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资产负债观的实质。在会计上对收益的确定、会计要素的定义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重要性的认识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观念: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或者称为利润表观。  相似文献   

2.
我国新会计准则突破了目前我国会计实务中计量模式普遍采用收入费用观的束缚,采用国际上通行的资产负债观理念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与披露,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最后指出了其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3.
会计是对市场经济理性实现程度的计量。由于制度参与人具有不同的利益导向,因而对计量结果有不同的偏好。但从一般意义上看,下列两个会计等式反映市场会计模式的内涵功能:资产负债等式: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1)会计利润等式:会计利润=收入-费用(2)式(1)与式(2)反映了特定资源在一个企业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资产负债公式体现了投资者、债权人对企业的要素投入及相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计量、财务业绩报告等关键观察点来考察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重要差异,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理念的基本态度、选择路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资产负债要素探析乐山冶金机械轧辊厂劳秦汉会计对象是由若干基本要素构成的,本文拟就会计对象要素的定义、分类及其确认与计量等具体问题作一探析,供参改。与资产负债表中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而所有者权益是不能单独计量的,仅仅只...  相似文献   

6.
本文选择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计量、财务业绩报告等关键观察点来考察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重要差异,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理念的基本态度、选择路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卢婷婷 《财会通讯》2010,(6):129-131
当前经济环境下资产负债观在会计实务中有其突出的优越性。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会计理念的转变,资产负债观的特点在市场经济中能够更好体现。本文对资产负债观在资本市场的应用、意义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会计全面树立资产负债观,促进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择会计目标、会计要素,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计量、财务业绩报告等关键观察点来考察资产负债观和收费用观的重要差异。并在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理念的基本态度,选择路径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2006年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实现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CAS)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实质性趋同。本文通过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IFRS关于会计要素界定的问题进行比较,在借鉴IFRS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会计要素构架面临的问题,提出为保持CAS与IFRS的持续趋同,在资产负债观下对我国会计要素重构进行逻辑演绎,以期对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0.
在资产负债会计发展过程中,入账资产和负债的项目不断优化,入账资产和负债的金额不断净化。本文分三个层次论述了资产负债会计的发展过程。记账基础、计量方法、计量技术三大要素的进步,使资产账面信息从不完整趋向完整;基于经济利益、现时价值、未来损失的会计思想的演进,使资产账面信息从不真实趋向真实;从关注现实到关注将来,从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从账外存在到账内确认,使负债账面信息从不全面趋向全面。  相似文献   

11.
在资产负债会计发展过程中,入账资产和负债的项目不断优化,入账资产和负债的金额不断净化。本文分三个层次论述了资产负债会计的发展过程。记账基础、计量方法、计量技术三大要素的进步,使资产账面信息从不完整趋向完整;基于经济利益、现时价值、未来损失的会计思想的演进,使资产账面信息从不真实趋向真实;从关注现实到关注将来,从成本计量到公允价值计量,从账外存在到账内确认,使负债账面信息从不全面趋向全面。  相似文献   

12.
一、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的基本思想 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是会计收益计量的两种不同观念,但它直接影响了准则制订中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观认为,不论交易还是非交易,企业收益的本质是最终为所有者创造财富,所有者财富的增加最终表现为账面企业净资产的增加(不包括所有者的投资和向所有者的分配),用公式表示为:企业收益=A净资产一(所有者的投资-向所有者的分配)=△资产-△负债-(所有者的投资-向所有者的分配)。所以收益的计量最终取决于资产、负债的确认与计量,企业要准确的计量收益必须要对资产、负债进行准确计量,收益表只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运用"会计要素"、"财务报表要素"指称"会计对象的要素",使用"会计等式"指称"会计对象要素之间关系的等式"违反"名实一致、径易而不拂"等正名基本原则,建议采用"会计对象要素"和"会计对象等式"。  相似文献   

14.
鲁芳 《财会月刊》2011,(12):37-38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因此要研究会计对象的本质就要先研究会计要素的"重心"。本文通过对会计要素"重心"的历史透视,得出"资产是会计要素重心"的结论,然后从分析资产的本质中探寻到会计对象本质是权利与义务的变动关系,并重构了会计要素。  相似文献   

15.
资产负债观作为现行会计准则的核心理念,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信息相关性而备受推崇。但随着该理念在实务中尤其是所得税会计核算中的广泛应用,会计工作者遇到了难以破解的理论难题与技术难点。因此,全面把握资产负债观,必须处理好资产负债观与不确定性、谨慎性、历史成本等问题的关系。同时,从所得税核算应用的时间点、核算的思路、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路径、会计处理等方面全面完整地理解所得税会计,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资产负债观对所得税相关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俊清 《会计之友》2008,(20):84-85
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所得税会计由利润表现转变为资产负债表观.文章从这一转变出发,分析了什么是所得税会计及其成因,论述了资产负债表观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具体涵义,总结了所得税会计中资产负债表现的具体体现,并指出了新会计准则采用资产负债表观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资产负债观在我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阐述了资产负债观的含义、作用和特征,分析了资产负债观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阐述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涵义的基础上,从所得税会计的目标比较、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分类、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差异的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三方面对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进行了比较,并在充分考虑当前我国会计环境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理念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允价值会计是建立在资产负债观基础上的一种会计计量方式,其会计目标是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资产减值会计建立的基础是会计的谨慎性原则。会计理念的不同导致现行的资产减值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和资产负债现在某些方面是分离的。所以有必要将资产减值会计与公允价值会计在资产负债观的基础上统一。本文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应当将资产减值会计建立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之上,按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的期末价值,并将其计量的差额应当记入“资本公积——资产重估”当中,即直接记入资产负债表,而不是利润表。  相似文献   

20.
现行会计准则下,资产负债观对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影响日益明显,而资产负债观要求信息能以对财务报表使用者最相关的方式在财务报表中反映。本文基于这一观点,通过辨析现行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指出现行会计处理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并结合例子提出相应的会计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