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对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监督——兼论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刘欣在现代企业中,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可以理解为明确的或者暗含的契约关系,契约的基本内容是规定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应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何...  相似文献   

2.
资本市场上对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已普遍存在,对应当如何合理有效组织披露及所披露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的讨论也一直成为焦点。本文试图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分析作为代理人的企业经营者与作为委托人的企业所有者及资本市场投资者在会计企业信息披露行为中的相互关系,探讨会计信息披露的必要性及委托代理关系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委托者(所有者)为减少代理成本会要求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对代理人(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情况进行鉴证,而代理人为了避免委托人出于合理预期而对其报酬进行逆向调整也会主动的要求独立的第三方对其报告业绩进行确认,于是现代独立审计制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4.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治理结构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企业集团中委托代理关系 在现代经济学中,委托代理关系被视为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委托人的利益从事某项活动,这不同于一般的雇佣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委托代理关系大量地表现为股份公司中资本所有者和企业最高决策者(董事会或总经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公司制度的核心特征是:两权分离和股权分散。两权分离后,股东和经营者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关系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具有各自不同的利益;当代理人追求自身利益时,就有可能造成对委托人利益的损害,即代理问题。解决代理问题方法通常是建立一套约束机制,用以实施对代理人的有效监督和激励。委托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必然要对代理人进行某种程度的约束,也就有必要先对代理人的业绩进行恰当评价,而评价代理人行为效用,  相似文献   

6.
一、委托代理理论研究简述委托代理理论主要研究,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市场经济活动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委托代理关系,以及激励约束机制问题。所谓委托代理关系就是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另外一个人或者一些人(代理人,Agent)根据委托人的要求与利益从事某种或者某些  相似文献   

7.
从激励补偿角度协调委托代理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形成了委托代理关系,从而产生代理问题.这种委托一代理关系,主要是利益关系,表现为委托人目标与代理人目标的不一致.为了促进企业管理者采取与企业利益一致的经营决策,企业所有者应设计合理的激励补偿系统来促进企业有效运转.建立激励补偿系统的原则,一般遵循绩效挂钩原则、利益相关原则、风险相称原则等.激励补偿系统的实质是对不完全契约的有益补充,可以最大程度上诱使代理人的决策符合委托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王明琳 《浙江经济》2002,(20):55-55
“业主权威”阻碍了委托代理机制的设立和运行委托代理关系是在存在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签订的一组契约,以促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增进委托人的利益。契约关系的确立和履行必然包含了一个前提,即签订契约的双方在地位上是相互平等的,这和“业主权威”所赋予的绝对权力的不可侵犯性严重抵触。目前,多数家族企业还是由第  相似文献   

9.
李菁  宋清玲 《发展》2001,(4):32-33
委托代理简单地说就是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风险分担收益分享的关系,这种关系广泛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无论是私有企业还是国有企业都客观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但是,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更加凸显委托代理关系,更窨引发委托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郑炜 《中国集体经济》2013,(31):20-20,27
社会服务外包是基于合同管理的委托代理关系,而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经济人”假设,作为委托人的政府及代理人的社会服务承接方的社会组织都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的.因此,社会服务外包的代理失灵问题不可避免.这就是实行监管的缘由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国有企业委托代理的现状.从规范委托人的行为和代理人的行为两个方面。同时从培育负责任的资产所有者.规范相关利益者.完善外部的市场环境和完善制度环境四个角度来构建企业的治理结构。以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陆杉 《特区经济》2005,(11):84-85
在现代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会有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行为,以使得其自身效用最大化,这种行为往往会损害广大股东的利益。产生这种行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两者追求的目标不一致:一般而言,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希望的是他们投入的资本实现尽可能大的增值和股票价格的最大化,而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则追求自身人力资本的最佳实现。这种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代理成本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周航  周鹤 《改革与开放》2005,(11):32-33
国有产权通过人大、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国有投资公司及其员工的逐级委托代理.完成了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的裂变.形成了产权社会展开过程的委托代理链条。在简化的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链条中.政府是事实上的初始委托人,而其下的国资委和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则是委托代理链条中兼具委托人和代理人双重身份和双重利益的关系主体。利益在同一利益主体上的分离是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风险来源,而利益主体责、权、利明晰,制约机制有效则是消除风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周航  周鹤 《天津经济》2006,(2):47-49
国有产权通过人大、国务院、国资委、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国有投资公司及其员工的逐级委托代理,完成了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经营权和使用权的裂变,形成了产权社会展开过程的委托代理链条。在简化的国有产权的委托代理链条中,政府是事实上的初始委托人,而其下的国资委和国有资产运营机构则是委托代理链条中兼具委托人和代理人双重身份和双重利益的关系主体。利益在同一利益主体上的分离是国有资产委托代理的风险来源,而利益主体责、权、利明晰,制约机制有效则是消除风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军岩 《辽宁经济》2005,(10):18-18
现代企业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及利益差异,使得经营者的行为有可能偏离所有者的要求.股票期权激励就是要努力降低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使经理人的利益和委托人(股东)的利益达到一致,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董峻 《产权导刊》2010,(12):34-36
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委托企业经营者管理的委托代理管理模式,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容易出现"代理人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于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在所难免,对于此种关系研究也相应层出不穷,组织理论认为,企业中存在着三种代理关系:(1)股东与企业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2)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3)企业与非投资的利害关系人(如雇员、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根据企业系列契约理论,将“委托人一代理人”的关系视为一种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委托人与代理人通过契约结合在一起,而又假设契约的双方都是理性的经济人,理性的经济人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效用最大化,特别是经济效用的最大化。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由于效用函数可能不完全一致而产生了某种冲突,这种冲突便是代理冲突。又由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受托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从而产生了一定的“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18.
周巍 《北方经济》2008,(8):78-79
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人缺乏监督或委托人无力监督的情况下,代理人都可能发生追求自身利益而背离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引发委托代理问题。本文根据委托代理理论和政府工程的特点,并结合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工程监管经验,提出了对我国政府工程项目委托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1.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目前,我国正在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典型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委托人)和经营者(代理人)之间存在着委托一代理关系。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同的情况下,二者的利益不一致,目标不对等,信息不对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选择或者观测成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问题有两类:一类是代理型公司治理问题,面对的是股东与经理之间的关系;另一类是剥夺型公司治理问题,涉及到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现代公司主要的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经过对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的分析认为:传统的委托--代理模型存在着假设条件--期望效用函数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不合理性,不具有可操作性.由此提出了龙格现象,设计了委托--代理区间化模型,并相应地提出了减小契约效力角,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目标趋于一致,增加公司价值的两种方法: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和加强独立董事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