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转型经济中融资制度绩效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宗新 《财经研究》2002,28(8):13-20
经过2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基本实现了传统财政供给型融资制度向现代市场型融资制度的有力切换。然而,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经济体制的转换与融资制度的发展之间产生的矛盾与摩擦,造成金融资源逆配置,融资制度的内在效率相对低下,这必然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和阻滞,导致中国现实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由于金融资源逆配置的根源是融资制度本身存在的三重内在缺陷,即结构性缺陷、体制性缺陷和功能性缺陷,因而提高融资制度绩效、克服融资制度缺陷的根本路径就在于中国融资制度的市场化创新。  相似文献   

2.
股票发行定价制度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低效率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引致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低效率有两重原因:第一重是因新兴市场自身发育不完全所造成市场有所性差引致的;第二重是在企业制度强制性变迁背景下及证券市场赶超式建立过程中因制度缺陷所引致的,其中股票发行定价制度的缺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这种制度缺陷通过对市场运行效率的作用,使得原本低效率运行的市场缺陷被再度放大,并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我国证券市场的制度缺陷及其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股权分置和公司治理制度的缺陷,导致了上市公司大股东侵蚀上市公司利益,损害其他股东权益;而政府职能转换不到位,以及政府在证券市场中的过度政府行为,又加大了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风险,引起市场低迷.控制市场"圈钱"行为,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优化上市公司资源配置,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培育和监管,确保上市公司规范运做是防范我国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的生成及化解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中国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的形成 ,归因于政府对证券市场发展的隐性担保契约。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均衡”约束及其制度安排上的内在缺陷 ,引致证券市场制度风险的产生 ,并通过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下的企业上市包装、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投资者行为投机化和市场泡沫“制度化”得以扩散与强化。本文认为 ,制度风险源于市场制度设置本身 ,化解制度风险只有通过制度创新路径 ,解除政府隐性担保契约 ,才能提高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和功能效率。  相似文献   

5.
熊剑庆 《经济师》2004,(3):133-134
寻租是指导致社会福利损失的非生产性寻利活动 ,我国证券市场寻租成因在于证券市场体制、结构、功能、法制的不完善以及上市公司产权制度缺陷。为了抑制证券市场各种违法寻租活动 ,我们应建立合理的证券制度 ,如按市场方法完善证券发行制度 ,完善上市公司产权制度和证券市场监管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国有股流通与股票市场制度修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股票市场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一种行政政策催化的“人造市场”,是不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存在着许多制度性缺陷。集中表现为:国有股“一股独大”、类别分股、国有股东缺位等。国有股流通可以解决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明显制度性缺陷。本针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缺陷、国有股流通解决制度缺陷、流通中的财富再分配和流通的价格确定原则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唐凌 《当代经济》2005,(8):28-29
一、何为股权分置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暂不上市流通。股权分置问题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所形成的制度性缺陷。截至2004年底,我国上市公司总股本为7149亿股,其中非流通股份4543亿股,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63.55%;国有股份占非流通股份的74%,占总股本的47%。  相似文献   

8.
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虽然为资本市场带来了重大利好,但由于目前国内证券市场是一个政策多变的市场,是一个依靠技术手段和投资技巧无法规避风险的市场,因此,保险资金直接入市也难以充当证券市场“救火队员”角色。1·不健全的国内证券市场延缓了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步伐。目前国内证券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良好的上市公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必须具备良好的微观基础——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是股票市场的细胞和基石,保险资金进入股票市场,不仅是大型的机构投资者,而且是长期的战略投资者,这就要求我国的上市公司确实存在长期投资价值。而目…  相似文献   

9.
李立新 《当代经济》2004,(12):100-101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是指凡影响股东、债权人或潜在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目前和将来作出理性判断的,进而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信息,都应按照规范的标准公布于众。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要能使使用者平等地获得决策所必要的有用的信息;能维护证券市场运行秩序,保证市场功能的发挥;能落实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责任,使市场能依据公开信息进行优胜劣汰。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信息披露制度也从无到有,  相似文献   

10.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中国股市由于特殊历史原因和特殊的发展演变中,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内部普遍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股票”(非流通股和上市流通股),这两类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价不同权”的市场制度与结构。其产生的根源在于早期大家对股份制和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定位不统一。随着我国证券市场体系的发展,股权分置已成为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一个重大障碍,形成国内证券市场的痼疾。“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在历经8年争论之后,终于在去年走上破冰之旅。从目前运行的效果看,共有768家上市公司完成或进入股改程序,已经占到沪深两市1349家应…  相似文献   

