引起科技界甚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高科技的发展呼唤科技界和全社会关注科技伦理,提醒全人类必须正确利用科技成果为社会造福,必须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科技成果的不当使用而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对高科技发展的伦理考察作为一个重要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5.
任何国家在进入信息社会的时候,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都会发生冲突碰撞,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冲突碰撞却尤为激烈,具体体现在天理与人欲、有限与无限、伦理与技术、前喻与后喻、现实与虚拟、封闭与开放、纵向与横向、繁琐与简便等十个方面.这种冲突碰撞激烈化的原因,是由于中国传统社会的历史悠久、中国社会的非常态发展、中国社会转型任务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法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而儒家思想的基本特征就是伦理法,中国传统伦理法是以"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为逻辑依据,主张通过"善性"--"礼"--"仁"的逻辑理路,以达到自由的道德境界.在社会现实中,传统伦理法表现为血缘、经济、政治三位一体的宗法伦理制度.本文立足于现代法治要求,试图从宏观上梳理、凸显传统伦理法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实施机制并揭示其在现代社会的历史命运,从而进一步厘界现代法治的本土语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儒家消费伦理一直是指导人们消费的道德规范,在家庭消费伦理上也形成了等级有别的伦理规范、重义轻利的道德原则以及知足常乐的节俭美德等一系列道德理念和评价标准.这些消费理念为当时家庭生活的有序开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起到了重要保障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彰显,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全球互联网的形成,普遍伦理[亦称全球伦理、普世伦理等]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近几年,我国伦理学界对此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现将研究状况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中国传统精神文化认识的新的升华,其视域中蕴涵着丰富醇厚的人文伦理精神。与传统发展观相比,科学发展观在人与物、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三个层面上创造了全新的关系,从中折射出人文伦理精神对当代中国发展新模式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并渗透到人们的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价值,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内源,有利于生态的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存在一些缺陷,需要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使生态保护的方式方法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中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远比欧洲先进,而近代以来,却远远落后于西方。为什么近代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在拥有四大发明的中国?这与两国的文化传统、政治体制和商业发展的环境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是与马恩列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认为,科学技术是促进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必须打破常规,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在落后的基点上实现创造性发展的路子。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能够自力更生实现这个大目标。毛泽东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中华民族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的垄断、打碎西方发达国家对先进科学技术独占的梦,是推进科学技术公共化、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中国人民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能力自信、实践自信。(2)科学技术发展是全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科学技术发展要作为提高人民福利、发展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必要的基础、前提和条件,而不能作为个别人或小集团用以争夺取胜的法宝,不能作为个别人或小集团赚钱和压迫别人的工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然而它必须成为人民大众的、民族的事业,那才是真正的有利于发展和进步的生产力。(3)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建设起坚实的基础:一是社会制度,二是文化教育,三是人才群体,三者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国家为建立起这些基础,能够提供充分的条件和创造优良的环境。(4)科学技术发展要重在运用于实际上。科学技术发展和运用同样具有两面性,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要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正能量,要运用于正义的、有益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福利增加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毛泽东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是与马恩列斯一脉相承的。毛泽东认为,科学技术是促进发展的革命性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必须打破常规,走一条属于中国自己的、在落后的基点上实现创造性发展的路子。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能够自力更生实现这个大目标。毛泽东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中华民族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的垄断、打碎西方发达国家对先进科学技术独占的梦,是推进科学技术公共化、实现民族振兴的伟大目标。中国人民要有高度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能力自信、实践自信。(2)科学技术发展是全国人民、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科学技术发展要作为提高人民福利、发展振兴国家和民族的必要的基础、前提和条件,而不能作为个别人或小集团用以争夺取胜的法宝,不能作为个别人或小集团赚钱和压迫别人的工具。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然而它必须成为人民大众的、民族的事业,那才是真正的有利于发展和进步的生产力。(3)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建设起坚实的基础:一是社会制度,二是文化教育,三是人才群体,三者缺一不可。社会主义国家为建立起这些基础,能够提供充分的条件和创造优良的环境。(4)科学技术发展要重在运用于实际上。科学技术发展和运用同样具有两面性,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发展要成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正能量,要运用于正义的、有益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福利增加的方面。  相似文献   

14.
科技扶贫是西藏地区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是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概述了西藏地区目前的科技发展现状,指出良好的科学技术发展环境尚未形成、科技投入不足且投入渠道单一、全民科学素质普遍较低、科技人才匮乏、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企业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尚未确定、恶劣的自然环境等成为西藏地区科学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深化改革转变政府工作职能、优化科学传播模式、着力发展区域性特色科技产业、引导鼓励高校、科研单位与企业深度合作等战略层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在于推动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本质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肩负起理论创新的时代责任。理论创新的核心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推动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业历史悠久,传统商业道德的形成较早。儒家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是促成中国商业道德形成的重要因素;传统商业道德的形成是古代商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古代商人本身的道德自律也是中国传统商业道德形成的不可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丁源  吴凤菊  唐震 《特区经济》2006,213(10):276-277
本文对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对江苏的影响进行了类似SWOT的战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江苏针对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机构的战略思路。最后,分别从人才环境、科技环境、知识产权、基础设施等方面给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勇 《乡镇经济》2010,1(1):40-43
毛泽东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批判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崭新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是毛泽东执政思想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9.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the human needs and purposes to be served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increasingly subject to greater social control. Peopl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also preoccupied with controlling choic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 and the priceless ingredient in controlling their own destiny.The encounter between the more and less dynamic societies makes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targets of an ‘information bombardment’. Science, technology, values and organization - the ‘active ingredients’ in development - are all forms of information (a resource that is not merely renewable but expandable). The capacity of indigenous people to understand and manipulate the information flow - linking science (‘know what’) and technology (‘know-how’) to human values (‘know why’) and social authority and organization (‘know who’) - is consequently the key to the dynamics of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政府的决策能力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把"双刃剑",其中的"民本"思想、"和为贵"思想等对政府的决策能力建设有积极的影响;而"集权制"观念、轻视科学技术的思想对政府的决策能力建设又有消极的作用,因此,政府的决策能力建设应与革新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努力抛弃或革新对政府的决策产生消极影响的传统文化,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使人民树立参与意识、自主意识,以促进我国政府决策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