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分别从控股股东与非控股大股东的绩效函数出发,建立股权制衡的公司治理绩效模型,用以分析控股股东利益侵占和公司股权制衡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一方面,公司股权制衡受到控股股东侵占行为的操纵,表现为控股股东侵占对股权制衡的正向作用;另一方面,股权制衡能够提升公司治理绩效,表现为股权制衡对控股股东侵占的负向影响。另外,非控股大股东具有与控股股东相互合谋的动机,以实现对公司中小股东利益的联合侵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7年为研究窗口,采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的横截面数据,对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多个大股东之间的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正相关,但不显著。表明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的作用在我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3.
周虹 《财会通讯》2014,(3):32-35
本文以2008年至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股权制衡、所有权结构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一股独大公司业绩水平相对其他股权分配类型公司较差,存在股权制衡情况的公司业绩相对其他类型公司较好;存在股权制衡情况的公司中,三个股东共享控制权的公司差于存在两个或多个大股东的公司。  相似文献   

4.
管理层股权激励决定因素的研究是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以管理层股权激励水平为被解释变量,成长能力、公司规模、企业风险、自由现金流、股权制衡度、股权集中度及管理层任期为解释变量来研究上市公司管理层股权激励的决定因素。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企业风险和管理层股权激励正相关且显著,公司规模、自由现金流及股权制衡度对股权激励水平都是负相关的,而且负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5.
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中,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作为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与公司业绩起着关键作用。本文聚焦于中国饮料制造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层面,系统分析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间的关系,并以2010-2012年间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引导上市公司实现公司绩效的提升。研究证实,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正U型关系,这也符合"壕沟防御效应"与"利益协同效应"假说;而公司绩效与股权制衡度间呈正相关,说明饮料制造业上市公司中引入适度股权制衡能进一步促进公司绩效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0-2012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为基础,分析中小企业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和股权性质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U型关系,反映了股权集中的双重效应;一定程度的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有积极影响,适度的股权制衡有利于提升公司绩效;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相关;流通股比例和管理层持股均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2010—2013年度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共取得4 703个观测值,基于股权制衡度的视角分析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股权制衡度对两者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越有效,公司绩效越好;股权制衡度越高,内部控制越有效;股权制衡度越高,公司绩效越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10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检验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正U型关系,与股权制衡度不相关。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优化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提升公司绩效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试图通过对第一大股东、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找出能够使公司价值达到最大化的最优股权结构,从而为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完善其治理结构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8~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夏普利(Shapley)指数构建公司股权制衡指标,运用粗糙集理论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中股权制衡与并购绩效的关系。并购绩效是并购决策的最终体现,公司的并购决策会因为大股东之间的相互制衡而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并购后的公司绩效。因此,在评估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时,应该对公司的股权制衡情况给予重点关注。在分析股权制衡与并购绩效的关系时,综合应用粗糙集法与回归分析法,能够得到一个更加稳健和全面的结论,即股权制衡是影响并购绩效的重要正面因素。  相似文献   

11.
股东制衡与公司价值:模型及经验证据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我国转轨经济的背景和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为我们提供了研究股东制衡机制的良好契机。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模型说明股东制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并结合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分析第二大股东是如何抑制第一大股东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公司价值的。本文还讨论了股权性质的差异对股东制衡效果的影响。本文的结论为国有股减持过程中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安排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CEO作为企业高管团队的核心人物,其如何选任是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提高投资效率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选取A股2015—2019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研究CEO市场化选聘对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并考虑企业不同股权制衡度对这一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CEO市场化选聘显著改善了企业的投资效率,并且股权制衡度提高可以显著强化CEO市场化选聘与投资效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经过替换投资效率和股权制衡度测度指标后的回归,以及滞后一期回归的内生性处理,研究结论不变。该结论为企业通过市场化选聘CEO,强化股权制衡,促进投资效率提高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2家上市公司3年的面板数据,对股权分置改革下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公司绩效指标,接着分别从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及股权制衡度3个方面考查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公司绩效与国有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显著的U型关系,与流通股比例负相关,与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Y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研究创业团队的股权制衡对于提高企业内控有效性的意义,以及股权制衡环境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与企业内控有效性的关系。研究发现:(1)企业创业团队成员的股权制衡,构建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这种股权制衡环境下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提升内控有效性,在内控制度体系相对弱的创业时期,对内控制度体系有一定的替代作用;(2)内控有效性受股权制衡环境下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实施两个方面的影响;(3)要延续内控有效性,保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地成长,必须建立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并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5.
股权结构是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股权结构能有效促进公司绩效的提高。文章就垄断性和竞争性两种不同行业特征下,分别对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垄断性行业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无显著相关性;竞争性行业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呈倒U型关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和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公司规模与公司绩效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混合所有制改革形成了非国有股与国有股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通过研究国有企业中非国有股权和国有股权相互制衡的程度与真实盈余管理行为的关系发现:混合股权制衡度显著抑制了国有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但当国有性质股权占比小于非国有性质股权占比时上述抑制作用减弱。另外,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金融类、外资类股权相比民营类股权制衡度,对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发挥了更显著的治理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混合股权制衡一方面通过提升业绩,提高对真实盈余管理动机的抑制作用,从而缓解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提升内部控制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降低了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以上结论有助于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提升混改中的审计监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唐海鸥 《财会通讯》2008,(12):33-35
本文通过选取截至2006年底完成股改并已披露股改以后股权结构的32家钢铁板块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股改后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以及大股东之间股权制衡关系得到加强,这有利于改善我国一股独大,股权过于集中的状况。而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基础,如何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通过优化股权结构,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司治理模式,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5~200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对股权制衡度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度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会计稳健性,股权制衡度越高的公司,其会计稳健性越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日益盛行,但现有研究鲜有将股权制衡单独作为重要影响因素加以剖析的。文章以三家酿酒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不同制衡股东性质带来的有效性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在中国特殊的公司治理环境下,适当引入股权制衡机制是提高上市公司绩效、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手段,而引入国有制衡股东更利于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股权制衡产生的背景出发,在综述国内外关于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效率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各学者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选取公司经营业绩和公司价值来反映不同所有权结构公司的治理效率,阐述了实现最佳股权结构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