11.
证券立法的首要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证,信息披露制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制度基础,也是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石。在资本市场中,公司信息披露不仅对降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保护投资者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是通过公司的信息披露,投资者可以了解到被投资公司的经营状况,保障他们合法地获得上市公司、政府证券监管部门及其他市场主体可能影响证券价格变化的各种信息的权利。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还存在许多问题:诸如虚假信息披露、隐瞒信息披露、延迟信息披露,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最为突出的原因是:我国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会计准则与制度的缺陷、监管力度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因此,完善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必须多管齐下。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壳”资源交易价格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股权协议转让或二级市场并购来实现买“壳”上市是我国证券市场上一种普遍的现象。但是,理论界目前对于“壳”资源交易价格决定影响因素、不同交易方式对“壳”公司价值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运用两个不同的理论模型对二级市场并购和股权协议转让两种不同的“壳”资源交易方式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对企业价值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并由此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从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这一视角出发,来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归纳和分析,构建了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设计实证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论证.研究发现了在中国证券市场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时抑制盈余管理,机构持股比例低时加剧盈余管理,即倒U型的关系。研究应用截面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单变量分析等方法,从2005年和2007年的数据验证出倒U型的拐点在机构持股6%,说明机构持股6%以后,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抑制操纵盈余的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利用2004~2007年的数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近年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导向,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在公司治理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Looking from the institutional system that the stock market services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bad corporate governing structure of the state-owned listed companies, the lack of balance between the yield from an investment and the stock, and the polarization of the wealth distribution in the stock market, we make an intensive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n the inefficiency of transmitting monetary policy of Chinese capital market herein.  相似文献   

15.
国内证券市场自律监管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券市场自律监管主体包括三方面:证券业协会、证券交易所在内的自律性组织;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在内的中介机构;市场发行主体和交易主体。一个完善的自律监管体系应是三方面都能做到自我约束、自我监管。要达到这种效果,需要通过以下措施:完善证券市场法律法规,提高违法成本;完善相关机构的内部治理;提高自律性组织自律监管能力,理清权责关系等。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若干问题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规范的信息披露 ,是维护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根本保证。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的根本原因是利益驱动 ,屡禁不止的信息披露违规违法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近期工作重点是 :制定和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准则和规则体系、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7.
郭思永 《当代经济科学》2012,(2):71-79,126,127
本文研究良好的投资保护环境能否抑制上市公司的财富转移行为,以2006-2010年进行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我们发现地区投资保护程度越高,大股东借助定向增发折价进行财富转移的程度越低。这一研究不仅为我国定向增发中所存在的财富转移提供了佐证,而且对理解宏观投资保护水平对企业微观行为的影响,构建完善的定向增发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澜飚  李贡敏 《财经研究》2005,31(11):17-28
自2002年Baker和Murgler明确提出市场择时理论以来,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的解释力度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国外学者围绕这一新兴的资本结构理论展开激烈的争论.文章运用199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间中国沪深两市IPO公司财务数据试图第一次较为全面地检验市场择时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中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股票融资和债务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债务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并不显著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而股票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短期内显著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股票融资的市场择时行为不具有持久影响资本结构的效应,总的说来,市场择时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19.
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总被引:142,自引:0,他引:142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 ,对 1 993— 2 0 0 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1 2 1 6个并购重组事件是否创造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实证研究表明 ,并购重组为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 ,目标公司股票溢价达到 2 9 0 5% ,超过 2 0 %的国际平均水平 ;对收购公司股东却产生了负面影响 ,收购公司股票溢价为 -1 6 76% ;对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的综合影响 ,也即社会净效应不明朗。理论分析表明 ,我国经济的转轨加新兴市场的特征为并购重组提供了通过协同效应创造价值的潜力 ,狂妄假说和代理问题等传统的并购动因理论有助于解释收购公司的价值受损 ,而本文提出的新的理论假说“体制因素下的价值转移与再分配”和“并购重组交易的决策机制” ,更直接地解释了并购重组对目标公司、收购公司和社会总体的不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证券市场的产生和繁荣,证券分析师队伍也日益壮大并日趋专业。以港股为例,通过跟踪经纪行数百名分析师自2003年以来对香港上市公司的评级结果,以及重点考察不同评级结果投资组合的收益率情况后,发现尽管分析师的专业判断具有显著的投资价值,并以此确定投资标的或重点研究跟踪对象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但由于其评级结果具有较为明显的实效性,对市场的影响力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时刻密切注意分析师的最新评级成果并及时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